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品牌的競爭是無力的競爭,沒有品牌的市場是脆弱的市場,沒有品牌的企業是危險的企業。
近年來,醬酒大熱,一邊隨著市場擴容,一邊品牌集中度也在不斷加劇。醬酒不愁賣,但要說賣得“好”,除了行業龍頭之外,似乎沒有酒企敢保證。不少中小酒企,大多還是以貼牌定制和基酒銷售為主,其占比甚至高達90%。
對他們而言,資源有限不能創強勢品牌,品牌是大企業的專用武器、品牌不屬于中小企業言論已然成為共識。
(相關資料圖)
業內人士表示,但事實上,任何大品牌企業,都是從小企業走過來的,一些很可能還是從小作坊、家庭作坊走過來的。小企業走上大品牌之路是自身品牌的積累、維護和延續。
所以,中小酒企的品牌之路,需要從實際出發,不能把打造品牌當作奢侈品。更不能把品牌打造理解成大量的廣告傳播,因為廣告傳播,只是品牌打造的一個環節,也只是品牌信息傳達的一個渠道而已。
近日,中國醬香白酒核心產區(仁懷)第屆“紅高粱獎”擬表彰名單公布,賴世家酒業以世代傳承的匠心精神,在品牌建設的企業結構、品牌形象、產品結構、人才梯隊、消費市場的五個維度取得重大成果,榮獲品牌建設獎。
值得關注的是,去年3月,賴世家酒業以百年傳承的匠心精神和優秀品質,榮獲第六屆“紅高粱獎”優秀傳承獎。
連續兩年獲獎,這不僅進一步證實了賴世家作為貴州老字號,在品牌發展道路上前瞻性、正確性和長期穩定性,對賴世家而言,也迎來了2023年品牌發展的開年紅。
賴世家有關負責人表示,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中,只有精于傳承,勝于創新,注重自身品牌的積累和品牌資源的延續和保護,特別是注重無形資產包括商標、工藝等層面的保護和開發,走出一條獨屬于自己的品牌建設之路,才能贏得消費者,贏得未來。
事實上,不少專業人士也表示,品牌積累需要長期的灌輸、長期的一致傳遞。中小型白酒企業要發展壯大,要想打造自身品牌,必須學會品牌積累、延續、整合。
據了解,賴世家自2015年開啟品牌復興之路以來,推崇以“承深厚歷史,守仁厚匠心,釀綿厚醬香”為核心的厚道文化,堅持“良心做人,厚道做酒”的企業信念,傳達“品質、專注、正直、共贏”的企業價值觀,致力為消費者打造舒適、健康、多元化的酒文化氛圍和消費場景。
特別是近年來,賴世家在鞏固發揚傳統賴家釀酒工藝以及配方的基礎上,創新運營思維及管理模式,借助互聯網多平臺優勢發力,結合線下旗艦店、酒道館等新零售方式,實現線上線下雙渠道運作。提出賴世家“十四五”戰略規劃、“百城千店”發展計劃,深耕品質,逐步擴大品牌影響力,助力中國白酒高質量發展。
時至今日,賴世家已然擁有2個釀酒基地,廠區建筑面積40000余平方米,基酒儲能達10000余噸,年產優質醬香白酒2000余噸。全國線下旗艦店、酒道館、專賣店120余家,國家級品酒師37位。
不難看出,賴世家的品牌復興之路,正在起勢,蓄勢待發。
但這對賴世家而言,這卻不是最關心的問題,賴世家有關負責人介紹,好產品不能自己吹,而要靠消費者的好口碑。
自賴世家產品上市以來,依靠百年傳承的釀酒工藝,風格獨特、品質上乘的綿厚醬香好酒,不斷得到消費者、行業人士等各界認可與好評。
去年8月,經過全網超50萬人次投票和百人評選官權威評估后,賴世家酒憑借百年傳承的匠心品質和卓越口感,獲得消費者與專家評審團一致認可,成功斬獲本次“中國酒業好產品”殊榮。
賴世家有關負責人表示,品牌建設是一個很籠統的概念,對賴世家而言,消費者喜歡的品牌,才是他們需要的品牌。
為進一步滿足消費者需求,賴世家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賴世家數字化營銷戰略全面落實,實現線上換購、積分商城、會員機制等一體化,為消費者提供更完善、高效的服務。
同時,在幫扶經銷商方面,賴世家正在順勢而為,因地制宜,不斷進行動銷策略改革,增加技術、政策扶持,減輕經銷商庫存壓力。
以上種種策略,不難猜測,作為民營酒企,賴世家正一步步探索、構建一種全新與消費者、經銷商的商業生態。
值得一提的是,賴世家有關負責人還透露,賴世家已在3月份的廣州中酒展、4月份春糖已定展位,屆時,賴世家將攜超級單品(新品)重磅亮相,這不僅是賴世家帶給消費者的“新年禮物”,也是賴世家品牌建設的新紀元。
或許,對不少消費者而言,賴世家三個字過于陌生,但事實上,作為榮獲“貴州老字號”稱號的品牌,賴世家來歷非凡,底蘊深厚。
早在1899年,賴氏祖輩賴嘉榮開設錢鋪,經營銀錢兌換。其間,因對釀酒倍感興趣遂潛心投身釀酒事業,釀造出風格獨特的賴家茅酒。次子賴貴山參與賴家茅酒產品打造與銷售推廣,設計品牌“鵬球”商標,書寫產品背標題詞,賴家茅酒譽滿中外,品牌意識也初步形成。
后因時局動蕩,釀酒停滯。1986年,賴貴山攜子賴世豪重回茅臺鎮選址建廠,成立貴州賴氏酒廠。重釀經典,賴家茅酒再次名動全國。2015年,賴世豪將酒廠交由獨子賴天鵬接手經營,自此開啟賴家茅酒的品牌復興之路。
從這些歷史不難看出,對經歷過高光,也享受過低谷的賴世家而言,如今的重整旗鼓,整裝待發更值得期待。
正如某句名言所說:衡量成功的標準,不是在站立頂峰的高度,而在跌入低谷的反彈力。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何濤
編輯 張建
二審 牛波
三審 陳華永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