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美國財政部。(來源:視覺中國)
剛剛逃過債務上限危機的美國經濟可能又面臨一場新危機。據《華爾街日報》6月7日報道,者正在擔憂,美國財政部可能發行的超1萬億美元國債將會引發金融市場新一輪波動。
【資料圖】
危機引發市場擔憂
美國財政部6月7日表示,此前因為債務上限問題,導致美國財政部上星期現金余額降至2017年以來的最低水平,財政部希望在9月前能夠使財政部一般賬戶(TGA)恢復到約6000億美元的正常水平。
這一消息引發了市場投資者的擔憂,因為這意味著財政部即將大量發債。《華爾街日報》援引摩根大通的數據顯示,在未來4個月內,美國政府很可能要發行8500億美元國債,而到2023年底,美國政府將需要借入1.1萬億美元短期國債。道明證券高級美國利率策略師戈德伯格稱,除了2008年或2020年那樣的重大危機時刻,“這將是美國國債發行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
目前并不清楚美國財政部要如何在短短4個月里籌集到如此龐大的現金儲備。一般而言,短期國債有各種各樣的買家:銀行、貨幣市場基金,以及家庭、養老基金和公司債券等“非銀行”買家。彭博社報道說,目前銀行對國債的興趣有限,因為它所能提供的收益不太可能與他們自身儲備所獲得的收益相競爭。
《華爾街日報》援引一些分析師的話稱,貨幣市場基金可能會成為本輪債券發行的最大融資方。由于在今年早些時候發生的地區銀行危機中,許多投資者將資金從危機重重的小銀行轉向更安全和穩定的貨幣市場基金,美國這一基金的規模已超過5萬億美元。但這里的風險在于,如果要吸引貨幣基金投資國債,其收益率至少要在5%以上,這意味著美國政府可能不得不以接近6%的利率舉債,而一年半前這一數字是0.1%。
金融系統壓力陡增
美國財政部不得不在短期內如此快速且巨量發債,引發一些機構和投資人的擔憂。他們擔憂,此舉將影響美國市場流動性、進而對股市和其他金融部門造成影響。
《紐約時報》警告稱,如此龐大且快速的借貸勢必會將現金從銀行和其他貸方轉移到美國國債中,抽走金融體系中的資金,并加大本已壓力重重的地區性放貸機構的壓力。摩根大通分析師尼古拉奧斯·潘尼吉佐格魯認為,如果再考慮到美聯儲目前正在實施的量化緊縮政策,市場流動性指標預計將以每年6%的速度下降,“這與過去10年大部分時間內流動性增長形成鮮明對比”,“只有在像雷曼危機這樣嚴重的崩潰中,你才會看到這種收縮”。
彭博社則分析稱,國債發行量激增將可能迅速耗盡銀行業的流動性,提高短期融資利率,并在美國經濟處于衰退邊緣之際收緊美國經濟。戈德伯格表示,為了購買國債,銀行可能爭先恐后地籌集更多資金,而這將進一步推高融資成本,并給金融系統帶來壓力。美國銀行則估計,天量放債將產生與加息25個基點相同的經濟影響。
曾于2017年至2018年擔任美國財政部副部長的克里斯托弗·坎貝爾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就表示,“很難想象財政部向市場出售可能高達1萬億美元的債券,而不會對借貸成本產生影響”,“這對經濟的潛在打擊可能是非同尋常的”。
債務上限陷入僵局
這即將放入市場的1萬億美國國債及其帶來的負面沖擊,是債務上限危機埋下的禍根。今年1月美國財政部就警告國會美債將要到達上限,但兩黨硬是將政治博弈進行到了“最后一秒”,才釀成了如今4個月要發債近萬億美元的局面。戈德伯格稱,“根本原因仍然是整個債務上限僵局”。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稱,僅2023年的聯邦預算赤字就預計為1.5萬億美元,而到2033年將增加近一倍,達到2.7萬億美元。據估計,美國未來10年的預算赤字將達到20.2萬億美元。美國政府問責局今年5月公布年度“國家財政健康報告”時明確表示,美國聯邦政府正面臨不可持續的財政前景。如果政策不調整,債務規模將繼續以超過經濟增長速度累積。這也意味著債務上限問題將持續困擾美國。
輿論普遍認為,美國債務上限危機反復發作,原因主要在于三方面。一是多年來美國財政收支失衡,連續累積的財政赤字導致債務快速攀升;二是次貸危機后,依仗美元霸權,美聯儲實施長期超寬松貨幣政策助長債務增加;三是圍繞債務上限的黨爭加劇,讓債務問題不斷政治化。美國獨立研究機構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的高級政策主管馬克·戈德溫表示,如果美國在未來10年內能夠節省8萬億美元,那將是一個不錯的狀態,但《2023年財政責任法案》僅能完成1/8到1/4的目標。“這顯然不足以讓我們一路走到那里,甚至可以說遠遠不夠。”(文/老度)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