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聯邦政府3月19日宣布,瑞士信貸銀行將被瑞銀集團收購。
【資料圖】
瑞信(Credit Suisse)的歷史最高市值是在2007年7月,在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前夕達到了約 1540億美元的市值。到2023年3月17日,瑞信與瑞銀達成收購協議前的最后一個交易日, 其市值僅為70億美元,95%的市值灰飛煙滅。
瑞信的落幕可能只是全球金融趨勢轉變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梳理清楚其落幕背后的原因,可以更加清楚的分辨全球金融趨勢走向。
// 瑞信已有167年歷史 //
瑞士信貸(CreditSuisse)成立于1856年,距今已經有167年歷史。被收購前,是全球第五大財團,瑞士第二大的銀行(僅次于它的長期競爭對手UBS瑞士聯合銀行),是一家經營個人、公司金融服務、銀行產品及退休金、保險服務的投資銀行和金融服務公司。在五十多個國家有分公司,公司總投資為兩百四十五億美元, 管理財產為一萬一千九百五十三億瑞士法郎。
以往人們所說的瑞士銀行,包括瑞士信貸銀行、民族銀行、瑞士聯合銀行集團(1998年瑞士聯合銀行與瑞士銀行公司合并),如今的瑞士大銀行僅存兩家,即瑞士信貸與瑞銀集團。
在瑞銀收購瑞信后,瑞士的大銀行就只有瑞銀一家。
因為瑞士銀行的保密性和安全性,使得瑞士一躍成為世界最有信得過的銀行之一,據說最巔峰的時期,全球將近四分之一富人的錢都存在瑞士銀行,在2018年,在瑞士銀行托管的錢將近6.58萬億美元, 也就是45萬億人民幣,而當時瑞士的全國GDP才7000多億美元。
// 特殊的銀行業 //
瑞士銀行業發展壯大離不開國家背景。
1713年,瑞士通過立法,來保護銀行存款人的信息,當初是為了給存款人提供更多的安全和隱私,當時有歐洲富人表示,使用瑞士銀行的主要原因是真正為了安全,并且愿意把錢存入瑞士銀行。
17世紀末法國大革命,歐洲陷入動蕩;各國富豪均需要一個能保障財產安全的銀行,早就立法保護客戶信息的瑞士,以及傳統的中立地位、加上易守難攻的地理地形,讓瑞士銀行成為財富庇護地。
1815年在維也納會議,瑞士被確認為永久中立國,進一步促進了本土銀行業吸納全球資金。
一戰二戰,瑞士維持了中立國身份,這讓其銀行可以保障財產安全,更加深入人心。
瑞士銀行的發展離不開制度的保駕護航,其可以說有著世界上最嚴格的保密協議。在瑞士銀行開戶,可以不提供真實姓名,不需要身份證明,瑞士銀行也不會過問錢從哪里來,只要你開戶存錢,就提供保障,出具存款憑證,譬如瑞士銀行本票,拿著這張本票就可以到瑞士銀行取錢。而且根據瑞士《銀行法》和《聯邦銀行法》,要求瑞士的各家銀行不得泄露客戶的隱私,一旦有人泄露,將面臨巨額罰款和判刑入獄。另外,瑞士還不對這些錢收稅,綜合以上因素, 瑞士銀行成為全球富人囤積財富的主要基地。
但不利的一面也隨之而來,世界各種不法錢也都喜歡存入瑞士銀行,避稅天堂一定程度上也和逃稅掛鉤。
// 財富基地地位動搖 //
不過,瑞士銀行業近年卻備受批評,被指助長富人避稅。美國政府亦采取措施打壓避稅,自2007年起,共有85間瑞士的銀行被指協助美國銀行客戶隱藏財富,而被罰共50億美元, 包括瑞信于2014年因協助美國富豪避稅,被美國罰款25億美元。
在2009年,瑞銀被美國指控協助美國客戶逃稅,兩者達成和解,瑞銀除支付罰款,并同意向美國當局提供部分可疑的美國客戶資料。至2013年,瑞士簽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的稅收事項互助管理多邊公約,承諾在跨境合作中,提供銀行帳戶資料及協助其他國家進行稅務審計。
瑞士在2014年5月簽署國際自動信息交換標準,同意與其他國家就針對稅收的金融信息進行自動交換。瑞士簽署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修定的《多邊稅務行政互助事宜公約》(Multilateral Convention on Mutual Administrative Assistance in Tax Matters)於2017年起開始實施,瑞士將會與多個國家分享該國銀行的帳戶資訊,而其他國家也會提供瑞士公民的帳戶資料,讓稅務機構可搜集國民海外收入數量,以打擊避稅,現有逾百個國家簽署公約。
在條約生效前,僅有與瑞士簽署雙重課稅協議的國家可向提出要求,索取銀行資料。不過,申請國家必須提供逃稅者之確實證據,不過,瑞士卻不一定會交出資料。在公約生效后,簽署協議的國家不必再提出要求,每年瑞士也會主動提交資料。
俄烏沖突期間, 瑞士銀行的一些做法,讓客戶擔憂其銀行業性質再次改變。
據瑞士《周日報》報道,光是瑞士信貸一家,就先后凍結了俄羅斯約176億瑞士法郎的資產,約占俄羅斯自然人和法人在瑞士所有資產的33%。結果是,大量的非西方國家客戶已經不再信任瑞士銀行,資本正在加速從瑞士的各大銀行中流出。以瑞信為例,2022年全年資金流出1232億瑞士法郎,僅第四季度,客戶就從瑞信撤出了1105億瑞士法郎資金。
// 經營不斷暴雷 //
瑞信陷入信用危機, 一方面是儲戶出逃,另一方面,也是源于其自身經營不善。
2021年3月,而Bill Hwang對多只股票的高杠桿押注最終崩盤,創下“人類史上最大單日虧損”,瑞信在此次爆倉事件中損失55億美元。巴菲特的老搭檔查理·芒格對此這樣評價:“參與的投行都是傻瓜,而瑞信是最大的傻瓜。”
2022年2月瑞信又發生客戶信息泄密事件,顯示該行的客戶包括保加利亞毒品走私團伙頭目埃韋林·巴內夫及多名成員。隨即,瑞信因涉嫌幫毒販洗錢被檢察機關起訴。成為瑞士歷史上第一家在刑事案件中被判定有罪的大型銀行。此外,瑞信還被曝騙取投資者超8.5億美元貸款,被罰款近5億美元。
丑聞不斷下,瑞信已經連續兩年虧損。瑞信2022年度報告顯示,2021年全年凈虧損17億瑞士法郎, 2022年全年凈虧損73億瑞士法郎,預計2023年將再次出現重大虧損。
而硅谷銀行的暴雷時間,直接引發了投資者對瑞信信心的雪崩,股價五個交易日最大下跌40%。
Wind用戶在金融終端輸入
IBR(投行業務排行榜)
縱觀股票、債券一級承銷風云
過去十年投行承銷排名一應俱全
分行業、分地域多維度呈現市場融資規模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焦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