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世界今熱點:半兩財經 | 創投界寵兒一夜之間被關閉接管 美國硅谷銀行為何走到今天?
2023-03-12 13:57:43來源: 北青網

本周,美國金融市場飛來“黑天鵝”。從股價大跌帶崩美國股市,到宣布倒閉和被接管,硅谷銀行經歷這一切只用了48小時。這是一家什么樣的銀行?為什么會淪落到今天的境地?硅谷銀行的破產對美國金融市場會有什么沖擊?對中國有沒有影響?3月11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就這些讀者關心的問題梳理相關公開信息并采訪多位業內人士。

曾幫助超3萬家初創企業融資

資產規模超2000億美元


(資料圖)

“幫助個人、投資者和世界最具創新性的公司們實現其雄心?!边@是硅谷銀行官網上書寫的愿景。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由于臨近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等著名高等學府,疊加當地的稅收優惠、政府貸款擔保等優惠政策,硅谷逐漸成為了知識與冒險家的熱土,無數科技公司在這里孕育生長,開花結果。

這些初創企業的公司資產中,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占大頭,缺乏固定資產,難以從普通的商業銀行中獲得足夠的抵押貸款。來自富國銀行的Roger Smith和Bill Biggerstaff,以及斯坦福大學教授Robert Medearis敏銳地觀察到市場的需求。上世紀80年代初,三人聯合創立了硅谷銀行。

在初始階段,三位創始人為拓展人脈,積極參與硅谷大大小小的撲克牌局,據報道,這些撲克牌團體內的每一個人都向硅谷銀行至少投資了一萬美元。最終硅谷銀行招攬了眾多硅谷著名的企業家和活動人士投資入股,吸引了500萬美元的投資。

跟一般的商業銀行不同,硅谷銀行主要為計算機、生命科學、清潔能源等領域的新興科技公司以及私募股權/風險投資基金提供服務。此外,還會為投資機構與初創企業牽線搭橋。硅谷銀行的業務一直跟著風投走的。在八九十年代的硅谷,風投在哪里開會,哪里就有硅谷銀行的高管。

在利息收入上,硅谷銀行倚仗的是“高息差”策略。負債端,同時吸收風投機構與科技企業的存款,這樣即使資金在投資者與被投資企業間轉移,但也可以最大限度留存在硅谷銀行內部。硅谷銀行還會在貸款條件上附加要求企業存款無息,大大壓低了存款成本。資產端,對科技初創企業放貸時收取較高的利息,最終實現“高息差”。

在非息收入上,硅谷銀行采取的是“混業經營”策略。除了參股風投基金,開展企業分析咨詢等業務外,還以投貸聯動的方式直投、間接投資科技企業,或者持有認股權證,在較長的時間周期內幫助企業成長的同時,實現了股權退出時的高額回報。

1988年,硅谷銀行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時至今日,它都是美國唯一一家創投圈內的專業性銀行,至今已經幫助超3萬家初創企業進行融資,對接全球600家風險投資機構,120家私募股權機構,在初創企業信貸市場占有率超過50%。截至2022年末,硅谷銀行資產規模為2120億美元,是美國第16大銀行。

一紙公告引發股價暴跌

帶崩整個銀行板塊

頗有諷刺意味的是,就在今年2月14日,硅谷銀行還登上了《福布斯》雜志“2023美國百大銀行”榜單,憑借出色的盈利能力名列加州第5位、美國第20位。沒人會想到,不到一個月后,這個創投界的寵兒就陷入了風雨飄搖的困境。

一切都源于硅谷銀行的一紙公告。當地時間3月9日,硅谷銀行突然宣布,出售其所有210億美元的可銷售證券,并將因此遭受18億美元的虧損,它還計劃通過出售普通股和優先股募資22.5億美元,從而避免流動性危機。

消息傳出后,引發投資者恐慌性拋售,硅谷銀行股價暴跌。截至3月9日收盤,硅谷銀行暴跌60.41%,創1998年以來最大跌幅。整個美股銀行板塊都被硅谷銀行帶崩,當日摩根大通、花旗、富國、美國銀行總市值合計蒸發超520億美元。KBW銀行股指數在當日重挫7.7%,創2020年6月以來最大跌幅。

