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洪小棠 2023年,中國進入經濟復蘇通道中,海外市場方面,美聯儲5月初將利率上調至2007年以來新高后,加息節奏放緩聲音不絕于耳,疊加海外高通脹等宏觀不確定性,全球視野下我們該如何立足當下,落子未來?目前有哪些風險需要規避,又有哪些資產值得關注?
(相關資料圖)
近期,施羅德投資多元化資產投資全球主管帕特里克·布倫納(Patrick Brenner)接受了經濟觀察報記者的獨家專訪。
他表示,目前市場最大的風險來自于通貨膨脹,此背景下,對于權益類投資相對謹慎,政府債券及大宗商品成為了配置對象。
此外,帕特里克·布倫納認為,數十年未遇的高通脹環境重返舞臺,可能將投資人以往投資經驗擊穿,或將給投資管理帶來更大難度。
帕特里克·布倫納(Patrick Brenner)
積極看好中國權益類資產
經濟觀察報:施羅德投資在中國的投資布局?
Patrick Brenner:我們對于中國股權類投資非常積極看好,尤其與其他的新興市場相比。在倉位上,在其他新興市場整體減持背景下,我們會對于中國權益類資產進行增持。原因在于,首先中國股票估值非常具有吸引力,且中國所處的周期不同,尤其是在疫情后,經濟有所增長,對比其他很多國家面臨的通脹膨脹壓力,中國所面臨的壓力較小。
除此以外,中國有龐大的可用于投資的資金,這也跟中國非常穩健的基本面保持一致。總結下來,我們長期看好中國,并長期對中國進行投資。
經濟觀察報:所以你更看好中國的權益資產?
Patrick Brenner:就中國而言,相比于債券,我們還是更加關注權益類投資,就像剛剛提到的,美國經濟放緩同時,中國經濟卻有所恢復,中國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較小。除此以外,中國在財政政策方面的發力,也是未來我們相信會成為越來越重要的一個因素。
債券方面,我們可能會在其他國家相對偏愛一些,現在世界多國央行都在不斷加息,甚至利息已達到了接近峰值位置,下一步預計有減息政策可能性,這也意味著目前其他多國均處在通脹高峰狀態,這些信號都支持我們配置其他國家的債券。
不過,雖然中國的整體基本面好于很多國家,但不可否認的是,很多國家都處在經濟衰退的邊緣,進而帶來風險,那么作為投資人,無論新興市場還是對于中國的投資我們都會更加審慎和謹慎,也需要更加耐心地等待合適機會。
經濟觀察報:今年以來,中國市場在經濟復蘇的通道中,你如何看待經濟復蘇?符合你的預期嗎?
Patrick Brenner:對于中國增長和復蘇的預期跟我們看到的非常符合,因為在中國的復蘇之前,其實歐美已經經歷過復蘇的階段,從歐美對于這方面的洞察與經驗,可以作為中國復蘇的一個知識模板。因此我們看到中國的復蘇也并不吃驚,也符合我們的預期。
此外,過往我們看到中國經濟復蘇通常由生產制造業推動,而這一次則主要由服務業推動,相對于生產制造業來引領經濟復蘇來講,服務業引領的力度更大,這跟過往中國經濟復蘇有所不同。但從歐盟與美國的復蘇過程當中來看,我們也對此有所預期。
經濟觀察報:目前施羅德投資在中國的投資倉位如何?
Patrick Brenner:倉位配置來講,我們在中國權益類的投資主要從新興市場來融資和配置。這樣不僅可以允許我們增加中國權益類資產的倉位,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新興市場周期性風險所帶來的影響。
全球視野下的風險與機遇
經濟觀察報:此前硅谷銀行破產、瑞信危機給資本市場一定沖擊,我們是否應該擔心其中蘊藏的風險?如何進行風險預期與管理?
