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光明日報北京5月11日電(記者張翼)商務部11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作為改革開放新高地,一季度自貿試驗區外貿外資實現較快增長。21個自貿試驗區進出口額1.8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6%,高出全國1.8個百分點。實際使用外資719億元,同比增長22.1%,高出全國17.2個百分點。自貿試驗區進出口總額和實際使用外資占21個省(區、市)的比重分別為19.4%和18.1%。
“自貿試驗區充分發揮先行先試優勢,在高質量落實中央和地方各項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的同時,積極探索穩外貿穩外資新思路,努力培育增長新動能,為全國外貿外資平穩發展作出貢獻。”商務部辦公廳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束玨婷在11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自貿試驗區主要從四方面促進外貿外資發展。
一是強化制度創新賦能發展。自貿試驗區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根本動力,持續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各項措施疊加效應日益顯現。例如,廣東自貿試驗區實施RCEP原產地簽證無紙化申報,快件、易腐品出口6小時內放行。浙江自貿試驗區推動保稅和非保稅油氣產品“同罐共儲”、出口監管倉“一倉多能”等制度創新。
二是聚焦重點產業促進發展。自貿試驗區精準施策推動發展優勢產業,有力促進外向型產業發展。例如,上海自貿試驗區深入實施“全球營運商計劃”,支持總部企業疊加新型貿易、資金管理等復合型功能。江蘇自貿試驗區累計部署實施90余項重點研發項目、49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超過3500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區內集聚。
三是提供精準服務保障發展。多地自貿試驗區建立了外貿外資企業“白名單”、服務臺賬等,加強生產經營服務保障。天津自貿試驗區探索人才跨境便利化舉措,出臺首批境外職業資格認可目錄。遼寧出臺金融支持自貿試驗區高質量發展的22條措施。北京自貿試驗區擴大出口信用保險承保范圍,為小型外貿企業保駕護航。
四是暢通物流通道服務發展。自貿試驗區積極強化國際物流通達能力,創新推動物流、運輸、通關便利,服務外向型經濟發展。上海、安徽等自貿試驗區聯合開展“長三角海關特殊貨物檢查作業一體化改革”,跨境貿易通關時間大幅壓縮。云南、四川、陜西、廣西、湖南、重慶等自貿試驗區與地方鐵路局合作推進中老鐵路多式聯運“一單制”,促進國內國際物流暢通。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焦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