第二天,也就是3月10日的盤前交易中,硅谷銀行股價再度下跌63%,隨后進入停牌狀態。但是市場恐慌情緒仍在蔓延。當日恐慌指數VIX指數一度攀升至27.60,創下去年10月5日以來的最高水平。美股金融板塊明顯承壓,多只銀行股跌幅超過10%。

遭遇擠兌

硅谷銀行被關閉接管

相比股價暴跌,客戶擠兌給銀行造成的破壞性更大。硅谷銀行金融集團首席執行官格雷格·貝克爾3月10日在給員工的一段視頻留言中承認:“難以置信的艱難48小時”導致硅谷銀行倒閉。

當日,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發布聲明,由于流動性不足和資不抵債,美國加州金融保護和創新部(DFPI)當日宣布關閉美國硅谷銀行,并任命FDIC為破產管理人。在硅谷銀行關閉期間,FDIC會將所有受保存款轉移至新創建的圣克拉拉存款保險國家銀行(DINB)。硅谷銀行的總部和所有分支機構將于2023年3月13日(下周一)重新開放,到時所有受保儲戶都將可以使用其受保存款。這意味著,硅谷銀行成為2008年金融危機后被接管的最大一家美國銀行。

據了解,作為由美國國會創建的獨立機構,FDIC對每個賬戶的最高承保額為25萬美元。硅谷銀行截至去年年底的總資產約為2090億美元,存款總額約為1754億美元。

美國監管文件顯示,投資者和儲戶周四試圖從硅谷銀行提取4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900億元),這是10多年來美國最大的銀行擠兌之一。截至3月9日,該銀行的現金余額為負的9.58億美元。FDIC表示,“盡管該行在監管機構的協助下,試圖從各種來源轉移抵押品,但該行沒有滿足美聯儲的現金要求?!?/p>

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存款中有多少屬于高于保險上限的部分。FDIC表示,從銀行和客戶處獲得更多信息后,將確定未保險存款的金額。賬戶超過25萬美元的客戶應及時聯系FDIC。作為接管人的FDIC將保留硅谷銀行的所有資產,以備日后處置。貸款客戶應繼續照常付款。隨著FDIC進一步出售硅谷銀行的資產,未來或許有更多紅利可以向未受??蛻糁Ц?。

兩大原因

使硅谷銀行陷入流動性危機

北京青年報記者在采訪中發現,業內人士在分析硅谷銀行倒閉的原因時,通常都會提到兩方面因素,一方面是硅谷銀行自身在投資上“期限錯配”,即“短債長投”;另一方面則來源于硅谷銀行的客戶,那些科創企業目前也面臨困境,提現需求大增。

中金公司最新研報指出,新冠疫情發生后,由于美聯儲大幅寬松,市場流動性充裕,投資熱情高漲,科創企業獲得了大量資金,并將其存放在硅谷銀行。根據硅谷銀行年報的數據,該行負債端所積累的存款從2019年底的618億美元大幅上升至2021年底的1892億美元,2022年底略降至1731億美元。由于一時難以找到合適的貸款投向,硅谷銀行將大量存款用于購買久期較長的美國國債與抵押貸款支持證券(MBS),也就是“短債長投”,而這也帶來了期限錯配。

隨著美聯儲不斷加息,美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熱度下降,依賴流動性支持的科創企業現金加速消耗,對硅谷銀行的提現需求激增。一般情況下,硅谷銀行可以出售美債和MBS等流動性資產來應對提現需求,但由于美債收益率持續攀升,這些資產的市場價格大幅下跌,這意味著如果硅谷銀行提前出售這些資產將蒙受投資損失。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硅谷銀行只得選擇“壯士斷腕”折價出售資產,此前因拋售210億美元的債券資產帶來18億美元損失,而這反而加大了市場對硅谷銀行資不抵債的擔憂,加劇了擠兌和市場恐慌情緒。

