數據是個寶
數據寶
炒股少煩惱
【資料圖】
瑞銀以30億瑞士法郎(約合33億美元)收購深陷困境的瑞信,目前看還未讓全球金融市場緊張的情緒得以安撫。
一個重要原因在于此次收購中,瑞信價值約160億瑞郎(約合172億美元,約合1186億元人民幣)的額外一級資本(Additional Tier 1,簡稱AT1)債券被完全減記清零,變得“一文不值”。
這一決定打擊了投資者信心,市場擔憂瑞信AT1債券被完全減記會嚴重挫傷市場對此類資本補充工具的投資興趣,由于歐洲的銀行發行AT1補充資本的情況較為普遍,AT1債券的減記可能會 "嚇到其他銀行的這類證券持有人"。3月20日亞洲交易的歐洲銀行股價大跌,港股匯豐控股、渣打集團等下跌明顯;德意志銀行則緊急回應“對瑞士信貸AT1債券的風險敞口接近于零",在倫敦上市的景順AT1資本債券UCITS ETF當地時間3月20日下跌17%,創紀錄最大跌幅。
周一(3月20日)亞洲多家銀行的AT1債券出現暴跌,DM數據顯示,東亞銀行AT1債券“BNKEA 5.875 PERP”在20日16:31的最新數據顯示下跌12.08%,最新凈價80.67。東亞銀行另一只AT1債券“BNKEA 5.825 PERP”在15:42最新數據顯示下跌8.3%,最新凈價82。此外中信銀行國際、創興銀行、工商銀行等銀行也有AT1債券20日下跌幅度一度超過3%。
多位受訪人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瑞信AT1債券被完全減記雖可能符合債券合同條款,但決定實施這一操作無疑會對市場預期產生較大沖擊。此次收購中,瑞信股東每持有22.48股瑞信股份將換取1股瑞銀股份,AT1債券投資人所持債券價值卻被完全清零,這一操作會對歐洲銀行業資本補充以及風險處置機制帶來何種深遠影響仍待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受多家銀行AT1債券大跌影響,歐盟監管部門迅速發聲安撫投資者。包括單一決議委員會(Single Resolution Board)、歐洲銀行管理局(European Banking Authority)和歐洲央行銀行監管局(ECB Banking Supervision)在內的歐元區最高監管機構發布聲明稱,普通股權一級資本仍然先于AT1債券承擔損失,暗示著瑞信可能只是特例。
160億瑞郎AT1債券變得“一文不值”
由美國硅谷銀行破產引發的多米諾骨牌效應仍在繼續。
繼上周股價持續大跌,引發市場擔憂是否會成為下一個“倒下”的銀行后,這家擁有160余年歷史、作為瑞士第二大銀行集團的全球系統性重要銀行——瑞士信貸集團(Credit Suisse Group)終究難逃被“處置”的命運。但處置的速度之快、處置方案的爭議性依然超出市場預期,即便有瑞士政府的強勢護航,歐洲銀行股目前依然“風雨飄搖”,市場恐慌情緒短期難消。
據悉,此宗并購的談判由瑞士聯邦財政部、瑞士國家銀行和瑞士金融市場監管局(FINMA)聯合發起,收購得到了他們的全力支持。然而,在瑞信被收購的方案細節中,一項惹爭議的安排是價值約160億瑞郎(約合172億美元)的AT1債券變得“一文不值”。
根據FINMA的一份聲明,非常規的政府支持措施將觸發瑞信額外一級資本(AT1)債券約160億瑞郎(約合172億美元)名義價值被完全減記,從而增強該行的核心資本。
令投資者頭疼的AT1債券
AT1債券本質上是應急可轉債(CoCo Bonds)中的一種,作為補充銀行其他一級資本的工具,在銀行風險事件發生的時候,以轉股或減記本金的方式來吸收損失。其受償順序一般優先于普通股股東,排在存款人、一般債權人及次級債等二級資本工具持有人之后。此類債券誕生于2008年金融危機后,以滿足巴塞爾協定III中提高銀行資本的監管要求,在歐洲銀行業,基本每家銀行都發行過該債券。
瑞信AT1債券被完全減記的爭議點,在于此次交易中該類債券先于股票價值歸零,股東權益仍可有所保留,這令債券持有人頗感憤怒。
不過,有銀行從事資本補充工具發行工作的人士對記者表示,上述受償順序通常是指金融機構面臨破產清算時不同類型投資者的次序安排,瑞信此次是被收購不是破產清算,AT1債券觸發減記條件可能不同于破產清算時的安排,具體情況還要視債券合同條款。
