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民生 > 正文
熊孩子網絡打賞屢次發生 背后家庭教育漏洞還須補上
2022-01-26 10:08:30來源: 紅網

近日,江蘇一名10歲女孩用媽媽手機上網課時,在某平臺打賞主播約5萬元。孩子父母是普通工人,每月工資2000多元,這5萬元是所有積蓄。目前打賞款已盡數追回。(1月24日 澎湃新聞)

與江蘇徐州一名10歲女孩一樣,網上曾報道過多起未成年打賞案例:00后女孩打賞主播65萬、9歲男孩刷父親銀行卡1.6萬元為主播打賞、12歲小學生打賞主播花掉環衛工母親4萬辛苦錢等。

也許有人會說,未成年打賞主播,網絡平臺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網絡平臺對于未成年人獲取服務,特別是涉及大額資金“交易”,建立必要的審核機制乃至“防火墻”確實非常必要。平臺在設置上進行一些針對性改進,加強資質實名審核,是防止未成年打賞的重要手段。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網站發布的《關于加強網絡秀場直播和電商直播管理的通知》,明確規定網絡秀場直播平臺要對網絡主播和“打賞”用戶實行實名制管理。未實名制注冊的用戶不能打賞,未成年用戶不能打賞。要通過實名驗證、人臉識別、人工審核等措施,確保實名制要求落到實處。此外,平臺應對用戶每次、每日、每月最高打賞金額進行限制,平臺應對“打賞”設置延時到賬期,如主播出現違法行為,平臺應將“打賞”返還用戶。

監管部門給網絡平臺套上籠頭,是題中應有之義,但這并不意味著家長可以高枕無憂,安心做“甩手掌柜”,家長須給孩子上三堂課。

要給孩子上一堂思政課。教育孩子端正學習態度,明確學習目的,把精力花在學習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以優異成績回報社會,報效父母。

要給孩子上一堂安全課。讓孩子真正認識到網絡是一面雙刃劍,作為學生應利用網絡來學習,而不是沉湎網絡游戲或直播打賞,讓孩子自覺遠離網絡上的不良信息。

要給孩子上一堂理財課。告訴孩子錢不是平白無故來的,而是要靠勞動換來的,沒有不勞而獲的金錢,教會孩子把錢花在刀刃上,而不是花在娛樂消遣上。

家長也不能輕易把卡的密碼之類的事情都告知孩子,因為小孩本身心智不成熟,很容易犯錯誤。家長要盡可能多地陪伴孩子,因為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無數事實證明,真正監管孩子的第一道防線,恰恰是家長。

與孩子一起成長,做孩子的知心朋友,才是最稱職的家長。

關鍵詞: 網絡打賞 家庭教育 熊孩子 追回款項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