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年來,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的行為并不少見,從規則看,在一定條件下是合理合規的。但理財投資應控制好資金比例,切忌貪大求多,畢竟公司聚焦主業才能有更長遠的發展。
近日,一家剛上市不久的非金融類公司把上市募集到的全部資金買了理財產品,引發熱議。多數投資者表示不認可。
該公司發布公告稱,計劃使用最高余額不超過人民幣210億元(含本數)的閑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公司將按照相關規定嚴格控制風險,使用部分閑置募集資金購買安全性高、流動性好的低風險現金管理產品,并且該等現金管理產品不得用于質押,不用于以證券投資為目的的投資行為。
投資者的質疑是可以理解的。人們之所以購買公司股票,看中的就是公司盈利能力和發展潛力,希望公司募集資金擴大生產、加速創新,提升核心競爭力,進而分享公司發展紅利。而公司前腳剛上市,后腳就將募集到的錢買了理財產品,不免會讓投資者產生公司不務正業或其上市本身就動機不純的想法,影響投資者的持有信心。
對于買理財的理由,該公司表示,由于募集資金投資項目建設需要一定周期,現階段募集資金短期內暫時閑置。但投資者似乎對這個理由不買賬,認為該公司的行為和招股承諾不一樣,有欺騙投資者之嫌,就是在損害投資者的權益。
從規則看,這一行為在一定條件下也合理。去年公布的《上市公司監管指引第2號——上市公司募集資金管理和使用的監管要求(2022年修訂)》中指出“暫時閑置的募集資金可進行現金管理”,這意味著,倘若公司的確是因為項目周期原因才將錢買了理財也是合規的,畢竟錢躺在賬上,不如投資一些安全性高的理財產品,提高資金利用率,增加公司收入。
近年來,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的行為并不少見。但是,在看到潛在投資盈利的同時,也要看到可能的負面影響。企業不把錢用在主業上,會降低投資者的信任度和發展預期。同時,任何投資都有風險,一旦理財賠了錢會進一步打擊投資者信心。對資本市場而言,股市服務實體主要體現在助力企業募資上,一旦資金被挪用別處,甚至引發資金空轉,不僅浪費市場有限資源,更違背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內在邏輯。
上市公司購買理財還需謹慎行事。若的確有現金管理需求,就要把前因后果講個明白,用高質量的信息披露打消投資者的質疑和擔憂,避免讓投資者產生誤解,造成股價的大幅波動。同時,理財投資也應控制好資金比例,切忌貪大求多,公司聚焦主業才能有更長遠的發展。此外,擬上市公司也要合理規劃資金的使用方向,尊重資本市場帶來的融資便利,才會得到更多的市場認可。 (作者:馬春陽 來源:經濟日報)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