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廣發宏觀郭磊:核心CPI大致正常,PPI數據隱含宏觀經濟諸多關鍵線索
2023-05-12 08:53:18來源: 金融界

廣發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郭磊

報告摘要

第一,4月CPI同比0.1%,大幅低于前值的0.7%,接近于零增長。數據可能引發關于“CPI通縮”的擔憂。但值得注意的是,核心CPI環比0.1%(前值0)、同比0.7%(前值0.7%)仍大致正常。也就是說,4月CPI的變化主要是食品、能源項帶來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第二,從食品看,4月的季節性特征就是環比向下。2006年以來基本上只有2013年、2022年4月反季節性環比上漲;過去十年環比均值為-1.0%。4月的環比-1.0%算是中規中矩。但去年疫情影響下4月環比的0.9%屬于異常值,高基數導致食品CPI同比從2.4%大幅回落至0.4%,拉低了CPI。

第三,從能源看,油價最近一輪調整集中于3-4月;受國際油價影響,4月國內汽油和柴油價格均環比均下降1.7%,對應4月交通工具用燃料環比為-1.6%,去年同期又是高基數,導致同比下降為-10.4%。

第四,當然,除了食品和能源等特殊性因素之外,還是有一些領域存在價格下降趨勢并影響CPI價格,典型領域之一是汽車的降價。4月CPI交通工具環比為-0.9%,在前值-1.6%的基礎上繼續降價。統計局指出燃油小汽車、新能源小汽車價格環比分別下降1.0%、0.9%。今年年初以來經濟分化式復蘇,汽車、消費電子、地產投資是幾個代表性的、相對偏弱的產業鏈。

第五,PPI之前兩個月一直是環比零增長,4月環比-0.5%,表現相對更弱。其中原油價格鏈、內需價格鏈共振調整是主要背景。原油價格調整背景下,石油煤炭加工、化工環比分別為-2.3%、-1.1%;地產投資等偏弱的背景下,黑色冶煉、煤炭開采價格環比分別為-1.0%、-4.0%。此外,計算機通信電子3月環比已經轉正,4月再度意外掉頭向下,環比下降0.7%。

第六,4月PPI同比的-3.6%有可能成為本輪PPI底部區域。我們在去年底年度報告《走出谷底》中推測2023年4月前后形成PPI底。從截至5月上旬的數據看,5月CRB指數、螺紋鋼同比較4月略收窄;但南華指數、原油價格同比繼續往下。是否能最終形成PPI同比底有待于觀察。不過從較為積極的因素看,前期降價預期和去庫存共振的汽車逐步企穩是一個值得跟蹤的線索,汽車一旦去庫存完成,則中游相關行業量價會逐步好轉。

第七,PPI數據隱含著宏觀經濟的諸多關鍵線索:一則從總量角度,PPI低位意味著總供給大于總需求,即有效需求不足,這一點需要增長中樞抬升來補足;二則從中觀角度,PPI周期對應企業盈利周期,PPI走低對應企業盈利依舊承壓;PPI又是企業決定合意庫存的關鍵信號,先有PPI底才會有庫存底,即它會通過企業庫存周期對經濟本身產生傳遞,PPI底對判斷經濟企穩會比較關鍵;三則從微觀角度,PPI走低會形成對通縮的擔憂和對政策寬松的期待。對于債券市場來說,名義GDP下修和降息預期會是推動利率下行的兩個邏輯;對于股票市場來說,它意味著短期內缺少方向性信號的特征沒有改變,市場會整體偏主題或賠率線索下的交易。

正文

4月CPI同比0.1%,大幅低于前值的0.7%,接近于零增長。數據可能引發關于“CPI通縮”的擔憂。但值得注意的是,核心CPI環比0.1%(前值0)、同比0.7%(前值0.7%)仍大致正常。也就是說,至少4月CPI的變化主要是食品、能源項帶來的。

4月CPI同比0.1%,低于前值的0.7%;其中食品CPI為0.4%,大幅低于前值的2.4%。非食品CPI為0.1%,低于前值的0.3%。核心CPI(不包含食品和能源)同比為0.7%,持平前值。

4月CPI環比為-0.1%,高于前值的-0.3%;其中食品CPI為-1.0%,高于前值的-1.4%;非食品CPI為0.1%,高于前值的0。核心CPI為0.1%,高于前值的0。

從食品看,4月的季節性特征就是環比向下。2006年以來基本上只有2013年、2022年4月反季節性環比上漲;過去十年環比均值為-1.0%。4月的環比-1.0%算是中規中矩。但去年疫情影響下4月環比的0.9%屬于異常值,高基數導致食品CPI同比從2.4%大幅回落至0.4%,拉低了CPI。

2013年4月食品CPI環比反季節性上漲0.4%,主要是源于當時菜價波動,當年的低溫和低降水導致4月鮮菜價格環比大幅上行11.2%。

2022年4月食品CPI環比上漲0.9%主要是疫情影響運輸和供應鏈。

除此之外,大部分年份4月食品價格都是環比向下的。

從能源看,油價最近一輪調整集中于3-4月;受國際油價影響,[1]4月國內汽油和柴油價格均環比均下降1.7%,對應4月交通工具用燃料環比為-1.6%,去年同期又是高基數,導致同比下降為-10.4%。

