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世界快訊:美制造業活動指數降至三年新低
2023-07-04 20:10:24來源: 財經雜志

最新的報告證實了美國制造業陷入困境。許多美國人在商品上的支出仍然有限,轉向服務領域消費。也有許多人只是節約消費,因為仍然高企的通脹影響了他們的收入


(相關資料圖)

為縮短產品生產地與銷售地間的距離,美國掀起一股新的制造業大潮。攝《財經》記者金焱

文 |《財經》特派記者 金焱 發自華盛頓

編輯 | 蘇琦

美國供應管理學會(ISM)當地時間7月3日公布的制造業活動指數從5月的46.9下滑至6月的46,觸及2020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工廠經營狀況的這一指標在6月降至2020年疫情封控以來的最低水平,凸顯了經濟中工業方面的廣泛疲弱。50為榮枯分界線,低于50表明制造業出現萎縮。美國6月ISM制造業指數已連續8個月低于50,上一次出現這種連續疲軟的情況是在2007年-2009年的金融危機及經濟大衰退期間。

目前美國公布的5月多項經濟數據反映通脹就業等仍有韌性。在ISM最新數據公布前,投行布朗兄弟哈里曼(Brown Brothers Harriman & Co)全球貨幣策略主管文·森(Win Thin)對《財經》記者表示,強勁的美國數據及此前一周美聯儲的鷹派言論導致美聯儲政策大幅重新定價。7月美聯儲加息25個基點幾乎已被重新定價,而此后再次加息 25 個基點的可能性已上升至40%左右。如果美國數據繼續強勁,再次加息的可能性應該會進一步上升。而ISM數據是重要的參考指標。

ISM公布的數據顯示,受生產、就業和投入價格回落的拖累,美國6月ISM制造業指數不及預期的47.1。新訂單指數45.6,雖較5月的42.6回升了3個點,但連續第十個月收縮。新出口訂單指數跌破榮枯線,較5月的50下滑2.7個點至47.3。生產指數46.7,處于2020年5月以來的最低水平,較5月的51.1大跌4.4個點。數據表明商品需求仍然疲軟。5月時該分項指數一度創下去年10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制造業活動萎縮導致工廠不得不裁員。就業指數48.1,創3個月新低,較5月的51.4回落3.3個點,表明該月制造業員工人數下降。積壓訂單指數也處于收縮區間,僅為38.7,與就業指數的低迷一致。

有分析指出,最新的ISM報告證實了美國制造業陷入困境。許多美國人在商品上的支出仍然有限,轉向服務領域消費。也有許多人只是節約消費,因為仍然高企的通脹影響了他們的收入。此前就有數據顯示,美國和整個歐元區工廠5月的新訂單數量都有所下降,美歐制造業表現拖累了經濟復蘇。

但是也有數據隱現著曙光,價格和積壓訂單反映了最大幅度的下降。價格指數進一步回落,從5月的44.2跌至41.8,創下年內最低,表明工廠價格壓力繼續減弱,這對經濟來說是一線希望。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令生產商壓力減小。客戶庫存指數從5月的51.4大跌5.2個點至46.2,以去年10月以來的最快速度萎縮。工廠庫存指數從45.8進一步回落至44,降至2014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交貨時間也在加快。

部分經濟學家對《財經》記者表示,就數據解讀數據比較片面,表面上是經濟衰退的表相,但新增就業崗位33.9萬的非農就業人數、首次申請失業救濟金和房屋開工等所謂的硬性數據表明,經濟仍然活力四射。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一方面美國經濟衰退的警告不絕于耳,與此同時,自今年初以來,標準普爾500指數上升了15.9%,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上升了31.7%,創下了40年來最大上半年升幅。

更重要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公司將業務轉移回境內,制造設施的建設猛增,其結果是美國各地出現的工業建設熱潮持續高漲。

為了重現制造業輝煌,美國政府推出了規模宏大的激勵措施,現在已經開始看到效果。

攝《財經》記者金焱

美國商務部7月3日公布的5月建筑支出數據顯示,經季節性因素調整后的總體支出環比增長0.9%,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用于制造業設施的建設支出。該項支出5月環比增長了1%,同比增幅達到令人驚訝的76.3%。商務部的數據還顯示,一季度制造業結構支出接近國內生產總值(GDP)的0.5%,為1991年以來最高水平。二季度該項支出占GDP的比例似乎注定會更高。

幾年前,在建筑物落成之前就進行租賃似乎是難以想象的商業行為,但在一切為供應鏈的環境下,這已成為美國各州的常見現象。很多州對可用于配送和物流的投機性工業建筑的需求正在增長,沒有任何放緩的跡象。

美國國會去年通過了兩項措施,一定程度上意在重建美國的制造能力。這兩項措施分別是《芯片與科學法案》(Chips and Science Act)和《通脹削減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前者包括對半導體生產投資的激勵措施,后者則涵蓋了針對電動汽車生產和使用國內生產內容等項目的激勵措施。根據半導體行業協會的數據,到2022年底,芯片行業已投入近2000億美元,在16個州建造和擴建40家工廠,未來將創造4萬個就業機會。據倡導組織自然資源保護委員會稱,政府已承諾向生產電動汽車和電池的美國工廠提供類似規模的資金。

高盛經濟學家指出,對這些激勵措施的接受程度似乎超過了早些時候的預期。雖然這些舉措的最終經濟影響將需要數年時間才能顯現出來,但制造業建筑項目的激增已經引發廣泛關注。有學者指出,各地大興土木的現象出現在制造商信心相當低迷的情況下。這可能反映出盡管經濟仍在增長,但增速緩慢,美國人購買的制成品減少了,尤其是和疫情期間大肆囤積物品的景象相比。另外,比較美聯儲和其他地方的制造業生產數據,有觀點認為ISM基于調查的指標讀數有些過于嚴峻了。

責編 | 張雨菲

本文為《財經》雜志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與時俱進丨可立滃發布會公開新一季設計,引領2023春夏時尚風向
  • 福中有貝臣,貝臣在福中
  • 15-20萬主流SUV一“戰”到底,TIGGO瑞虎9單挑星越L、途觀L、CR-V
  • 選擇御欣福零漆木門,體驗健康與品質的完美融合
  • 得當設計作品“蘇州八坼學鎮會客廳”榮獲加拿大AZ Awards 2023公眾選擇獎!
  • 涂料儒商郭祥恩和富思特的第二增長曲線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