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近年來持續對新經濟公司和科技創新類公司釋放善意,接連優化上市條款,擺出“筑巢引鳳”姿態。這也讓外界對新興領域的興趣大大增加。
8月18日,出行科技與服務公司如祺出行正式遞表港交所,其業務模式為Robotaxi和有人駕駛網約車兩條腿走路,背后還有技術服務的輸出,這無疑讓港股又迎來一位差異化選手。
因為,此前自動駕駛賽道上市公司成分復雜,有芯片和激光雷達玩家,如美股上市的禾賽科技,正在沖刺港股的黑芝麻智能;有基于自家芯片做系統方案輸出的玩家,如Mobileye。但出行服務+自動駕駛商業化還是頭一遭,尤其是剛剛對科技公司上市通道擴容的港股而言,如祺出行招股書體現了行業關注的重點進展——自動駕駛商業化。
【資料圖】
實際上,自動駕駛領域技術如何與場景結合形成商業模式的良好閉環,仍然是擋住大部分玩家擴大規模的一道門檻。如祺出行主打的Robotaxi曾集合了外界對自動駕駛大規模商業化的所有想象,但除了Waymo等元老有較多運營經驗外,“網約車+自動駕駛”如何跑通,業界各有說法。
這一次,純粹的自動駕駛商業化上市公司即將誕生,如祺出行有自己的商業模式,Robotaxi“打開天窗說亮話”的時代來了。
業務觀察:Robotaxi仍是自動駕駛商業化的優良載體
從行業來看,Robotaxi一直是自動駕駛商業化進度最快的領域。就連特斯拉也曾在今年3月的投資者日上表態稱,Robotaxi會是下一代汽車產品平臺。原因在于,Robotaxi規模效應的內核,和自動駕駛商業化需要的市場支撐,契合度最高。
一方面是服務頻率的滲透價值。出行本身是高頻服務,而Robotaxi目前由頭部玩家推動,尚處于低頻向高頻發展的遷移期,如果能在場景層面加大投入力度,“高頻打低頻”會讓網約車的流量引入Robotaxi領域,將加速打開市場規模。
比如根據如祺出行的運營模式,截至今年6月30日,如祺出行在全國擁有2160萬注冊用戶數。而從頻率來看,如祺出行在今年上半年日單量峰值超過36萬單,且過去三年的乘車頻率顯著增加,2020年至2022年的平均乘車頻率與前一年相比分別增加42.5%、37.8%和15.1%。
已成規模的市場格局,可以有效承接Robotaxi的落地需求。如祺出行有能力為Robotaxi發展成高頻服務提供條件。
所以我們看到,如祺出行實際上在近兩年快速打開了Robotaxi的運營通道:2021年開始Robotaxi開發和商業化,2022年成為全球首個發布有人駕駛網約車和Robotaxi混合運營的平臺,2023年4月成為國內首個以自主研發的Robotaxi車隊進行示范運營的出行服務平臺。
一句話概括,網約車的規模價值,讓它和自動駕駛技術在量產落地層面協同度較高,尤其是建立在統一平臺上,商業化落地會更快。
另一方面,Robotaxi模式在場景中檢驗方案,會促進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提升。比如如祺出行為汽車制造商及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提供“人工智能數據及模型解決方案”,已開發可用于多模態訓練數據的工具平臺,已獲得總合約價值為人民幣4110萬元的技術服務合約。原因正是在于,經過大面積、多觸點的商業化落地運營檢驗,自動駕駛技術方案的成熟度和可靠性已肉眼可見。
弗若斯特沙利文指出,2018年至2022年,中國自動駕駛技術服務的市場規模由人民幣32.8億元增長至人民幣123.6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9.3%。下一步,技術的迭代會讓自動駕駛技術細分出更多有商業化價值的成果,僅如祺出行的Robotaxi運營科技平臺就已形成算法、數據、智慧交通層面的通用性價值,對主機廠或是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來說,其意義仍有挖掘空間。
這也給了市場另一種啟發:網約車是如祺出行運營的一個形式,根本目的是要推動Robotaxi模式,就要有形式去堅持輸出背后技術方案和服務價值。因此,如祺出行本質是以自動駕駛商業化為目標的科技公司,只是它一開始就找到了合適的落腳點。
時機成熟 港交所與新玩家雙向奔赴的時代開啟
如祺出行的上市并非孤立事件,自動駕駛公司今年擁有獨特的活動背景。
一是產業層面,今年以來,工信部持續支持自動駕駛進一步商業化,一個產業大時代將要加速;二是資本市場層面,以年初上市規則更新為契機,港交所持開放態度擁抱如祺出行這類新科技公司,試圖和資本市場的宏觀政策形成共振,提升市場活力。
我們首先應結合兩方面條件,對即將受到市場歡迎的公司做出定義:成為市場新焦點、帶動情緒和信心,需要哪些條件?