Patrick Brenner:對于這些事件發生,我認為是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緊縮所導致的,尤其是包括美國在內的發達市場的緊縮。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美聯儲或許將進入一個迅猛加息的尾聲。歷史上來講,目前為止這種加息無論是從范圍還是加息步伐都是最為激進的。而這會導致非常緊縮的金融環境,對此我們并不吃驚。
因此我們預計會發生你所講到的一些事件,并且通過緊縮政策,會導致無論企業還是消費者在借貸方面更加困難,也會因此倒逼銀行做出相應反應。
實際上這也符合傳統機制上應對的一個方式,也就是央行收緊政策之后,銀行也會收緊放貸標準,進而促進經濟冷卻,而這樣做的風險就是可能在過程中出現包括銀行業及金融界所發生的此類事件,最終導致經濟的降溫,同時我們也看到了經濟所面臨的一些問題得到有效控制。
經濟觀察報:此類事件發生后,施羅德投資是否在之前或之后有相應的預警及投資方向做出調整?
Patrick Brenner:對于投資而言,一直以來我們對于權益類都非常謹慎,也就意味著我們是一種防御性的方式進行倉位配置,我們依然對政府債券持樂觀態度。所以在這些事件之后,我們沒有做任何大程度變化。
而圍繞著美國地區緊張經濟局勢的考慮,讓我們有理由認為它有可能觸發所在區域銀行以及金融體系導致更多權益資產拋售。一定程度上我們對市場迄今為止的韌性感到驚訝,但最終,我們認為這是一條通往緊縮和金融狀態的道路,從央行政策的緊縮正常導致在信貸上進一步收緊,進而傳導至消費者以及企業層面。
這也進一步地強化了我們此前的信念,在經濟不斷放緩的過程中,可以預見今年年底美國可能進入經濟衰退,且下行風險大于上行風險。
經濟觀察報:在你看來全球經濟將面臨哪些挑戰和機遇?全球資產中哪些趨勢最值得關注?
Patrick Brenner:從全球視野來講,目前通脹已經過高了,我們需要等通脹水平降下來,雖然已經有一定程度下降,但仍然不夠,最終的目標是控制通脹。這也是各地通過放緩經濟的方式來控制通脹的原因。
所以我們對于權益類投資是非常謹慎的,也會對權益類資產進行減持,同時在經濟放緩的周期中,政府債券的配置變得更加重要。如果跟過去十年相比,債券不僅僅可以實現在資產組合中分散化、多元化目的,還能帶來潛在回報率,尤其目前利息水平高于過去幾年,政府債券在組合中的作用相比一年前已經非常不一樣了。
在股票和債券之間配比穩定性不確定的背景下,我們也會關注大宗商品。原因在于大宗商品受到通脹驅動影響及導致問題可能性相對較小,大宗商品更多地依賴供需。它既能夠幫助我們分散權益資產中的一些風險,同時在通貨膨脹居高不下的情況下,也能夠幫助我們對沖相關風險。如果說跟 10 年前相比,過去可能不是很青睞于大宗商品,但是在未來這十年會更加青睞大宗商品的配置。
最重要的一點,過去12個月通脹水平與過去十年所看到的不同,意味著高通脹率重新回歷史舞臺,除非你是19世紀70年代這種久經商場、非常資深的投資人,否則基本沒有遇到過如此嚴重的通脹水平。這對于大多數投資人并沒有這樣的經驗,即是在應對通貨膨脹環境下可能改變的游戲規則,所以即便在過去10年當中很多投資人認為正確的投資決策,在未來十年不一定受用。
所以我們要關注持續時間,以及維持在何種水平,這在配置資產是重要指標之一。
經濟觀察報:在權益類資產中,哪些主題是你所長期關注的?
