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銀行化身“黑天鵝”,怕是嚇到了不少人。以至于這幾天我們看到許多分析文章,都在把硅谷銀行類比當年的“雷曼”。我仔細想了一想,又閱讀借鑒了公眾號“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中的多篇文章觀點,得出下面三點思考。
(相關資料圖)
1,硅谷銀行和雷曼兄弟可完全不是一件事兒——資產負債結構也迥異,風險觸發原因也迥異。如果就事論事說硅谷銀行,那對金融體系的影響是不大的。
2,真正恐怖的是什么,是硅谷銀行這樣的“優等生”都出事了,“慌”這個東西就蔓延了,并且可以從美國蔓延到歐洲。本來嘛,美聯儲瘋狂加息,風險就在堆積,很多金融機構都在悄悄扛著,憋著一口氣。
這就像什么呢,“愉見財經”給您打個比方。它就像一個被逐漸吹脹的氣球,大家都覺得媽嘞別吹了別吹了氣球皮兒已經很薄了快破了,硅谷銀行事件就是在這個節骨眼上,氣球皮突然又磨掉了一塊。磨的這一塊本身可能不太重要,也根本不是這個氣球中間吹得最鼓、皮最薄的部分,但是,在當前這個巨大的張力下,它可忒嚇人了,市場會跟著起反應!
硅谷銀行自己不是“雷曼”,但不代表它不會嚇出一個“雷曼”。
3,這里說的硅谷銀行本身影響不太大,是指本身對金融體系影響不會太大。但是不代表對銀行股東影響不大哦,股東那損失是真金白銀的,是真會玩完的。因此看完本文不代表就可以去抄底歐美銀行股了,弄不好,恰恰相反。
(本文特別鳴謝: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主任曾剛老師的精彩觀點,形成了本文邏輯的主干線。歡迎大家都去訂閱干貨滿滿的“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
一、
硅谷銀行這是咋了?您可能看到了很多專業術語繞來繞去的分析,我嘗試用大白話簡單概括一下哈——硅谷銀行,他在2020年、2021年,沖量了!
那兩年,硅谷銀行的客戶們,也就是科技企業們,日子好過啊,主要是有錢!
其一,美聯儲一腳高一腳低,之前應對疫情推擴張政策梭哈掉所有子彈,能把利率搞成0,2022年3月開啟本輪加息,又能給你加到4.25%。這里要說的是,在2020、2021年,企業手上本身流動性就容易寬裕,創業企業融融資也是比較方便的。
其二,科技股漲得很不錯啊,那些上市科技公司或股東們也就更不缺錢了。
美聯儲擴張政策下,銀行給出的利息都不高,那對這些企業來說,存誰家都是存,那就存老朋友硅谷銀行咯。這硅谷銀行在科技企業中的商譽、影響力、一路合作的伙伴關系,那真不是吹的,據說美國有三分之一的科技企業都是硅谷銀行的客戶。這就是為什么,全球搞銀行服務科創的、搞投貸聯動的,都會去研究研究學習學習硅谷銀行,至少中國的不少銀行一說起服務科創就會提“硅谷銀行模式”,咱們還搞了一家合資銀行浦發硅谷呢。
于是,在2020、2021年,擺在硅谷銀行面前的“拉存款”機會一定太多了,多到存款送上門。我猜當時硅谷銀行可能想想也挺好挺美,擴張擴張規模做做大,有什么不好呢?
這么想著,硅谷銀行就沖量了,規模驟然翻番都不止,爆雷前,這家曾經還被認為“小而美”的專業銀行,規模都趕上咱五大行之一的交通銀行了!
