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日,廣州市國規委在官網公布《廣州市2018年建設用地供應計劃》(以下簡稱《供地計劃》),2018年全市計劃供地總量為19.39平方公里,其中住宅用地計劃供應量為6.25平方公里,同比2017年計劃供應量增加近9%。廣州市國規委表示,這充分體現了廣州市積極貫徹落實國家、省關于加大住宅用地供應,培育和發展租賃住房市場的決策部署。
廣州地產經濟學家鄧浩志分析指出,增城、黃埔、南沙是今年供地大戶,其中南沙尤其是熱點區域;粵港澳大灣區規劃方案即將出臺,也有望使南沙熱度繼續攀升。
住宅用地供應多在外圍區域
根據《供地計劃》,2018年廣州市住宅用地計劃供應量為6.25平方公里,占全市計劃供地總量的32%(其中商品住宅用地4.77平方公里,保障性住房、租賃住房用地1.48平方公里),同比2017年計劃供應量增加近9%。記者統計,共有83宗住宅用地供應。
區域分布上,增城、黃埔、南沙等外圍區域是今年商品住宅用地供應大戶,計劃供地面積均超過0.8平方公里。
鄧浩志表示,一方面,住宅用地計劃供應量增加,將緩解廣州宅地供應緊張;另一方面,因廣州每年新增人口總量仍明顯大于住宅新增供應,缺口仍在,故不會改變房價的長期趨勢。
他分析,增城屬國內一線城市政策較寬松區域,供需兩旺局面將持續;黃埔在廣州東進過程中漸受買家認可,具有較強承接力;南沙則將是“熱點中的熱點”,預計大灣區規劃方案的出臺將使南沙熱度繼續攀升。
商服用地著力支持重點功能區
商服用地方面,今年計劃供應量為4.0平方公里,占計劃供地總量的21%,將著力打造琶洲、國際金融城、白鵝潭等重點功能區,支持配合廣州市構建國際航運中心、物流中心、貿易中心和現代金融服務體系,進一步促進經濟提質增效。在空間分布上,各區供地量排名前三的依次為白云、番禺、黃埔,其中不少供地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留用地。
工礦倉儲用地方面,今年計劃供應量為4.58平方公里,占比24%,主要集中在黃埔、南沙、從化等外圍區域。
其他用地(包括:公共管理與公共服務用地、特殊用地、交通運輸用地、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計劃供應量為4.56平方公里,占比23%,有助于促進城市綜合服務功能提升和環境改善,提升城市運行和服務水平。
“共有產權”用地倏然晃過
記者注意到,今年保障性住房、租賃住宅用地1.48平方公里,分布在白云、黃埔、荔灣、南沙、天河、番禺等區。
廣州市國規委透露,保障性住房、租賃住房除黃埔2宗公開出讓外,其他均以劃撥方式出讓。
此外,記者發現,序號為61、位于南沙黃閣鎮的地塊“汽車城南側地塊二類居住用地”,規劃用地性質是共有產權、租賃住房用地,總用地面積72607平方米。不過,當天下午該地塊用地性質已修改為“二類居住用地”。廣州市國規委解釋,該地塊為南沙區公開出讓的商品住宅用地,經詢南沙區其原本選取該地塊來做租賃住房,但規劃有變,現擬另行選址。
此番共有產權房用地“閃了一下”,是否提供了一個信號:廣州也可能進行這方面的嘗試?
對此,官方并未正面回應,只是針對“租賃住房用地”這一規劃用地性質作了解釋:租賃住房用地并非一種新的用地類型,是在國家提出建立租購并舉的住房制度的要求下,對建成后用來出租的住房用地的統稱,既包含了政府建的公租房,又包含了公開出讓全自持的商品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