Patrick Brenner:我認為圍繞能源轉型方向是非常有意義的,全球正試圖從化石能源生產轉向可持續能源生產方式,當然過程中有很多風險,但所孕育的機會也是巨大的。
當然,我們不能毫無準備的將化石能源生產直接停掉,而是需要化石能源來幫助我們實現轉型,因此我認為這個問題上務實很重要,尤其在高通脹背景下,如果我們不從傳統燃料能源轉型到可持續能源的話,這將產生巨大的成本。而在高通脹環境下綠色能源轉型價格也體現為更高的用能成本,這對于能源轉型也會產生一系列連鎖反應。
所以正如剛剛提到的市場最大的風險是通貨膨脹,在能源轉型過程中依然是非常重要,在我們看到的能源、食物、水等等方面,都是可持續性能源轉型非常重要的一個主題,并且已經吸引了很多投資者的興趣,但我們預計隨著時間推移,這種情況還會繼續下去。
高通脹帶來的影響
經濟觀察報:雖然近期有市場預計美聯儲加息可能告一段落,但此前不斷攀升的利率在抑制通脹的同時帶來一部分負面影響,你認為哪些影響是全球投資者需要警惕的?
Patrick Brenner:從目前我們看到的狀況,并不會因為美聯儲停止加息就能神奇地解決掉。未來我們會持續關注緊縮環境下,還有哪些潛在事件或者事故發生,以及可能帶來的潛在負面影響。同時也需要關注緊縮過程中最薄弱環節是否出現明顯挑戰,這會是一條漫漫長路,但我們相信未來道路會逐漸清晰。
總體來講,從美聯儲進入停止加息通道,我們預期問題會逐漸得到解決,這個過程中痛苦應該大于我們可以想象,同時走出困境時間也會更長,希望過程中通脹能夠更快地得到有效控制。
經濟觀察報:那你覺得通脹得到控制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Patrick Brenner:在這方面可能沒有神丹妙藥,但是在控制通脹方面,最核心的還是依賴于經濟放緩的效果。也就是工資上漲的放緩,因為美國的勞動力市場依然是過緊的,需要將勞動力市場進行放松,從而讓薪資上漲放緩達到經濟放緩的最終目的,讓高居不下的通脹有所緩解。
經濟觀察報: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什么可支持政策方面的舉措?
Patrick Brenner:對付通脹的過程會非常痛苦。一些國家會增加財政政策措施,但能夠這樣做的國家并不多。舉個例子,我們預期美國在接下來幾周內有緊縮措施,解決這問題的辦法是在未來宣布更多的緊縮措施,但市場不能指望美國財政政策拯救全世界。
經濟觀察報:目前最被低估的機會在哪里?
Patrick Brenner:短期來講,我認為好的投資機會是圍繞政府債券,在投資組合中配置對利率敏感的資產看起來相當有吸引力。貨幣寬松的轉向,尤其美聯儲從加息到可能減息的周期,當經濟正在放緩,高通脹水平有利于我們配置政府債券,因此,我們看到的機會來自于防御性資產配置。
中期來看,我們認為越接近經濟衰退,機會越多,等到那時,我們可以重新考慮再配置權益類資產的時間點,以及這種構架下資產配置,這也會是未來很多年現實很好回報的機會。
經濟觀察報:對于中國投資者,有什么好的投資建議?
Patrick Brenner:目前來說,投資人可以做更多防御性配置,考慮對政府債券進行增持。對于權益類資產,投資人可以先保持謹慎態度。
我們在配置權益類資產時,會遠離美國的權益類,而在新興市場中,增加中國的權益類市場配置。此外,可以考慮大宗商品,但這方面并不需要做大比例的配置,因為大宗商品的波動性是比較高的。
我們還需要等待經濟衰退時機的到來,一旦真正非常臨近衰退,這個時候可以考慮權益類資產的重新配置,但是現在衰退之前還是更多考慮防御的配置。
經濟觀察報:今年是中國公募基金25周年,施羅德投資此前也獲批設立獨資公募機構,你怎么看待全球機構與本地經驗的結合?
Patrick Brenner:我認為,施羅德投資在中國及全球的優勢都是建立在我們非常希望更接近終端客戶。談到中國,我們相信過往成功的經驗和策略在未來能幫助我們在中國的投資。當然,我們在中國也會大力構建本地團隊及本地網絡,這對今后的成功至關重要。
與此同時,我們希望受惠于全球視野及全球專業技能和專長。這正是施羅德投資擁有各種資產類別專家的優勢,也是未來可以成功的秘訣。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