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環球新動態:外企起訴中國品牌,最高專利費標準是華為6.5倍,中企已發起反擊
2023-06-30 21:03:23來源: 胡麒牧博士

諾基亞在10多個國家起訴,逼得多家中企從德國撤退,中企正在著手構建新的價格基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諾基亞雖然現在自己不生產手機了,但打算靠專利吃一輩子。

過去5年里,諾基亞靠專利許可這一項業務,營收都能保持在1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是78.6億)以上。2022財年,諾基亞的專利授權費賺了是15.95億歐元(約合人民幣是125億),實現了99.7%的利潤率。換成任何人,都不會放棄這條門道的。

而這兩年,中國的各大手機品牌都在出海,基本拿下了全球40%的市場,相當于蘋果和三星加起來(華爾街日報數據)。

2021年起,諾基亞在英國、巴西等10多個國家,光是針對OPPO的起訴就有100多件。尤其在德國的專利訴訟,OPPO、一加和vivo已經接連敗訴。因為堅決反對不合理的高價專利費,這些品牌先后叫停了在德國的銷售,vivo的德國官網清空了所有的產品介紹。

今年6月,realme也因為和諾基亞的訴訟摩擦,決定“放緩”在德業務。這番話說得比較委婉,但德媒普遍認為,realme也會撤走,只是早晚的事。

OPPO德國官網已沒有產品信息

中企寧肯直接退出德國市場,也不愿意對諾基亞低頭,這份專利費有這么大的影響嗎?

以OPPO為例,根據德國經濟周刊的說法,OPPO全球出貨量差不多是2億部手機,德國市場在其中占比大約只有1%。目前的局面成了OPPO為了這1%,要尋求諾基亞的全球專利許可。

諾基亞給出的價碼是,每部手機收費2.5歐元(約合19.6元人民幣),2億部就是5億歐元(約合39.3億人民幣)。廠家花出去的任何費用,最終都會轉嫁到消費者的頭上。OPPO在亞非拉等中低收入國家,其實沒有多少利潤,這筆錢一攤開,很容易讓OPPO喪失競爭力。那么既然如此,不如直接退出德國市場來得劃算。

OPPO方面表示,4G時期他們跟諾基亞簽了合作協議,但5G的要價變高,超出了企業的承受范圍。而且現在收專利費的企業太多了,每一家都在漲價,這導致手機制造商的硬件成本也降不下來,要是按照諾基亞的標準來,根本不存在盈利的空間。

另外幾家退出的德國中企,對諾基亞也都是這個態度。不過他們這一撤,對德國消費者來說,可能不太友好。因為OPPO和vivo分別占據了德國10%的市場,德媒認為中企走了,消費者將面臨更昂貴的手機售價。

隨著對知識產權的重視,收專利費其實很正常,但問題的關鍵在于,行業沒有一個統一標準。

拿5G來說,諾基亞3歐元(約合人民幣是23.5元),華為的上限則是2.5美元(約合18元人民幣)。美國高通更夸張,最高能收取16.25美元(約合117.5元人民幣),高通的收費是華為的6.5倍。

在4G時代,國產專利確實不算多,但到了5G,華為已經占據了絕對優勢。華為的全球專利族是14.59%,提案貢獻占比是17.48%,都是全球第一(中國信通院數據)。

但這種情況下,諾基亞對5G的專利許可費,難免讓很多人覺得說不過去。華為老總任正非說過,華為不會把知識產權武器化。要收費,但不能為了收錢而收,更不會像高通似的收那么多。去年,任正非簽發的華為內部會議紀要,更是明確表示,現在華為在知識產權上掌握了一定的話語權,要著手構建一個合理的價格基準。

隨著中企在德國,跟諾基亞打官司接連折戟,更是讓人意識到,必須要重視自主研發核心專利,手里的牌足夠多、分量足夠重,才有底氣扭轉專利費價格失控的現狀。OPPO和vivo敗走德國,本質上還是吃了專利不過硬的虧。獨木不成林,華為開了個好頭還不夠,期待其他國產品牌的創新能力早日提升。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跟瑞幸“沉浸式”尋豆:WBC冠軍親自把關,“瑰夏自由”穩了?
  • 「這是我愛的夏天」活動啟動|和高圓圓一起,開啟夏日新體驗
  • 核心配置內卷時代!相比星瑞,為何艾瑞澤8更能滿足用戶價值訴求
  • 咕嚕小租攜手央企合作共贏
  • 關注職工醫保改革,前海人壽提醒了解職工權益保護相關知識
  • 香港渼顏堂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問題性皮膚修復領域領跑者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