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討論發展和安全、維護產業安全問題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擴大化。從長遠角度解決創新動力特別是基礎研究動力不足是根本。不再把投入作為KPI評價指標
文 | 張中祥
編輯 | 王延春
(相關資料圖)
第二十屆中央財經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于2023年5月5日召開。會議強調做好新一屆中央財經委員會工作,研究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問題,研究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問題。會議指出,要完善新發展階段的產業政策, 把維護產業安全作為重中之重,強化戰略性領域頂層設計,增強產業政策協同性。
不難看出, 與202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產業政策要發展和安全并舉的提法相比,這次中央財經委員會會議更加重視產業安全重要性,把安全放在第一位。這可能與外部風險與不確定性增大,對中國的不利因素在增強的大環境有關。
最近,美國財長耶倫在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研究院發表演講,她強調對華經濟政策要捍衛美國國家安全利益、進行健康的經濟競爭并在可能的情況下進行合作,其實就是以前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提出的“應該競爭就競爭、需要合作就合作、必須對抗就對抗”在經濟領域的具體體現。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最近在布魯金斯學會演講,更是從廣泛的國際經濟政策和整合美國國內經濟政策服務國家戰略角度,展示了美國政府旨在把美國經濟建設的更強大、更富有活力、更具創造性,以應對所謂的“中國沖擊”。
這些講話所展示的美國政府對華的政策與方針,以及美國國會通過的《芯片與科學法案》《降低通貨膨脹法案》等,都把一些產業和技術提升到戰略性產業和技術的高度,以降低美國經濟風險和國家安全的脆弱性。美國這種把經濟和技術議題政治化、經濟活動和交往中過度強度國家安全的政策和做法,將對美國和世界其他國家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并深度影響世界主要經濟體,更別提小的發展中國家了。美國的這種做法也會鼓勵其他經濟體采取相應政策,反過來也會傷害到美國。
無疑,沒有經濟發展就沒有經濟安全。不同發展階段采取相應的產業政策有助于經濟發展,有助于提高經濟安全。這些問題必然涉及產業鏈與供應鏈的安全與穩定,產業鏈的短板關系著中國產業鏈的安全和穩定,影響著中國企業的競爭力。產業鏈的短板涉及 “卡脖子”問題,而這又事關內循環暢通的問題:“卡脖子”關鍵技術是新發展格局中最大的供給方障礙、堵點,關鍵技術上受制于人制約國內循環暢通。國家現在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正在投入資源集中全力,努力解決這方面的問題。
但是,在討論發展和安全、維護產業安全問題的同時,也要注意不要擴大化。是不是中國沒有掌握的技術都需要靠自己研發,都需要自己掌握?是不是中國某項技術或某種材料或資源進口比例高,就可能存在安全問題?
一是說到安全,不是說什么都要有。只要中國某項技術或某種材料或資源進口比例高,就存在安全問題。這就是把安全問題擴大化了,背負了不必要的負擔,還有可能被國際玩家利用,導致只要是中國大量出口的,就是白菜價;而只要是中國大量進口的,就是天價。其實,其他國家面臨著跟中國一樣,甚至更甚的擔憂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而且,只要中國能做的,依靠規模優勢和相對低廉的勞動成本,就能把歐盟內部小國家的產品擠出市場,影響了已在高收入下享受生活與工作完美結合的選民,增加了他們對中國的不友好感。在民主政體下,選票為王,自認為受到傷害的選民,再被反華的政客利用,就會形成一種對中國非常不友好的外交關系和外部環境。因此,度的把握至關重要。
二是 “卡脖子”技術并非唯一標準,不能夠泛泛地講“卡脖子”技術。關鍵是看這個技術或產品重要性和影響,也就是這些技術是否事關產業安全底線和戰略主動,是否能承受部分其他國家毫無下限的打壓,是否面臨某些國家完全斷供的風險,從而嚴重影響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如果是這類“卡脖子”技術,國家應當實施更加精準、力度更大的支持。
三是 拉緊國際產業鏈對中國的依存關系也是降低關鍵核心技術斷供可能性和影響的有效方式。比如,雖然中國高鐵發展很快,但中國高鐵還不具備全產業鏈優勢,一些關鍵技術和關鍵部件對外依存度仍然較高。然而,高鐵作為高端軌道交通裝備產品的全球需求不高。日本、法國、德國并不需要中國的高鐵技術,但需要中國的市場。只要中國拉緊高鐵國際產業鏈對中國市場的依存關系,就能大大降低對外依存度高的關鍵技術和關鍵部件斷供的可能性和影響。
四是 要認識到中國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并不是在所有的科技領域都可以所向披靡、取得期望的效果。中國集中力量和資源辦大事的舉國體制優勢的確在經濟領域和一些科技領域取得巨大成就。無論是建國初期的“兩彈一星”,還是近年來航空航天、衛星通信等領域的國之重器,都是通過國家強力引導下的舉國體制實現突破的。舉國體制也有助于有巨大公共外部性的節能環保技術取得突破,但 在技術迭代快、合作高度市場化、對成本非常敏感、用戶滿意程度要求高、選擇機會多的技術和產品上,舉國體制可能具有一定局限性,預期效果存在不確定性。因此,實事求是對這個局限性的認識和尊重,對選擇哪些核心技術依靠舉國體制優勢、采取聯合攻關、以期短期內取得突破至關重要。 新型舉國體制有助于解決?一部分超趕?型創新,但解決原始創新、基礎研究作用有限。
從長遠角度解決創新動力特別是基礎研究動力不足是根本。不能再把投入作為KPI評價指標,建議國家大量增加自由探索的青年項目和面上項目,維持少量重點項目,是有效利用科研資金的途徑。百花齊放、遍地開花的創新項目,最有可能出現原創成果。同時,這些項目也是鍛煉、培養、提高學者科研素養和學術水平的有效途徑。政府盡量避免越俎代庖,不在市場主體能更好發揮作用的地方“燒錢”。更多相信企業家和資本辨別可能成為市場上有潛力技術的能力不比組織部識別干部的能力差。
作者為天津大學馬寅初經濟學院創院院長;國家能源、環境和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
責編 | 張雨菲
本文為《財經》雜志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建立鏡像。如需轉載,請添加微信:caijing19980418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焦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