北京一資深國際金融監管研究人士對記者亦表示,AT1債券在銀行遭遇危機觸發極端條件下,究竟先減記本金還是轉成普通股,要視具體合同條款而定,且減記或轉股的具體價格、規則等合同也會有規定。目前尚不清楚瑞信AT1債券合同條款的具體安排,本次瑞士監管機構直接減記到零可能本身不違反合同條款,但并非明智之舉,此舉可能會對歐洲債券市場產生更深遠的影響,導致其他銀行的資本補充債券出現被拋售的情況。
“AT1債券觸發減記或轉股的條件主要有兩種類型。”上述人士稱,一種是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低于預定水平,如核心一級資本低于5.125%時一般會觸發AT1債券被強制減記或轉股。另一種則是債券發行合約中規定,如果發行銀行觸及到“PONV”(Point of Non-viability,不能持續經營點),將會強制轉股或者減記本金,這種情形的裁定主要由銀行所在國的監管機構判斷,缺乏統一標準,是AT1債券投資者最需關注的不確定性風險。
2017年,瀕臨破產的西班牙大眾銀行被桑坦德銀行收購,大眾銀行的股權價值被核銷,AT1債券先實施轉股再進行減記。有資料顯示,導致西班牙大眾銀行最終觸發AT1轉股、減記條款的并非資本充足率下降到監管規定,而是盈利能力惡化導致流動性出現問題,使得監管層認定銀行滿足PONV條件。相對于資本充足率的規定,PONV才更令投資者感到頭疼。
有意思的是,AT1債券被注銷給投資者帶來的打擊并非只有瑞信一起。2020年印度Yes Bank重組時,其“劇情”與瑞信高度相似,彼時其AT1債券被減記清零,但股東的部分股權只是被鎖定三年而并未完全清零。Yes Bank的AT1債券持有人因此向當地法院提起訴訟,2023年1月,孟買高級法院(Bombay High Court)裁定管理人減記AT1債券的決定存在程序失效(procedural lapses),管理人無權作出這一決定。
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啟示
從硅谷銀行破產到瑞信被收購,歐美銀行業風險還在蔓延,此輪歐美金融機構風險暴露后的政府救助態度和舉措同樣值得關注。
“金融危機后,歐美監管部門構建了一套看似不斷完善的風險分類處置機制,但從這次美國和瑞士救助出險機構的舉措看,更傾向于早期就強力介入,全力維護流動性。”上述研究人士稱。
據媒體報道,瑞士政府幫助促成了瑞銀與瑞信的這筆交易,其明確目標是在周一(3月20日)早上亞洲市場開盤前完成合并。作為協議的一部分,瑞士央行向瑞銀提供近1000億瑞郎的流動性援助,同時,瑞士政府為瑞銀接管的資產可能造成的潛在損失提供90億瑞郎的擔保。
該研究人士進一步解釋,歐洲金融監管部門過去倡導金融機構通過“生前遺囑”事先擬定恢復和處置計劃,出險時先通過自救的方式吸收損失,特別是對于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的風險處置,機制安排上傾向通過單一處置基金等方式有序處置,且處置基金的使用設有嚴格的條件。
“但從此次對瑞信的風險處置看,監管機構介入較早,可能說明當局判斷會引發系統性風險;此外,對系統重要性銀行采用并購方式化解風險成本較高,是否劃算還有待觀察。”上述研究人士稱。
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3月19日在“全球財富管理論壇2023年會”上指出,全球銀行風險事件頻出,其原因相對復雜,都不一定是孤立事件。瑞信的問題源于過去幾十年金融的過度擴張、經濟的金融化、混業經營所帶來的金融機構規模越來越大,業務越來越復雜。在現在通脹上升、利率抬升的新環境之下,遇到重大的挑戰。系統性的風險可能還難以輕易地結束,未來一段時間,全球將面臨融資緊縮和監管加強。
“此次全球風險事件將給中國帶來諸多啟示,如分業經營從規制上可較好隔離風險,金融機構仍應聚焦主業,牌照經營、嚴格監管。”彭文生稱。
上述研究人士表示,此次歐美風險事件啟示我們,我國的銀行風險處置機制還需進一步完善,未來存款保險基金在風險預警和處置方面可以發揮更多作用,而不單單是風險處置的“付款箱”,也應完善其后備融資機制。
本文轉自:證券時報官微
聲明:數據寶所有資訊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責編:何予
校對:李凌鋒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焦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