自3月起,[2]國內成品油價分別在3月3日下調、3月17日下調、3月31日下調、4月28日下調,僅4月17日上調。

4月交通工具用燃料環比為-1.6%;去年同期環比為2.7%,當時同比的28.4%亦處于年內次高點位置,環比變化疊加高基數導致今年4月同比較低。

當然,除了食品和能源等特殊性因素之外,還是有一些領域存在價格下降趨勢并影響CPI價格,典型領域之一是汽車的降價。4月CPI交通工具環比為-0.9%,在前值-1.6%的基礎上繼續降價。統計局指出燃油小汽車、新能源小汽車價格環比分別下降1.0%、0.9%。今年年初以來經濟分化式復蘇,汽車、消費電子、地產投資是幾個代表性的、相對偏弱的產業鏈。

從CPI交通工具這一指標來看,其年度同比基本上都在負增長,反映的是技術類產品的迭代特征。但今年3-4月的月度環比降幅是歷史上最大的階段。

不過4月價格環比降幅還是較3月有所改善。[3]乘聯會指出,4月價格戰熱度逐漸消退,經銷商恐慌心態逐步穩定,消費者恢復理性消費,觀望情緒得以緩解,前期壓抑的需求有所釋放;疊加“五一”小長假出行用車需求增長,帶動4月購車消費前置,整體車市延續3月底的態勢,企穩修復。

PPI之前兩個月一直是環比零增長,4月環比-0.5%,表現相對更弱。其中原油價格鏈、內需價格鏈共振調整是主要背景。原油價格調整背景下,石油煤炭加工、化工環比分別為-2.3%、-1.1%;地產投資等偏弱的背景下,黑色冶煉、煤炭開采價格環比分別為-1.0%、-4.0%。此外,計算機通信電子3月環比已經轉正,4月再度意外掉頭向下,環比下降0.7%。

PPI環比由上月持平轉為下降0.5%。其中,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業價格環比下降2.3%,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價格環比下降1.1%。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價格環比下降1.0%,水泥制造價格環比下降0.1%。煤炭開采和洗選業價格環比下降4.0%。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價格環比下降0.7%。

4月PPI同比的-3.6%有可能成為本輪PPI底部區域。我們在去年底年度報告《走出谷底》中推測2023年4月前后形成PPI底。從截至5月上旬的數據看,5月CRB指數、螺紋鋼同比較4月略收窄;但南華指數、原油價格同比繼續往下。是否能最終形成PPI同比底有待于觀察。不過從較為積極的因素看,前期降價預期和去庫存共振的汽車逐步企穩是一個值得跟蹤的線索,汽車一旦去庫存完成,則中游相關行業量價會逐步好轉。

在去年底報告《走出谷底》中,我們的認識是:假設后續CRB指數環比不變,則同比底部大致會處于2023年4月。從CRB指數和PPI大致同步的同比周期來看,PPI同比底部也有較大概率處于2023年4月前后。

我們簡單看了下截至5月上旬的各個價格指數。CRB指數3-5月同比分別為-13.0%、-14.0%、-13.9%;螺紋鋼價格3-5月同比分別為-14.3%、-22.2%、-21.0%;南華綜合指數3-5月同比分別為-2.0%、-5.6%、-8.1%;IPE布油價格3-5月同比分別為-28.9%、-21.1%、-31.8%。

PPI數據隱含著宏觀經濟的諸多關鍵線索:一則從總量角度,PPI低位意味著總供給大于總需求,即有效需求不足,這一點需要增長中樞抬升來補足;二則從中觀角度,PPI周期對應企業盈利周期,PPI走低對應企業盈利依舊承壓;PPI又是企業決定合意庫存的關鍵信號,先有PPI底才會有庫存底,即它會通過企業庫存周期對經濟本身產生傳遞,PPI底對判斷經濟企穩會比較關鍵;三則從微觀角度,PPI走低會形成對通縮的擔憂和對政策寬松的期待。對于債券市場來說,名義GDP下修和降息預期會是推動利率下行的兩個邏輯;對于股票市場來說,它意味著短期內缺少方向性信號的特征沒有改變,市場會整體偏主題或賠率線索下的交易。

核心假設風險:宏觀經濟和金融環境變化超預期,通脹上行或者下行超預期,海外加息的影響超預期,海外經濟下行導致出口下行超預期,刺激政策超預期,貨幣政策收斂超預期,二次感染風險對經濟的擾動超預期

[1]http://www.stats.gov.cn/sj/sjjd/202305/t20230511_1939346.html

[2]https://so.ndrc.gov.cn/s?siteCode=bm04000007&;ssl=1&;token=&;qt=%E6%88%90%E5%93%81%E6%B2%B9

[3]http://www.cpcaauto.com/newslist.php?types=csjd&;id=3105

來源:券商研報精選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LV推出充氣夾克多少錢?lv是什么檔次?
  • 三星手機業務換帥是哪一年?三星手機為什么撤出中國?
  • 股票配資是什么意思?個人做股票配資違法嗎?
  • 數據中心機房是干什么的?idc機房主要用于哪些工作?
  • 周樂偉接班董明珠真的嗎?格力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嗎?
  • 小米技術委員會厲害嗎?米家是不是小米旗下的公司?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