有報道稱,擁有1730億美元存款的硅谷銀行只有150億現金,卻投資了1080億美金在證券投資組合,其中超過80%的倉位久期都在5年以上,主要為五年期以上的國債(Treasury)和有抵押支持債券(MBS)。這些證券組合占硅谷銀行總資產比例為57%,而美國其它74家大銀行沒有一家是超過42%的。從證券組合占存款的比例看,硅谷銀行是70%,而其它可比銀行的中值只有27%。硅谷個銀行用如此高比例的長久期固定利率資產來匹配其獨有不穩定的浮動利率負債(存款),在美聯儲瘋狂加息,利率持續上漲的市場,顯然是有高風險的。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今日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此事件暴露出硅谷銀行忽視利率風險管理、流動性風險管理等問題。硅谷銀行破產主要原因是該行在市場流動性較多的時候,吸收了很多當時利率比較低的存款,而美聯儲去年以來大幅度加息大大抬高了銀行的存款成本,硅谷銀行吸收了看似低成本的存款,然后用來進行投資,購買大量債券、資產證券化產品,久期偏長,資產負債期限嚴重錯配,導致銀行出現流動性危機。

美國一些科技企業

已無錢發工資

據了解,目前不少在硅谷銀行存款的初創企業也面臨著流動性危機。因為FDIC接管SVB后,只有25萬美金以下的存款可以在下周一提取,其余的金額需要FDIC處置好SVB的資產后才能決定存戶可以拿回來多少。而硅谷銀行大部分客戶都是科技企業,其存款金額遠遠高于25萬美元的保險上限。

據報道,在線金融服務公司派安贏(Payoneer)有不到2000萬美元的資金存放在硅谷銀行;安霸(Ambarella)公司有約1700萬美元存款存放在硅谷銀行;數字健康服務公司iRhythm Technologies在硅谷銀行設有的運營賬戶資金余額約5450萬美元,該公司在硅谷銀行同時有3500萬美元的未償還貸款;網絡機頂盒公司ROKU披露其有25%的現金約5億美金存在了硅谷銀行;已宣布破產的加密貨幣貸款商BlockFi在硅谷銀行的賬戶中有約2.27億美元;加密支付公司Circle今日也稱硅谷銀行是Circle用于管理約25%的USDC(與美元掛鉤的數字穩定幣)現金儲備的六家銀行合作伙伴之一,400億美元的USDC儲備中仍有33億美元在硅谷銀行。

硅谷銀行的資產處置在時間上的不確定有可能造成使相關客戶出現現金流危機。著名初創企業孵化器 YC的CEO 表示,組合內大約30%的公司可能在未來30日內發不出工資。

今天有一家網上玩具零售商CAMP打出廣告,說因為硅谷銀行關閉,需要打折銷售商品來拿現金支持運營。

硅谷銀行會是

下一個“雷曼兄弟”嗎?

2008年,雷曼兄弟公司破產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不少人擔心硅谷銀行會成為下一個“雷曼兄弟”。對此問題,多位業內人士表示 ,硅谷銀行的經營模式比較獨特,與美國大部分商業銀行并不一樣,硅谷銀行破產倒閉不至于引發新一輪金融危機,但也需要市場和監管部門足夠重視。

董希淼表示,硅谷銀行雖然規模較大,但主要服務美國科創型企業,業務與其他銀行交叉較少,總體而言不會帶來系統性金融風險,對美國銀行業影響很小,應該不會引發新一輪金融危機。但對美國科創企業的融資、存款等方面影響不小。硅谷銀行破產將影響美國科創企業的融資可得性,與此同時,硅谷銀行很多存款來自于這些科技型企業,存款風險也比較大。此外,可能會影響美國公眾或小企業對美國銀行體系的信心,短時間內可能出現儲戶把存款從小銀行轉到大銀行等情況。對此,美國監管當局應高度重視。

中金公司研報也指出,硅谷銀行的商業模式具有一定特殊性,它的客戶群體主要是科創型企業,對流動性與科技周期過于敏感。但“短債長投”這一問題并非硅谷銀行獨有,其他銀行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由于美聯儲加息仍未結束,不排除還有其他銀行發生類似的風險暴露。應該密切關注久期錯配較嚴重、負債成本較高、未實現虧損數額較高的中小銀行和一些非銀金融機構。