好了,負債拉進來,利息再低么也是給了利息的。那另一頭,就要搞資產咯。資產搞什么去?貸款是根據正常的市場需求走的,又不可能說沖量就沖量的,那只能去投資。
其實硅谷銀行根本沒搞什么大花頭,也不擅長金融市場操作,信貸資產證券化是有的,但也是在非常合理范圍內的。看他的資產負債表就知道,他家的資產,就真的大部分去買了,乍一聽最最最最安全的:美債、政府債、MBS。
據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一篇研究文章,在硅谷銀行2117億美元的總資產中,其中商業貸款584億美元占比27.5%,按揭貸款131億占比6.2%;而投資證券共1200億美元,占比高達57%,這其中主要有三類產品:
- U.S. Treasury securities美國國債;
- Foreign government debt securities外國政府債券;
- Agency MBS/CMO/CMBS 機構住房抵押貸款/機構集合按揭證券/機構商業按揭貸款。
這資產配置,你說穩不穩吧!
美國國債評級AAA,發達國家的外國政府債評級A-以上,Agency MBS/CMO/CMBS也幾乎都上AAA。硅谷銀行這老實孩子,這么配資產,都沒想過要賺什么大錢,人家就是賺了點,低息資產與低低息存款之間的差價。
誰知道就趕上了美聯儲瘋狂加息潮了呢!
加息潮之下,首先“變心”的是科技企業客戶們。
因為他們,有的要么“流動性敏感”了,貨幣政策收縮了,人家的錢也沒那么多了,融資也沒那么順暢了;有的要么“風險敏感”了,存在外面的長錢要收一些回來;再有的要么“價格敏感”了,畢竟美元值錢了嘛,存款搬家到別的銀行說不定利息高一些,畢竟看看硅谷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就知道這家銀行的存款利率開不高的……
其次,變糟糕的還有硅谷銀行持有的一堆美債——的市價。簡單來說,硅谷銀行握著一堆浮虧的資產。
其實浮虧本身不可怕,持有到底就算上岸了,熬出頭了,就沒事了。但屋漏偏逢連夜雨的是,如上文所及,“變心”的科技企業客戶們都要提款啦,這就沒辦法了,只能拋浮虧資產,于是坐實了一個“虧”字。
“愉見財經”小小扯開一嘴,這事兒像不像去年底我們的銀行理財子,拿的那些個債券資產,也都在那兒浮虧啊。本來持有到期問題也不大,奈何當時也是贖回潮、拋盤重,沒辦法了只能跳樓價甩賣,結果也是坐實了一個“虧”字。
不過,我們理財子那是表外的,虧了也是投資者吃進;可憐硅谷銀行那是表內的,虧了就得自己兜。
直至兜到,資不抵債。
二、
所以說到這里,可以噓出一口長氣的是,硅谷銀行真的和雷曼太不同了。
第一,硅谷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很簡單,很干凈,一點不復雜也不藏污納垢。
第二,硅谷銀行也不像雷曼,問題交易的交易對手不是以金融機構為主。
第三,硅谷銀行手上的資產是很硬的、很有價值的,而雷曼當年的,有些次貸繞到最后就是空轉的沒啥價值的了。
再加上,硅谷銀行爆雷后,美聯儲救局很及時,所謂硅谷“驚魂”也就驚了72個小時吧,美聯儲就出手了,存款全額保護。
美國財政部、美聯儲和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發布聯合聲明,通過創設新的銀行定期融資計劃穩定銀行體系、保護儲戶存款,以及為經濟持續提供信貸和流動性,并對硅谷銀行的所有銀行存款人進行全額兌付。
存款人沒事了,但是股東還是倒大霉了。官方聲明里也說得很明白,股東和某些無擔保債務人將不受保護。也就是說,包括如果誰買了硅谷銀行的股票,那當然將失去所有資金沒有任何補償。此外,硅谷銀行高管全部撤職。
硅谷銀行的風波雖告一段落,但是市場本已隱藏的風險也逐步暴露了,緊接著,我們又看到了瑞信風波。
國泰君安國際首席經濟學家周浩認為,由于銀行業危機從美國向歐洲蔓延,市場也開始擔心整個金融系統的傳染效應。引發本輪銀行業危機的導火索主要是通脹下的加息浪潮。從美國中小銀行擠兌開始,整個金融鏈條中相對脆弱的環節開始被一個個發現并被放大,成為本輪危機的典型現象。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