以自動駕駛行業來看,可持續商業化最為重要。哪些選手能拿到自動駕駛商業化的門票,進入成熟公司的競爭階段,其實已經逐漸有了定論。
一方面自然是業績,科技公司難免高研發投入帶來的虧損,但只要業務有正循環基礎,技術有落地場景的能力,就不怕增長后勁不足。
2020年至2022年,如祺出行的營收分別為4.04億元、10.14億元和13.6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84.0%。今年上半年其營收9.13億元,出行服務的交易額同比增加51.2%至12.50億元。入局早成長快,技術投入和商業產出的增長趨勢一致,而三年毛利率從2020年的-22.8%,逐步提升至2022年的-12.8%,今年上半年已歸于個位數百分比,為-7.7%。這說明如祺出行的商業化質量逐漸提升,自動駕駛商業化走進了正循環。
另一方面是生態,產業終局很少有單打獨斗的場景。招股書顯示,如祺出行擁有廣汽、廣汽工業、Tencent Mobility、小馬智行、SPARX Group、DMR、廣州產業投資集團、合肥國軒等背景各異的投資者。
從中我們至少看到,背靠廣汽頂尖主機廠的量產優勢,背靠騰訊開放平臺的運營優勢,和小馬智行等合作伙伴建立的技術優勢,以及基于出行服務平臺建立的、從前裝量產到Robotaxi商業化的產業鏈。這會大幅提升如祺出行作為技術和服務輸出端的競爭力。
截至2023年6月30日,如祺出行的Robotaxi服務已運營約18,490小時,覆蓋538個站點,完成約457000公里安全試運營里程。這個成績在行業已具有明顯的參考價值和領先意義。
在市場做出一輪自然篩選的基礎上,港交所正在為這些玩家創造歷史性機遇,助力其儲備發展資源。同時,這也是港交所改變自身資本市場屬性的時機。
港交所面臨的美國加息等外部壓力已進入尾聲,相比之下,其上市開放舉措、雙柜臺模式等制度改革的促進作用已有生效苗頭。6月以來,港股新掛牌上市的10家公司均守住了發行價。
從長遠來看,港股核心有兩大要素:基本面和資本偏好。前者即行業價值和成長性,后者是資金的來源和投資渠道的暢通。
針對前者,港交所對人工智能、自動駕駛等新興概念賦予更多關注和更優條件的時刻,急需一些概念獨特、商業模式價值明確、前景可觀的公司進一步破冰,從而提升港股成分股的含金量,并和科技經濟的發展大勢共振。
針對后者,港交所于今年6月正式上線“港幣-人民幣雙柜臺模式”,為發行人和投資者提供港幣和人民幣計價股票的選擇。首批名額雖有限制,但業內普遍認為后續將極大拓寬內地資金與港股的連接通道。
8月18日,證監會在答記者問時明確表示,支持香港市場發展,統籌提升A股、港股活躍度,將在港股通中增設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因此,港交所未來的資金面修復已埋下伏筆,關鍵在于能否迎來好標的,調動市場情緒。
基于這樣的背景,在港交所敞開大門之際,如祺出行事實上與港交所實現了雙向奔赴。考慮到如祺出行商業模式已較為完善,后續的增長潛質明朗,它很有可能成為港股自動駕駛的一盞探路燈。其招股書還指出,此次全球發售收取款項約40%預期將用于為自動駕駛及Robotaxi技術的研發活動,正是港股提升含“科”量的又一砝碼。
對于投資者、自動駕駛行業而言,作為自動駕駛商業化的排頭兵,如祺出行的舉動,即將打開資本市場觀察自動駕駛商業化價值的一扇天然窗口。在這場開往新時代的競賽中,盯準如祺出行,就不會漏掉自動駕駛商業化的未來機遇。
來源:港股研究社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tp錢包官網下載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