如果接下來美國出現大的金融風險,中金預計美聯儲會在第一時間進場“滅火”,這將降低獨立性事件蔓延為金融危機的概率。此次硅谷銀行流動性危機僅三天后,FDIC就已出面接管,協調破產重組,沒有放任恐慌情緒蔓延,且財長耶倫等政府官員也表示在密切關注,稱對銀行業監管機構采取適當的應對行動充滿信心。截至目前,美聯儲尚未表態,“相信如果金融風險蔓延,作為最終貸款人的美聯儲不大可能坐視不管,特別是在吸取了2008年救助金融機構猶豫不決、最終釀成金融系統性風險的教訓之后。”

硅谷銀行破產

對中國金融市場影響不大但有警示作用

據了解,硅谷銀行在中國也有投資布局。

硅谷銀行2011年獲批在上海與浦發銀行合資成立浦發硅谷銀行,雙方各持股50%,2012年7月30日正式獲批開業。

根據浦發硅谷銀行2021年的年報,2021 年 9 月雙方股東完成同比例增資,增資后注冊資本為人民幣 20 億元。該行董事會8名成員中,有3人來自硅谷銀行。該行行長陸鈺是硅谷銀行亞洲總裁,主要負責硅谷銀行金融集團的亞洲業務。

浦發硅谷銀行所服務的企業中約 98%為中國本土科創企業。截至2021年第二季度,該行共服務了超3000家企業客戶,其中有31家客戶在海內外上市。浦發硅谷銀行重點布局八個產業組,包括醫療健康、雙碳綠色與智能制造、企業服務、半導體集成電路技術、人工智能與大數據、金融科技、新消費和產業互聯網??蛻羧荷婕?0多個細分行業和賽道。

截至2021年12月31日,該行貸款余額為人民幣93.45億元,年增幅為5.99%。截至2021年年底,該行不良貸款率為1.37%。該行流動性比例指標和資本充足率指標在 2021 年均全部滿足監管要求。

在浙江,硅谷銀行也有投資,例如SVB金融集團(SVB Financial Group)在浙企中新力合股份有限公司持股5.08%。

董希淼指出,硅谷銀行破產對浦發硅谷銀行影響應該比較小,浦發硅谷銀行在中國境內注冊,接受中國的監管法律監管,資本充足率、杠桿率等主要指標符合中國監管標準。硅谷銀行破產可能會影響其持有浦發硅谷銀行股份的穩定性,但對經營影響總體較小。

他同時認為,硅谷銀行破產對中國銀行業而言沒有直接的聯系,但也有警示作用:第一,要加強利率風險管理,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第二,要加強投資管理,規范審慎發展金融市場業務;第三,要加強流動性風險管理。特別是流動性風險是銀行的“心臟病”,絕不能掉以輕心。一方面金融管理部門要以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和審慎差異化監管對中小銀行流動性風險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另一方面中小銀行也要通過完善流動性風險管理體系、進一步優化資產負債結構等提高自身風險管理能力。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盤和林表示,硅谷銀行倒閉事件對中國金融市場有短期沖擊,但影響不大,因為中國金融市場總體上還是有一定安全屏障的,有一定的風險隔離。但若說完全沒有沖擊,又是不客觀的。部分在美國融資的中概股,在美國發美元債的中國企業,可能因此受到短暫沖擊,但總體上不會改變我國經濟穩健發展的總基調。

【版權聲明】本文著作權(含信息網絡傳播權)歸屬北京青年報社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程婕

編輯/樊宏偉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房貸延期需要手續費嗎?房貸延期怎么辦理?
  • 網貸逾期了可以協商延期嗎?網貸延期最長多久?
  • 山東棗莊女子銀行存100萬5年后剩1塊錢 銀行存款丟失案例如何處理?
  • 吳亦凡關聯公司僅剩1家存續 明星塌房違約金能賠得起嗎?
  • 華爾街英語學費可以退嗎?培訓機構不退費去哪里投訴?
  • 全國首例證券集體訴訟案宣判 康美藥業訴訟多少人起訴?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