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理財市場逐步復蘇、居民投資意愿回升,理財公司再掀費率“打折”促銷戰,以便盡早搶占市場份額。6月6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期已有中郵理財、招銀理財、華夏理財、平安理財、寧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拋出費率打折“促銷牌”,對旗下理財產品費率進行優惠。
在分析人士看來,隨著理財公司產品規模的持續上升,盈利能力不斷增強,規模效應為其下調費率留出了一定空間,階段性促銷讓利消費者的行為,在留住老客戶的同時還能吸引新客戶。不過,整體來看,費率“打折”作用有限,理財公司提升市場份額仍需加強自身的資管水平及服務水平。
再掀費率“打折”促銷戰
(資料圖)
理財公司再度拋出費率打折“促銷牌”。6月6日,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近期已有中郵理財、招銀理財、華夏理財、平安理財、寧銀理財等多家理財公司對旗下理財產品的固定投資管理費、銷售服務費率、托管費率或浮動管理費進行優惠。
費率“打折”的理財產品主要涉及固定收益類和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以招銀理財為例, 6月6日,該公司發布公告稱,將于6月8日對“招銀理財招睿安裕精選資產25月定開3號固定收益類理財計劃”給予階段性費率優惠,固定投資管理費由0.15%降至0.02%。
華夏理財則宣布對“華夏理財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3號”和“華夏理財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4號”進一步開展費率優惠,自6月8日起,兩只現金管理類產品固定管理費降至0.05%/年,6月23日后,固定管理費升至0.15%/年。
目前來看,大多數理財公司費率優惠主要針對的是固定管理費,但亦有理財公司同步下調了多項費率。例如,平安理財對“平安理財新卓越穩健一年定開7號固收類理財產品”實行費率優惠,自6月8日起,該產品的A、B兩種份額,固定管理費率均降至0.2%/年,銷售服務費率A份額降至0.2%/年,B份額則降至0.3%/年。
談及近期理財公司紛紛對理財產品展開費率優惠的原因,普益標準研究員董丹濃認為,隨著理財公司產品規模的持續上升,盈利能力不斷增強,規模效應為其下調費率留出了一定空間,降低產品費率是為了更多讓利于投資者,同時,也是為提高市場競爭力,增加對投資者的吸引力。
搶占市場份額
據了解,銀行理財產品收取費率主要涵蓋銷售費、托管費、固定管理費、超額管理費、認購費、申購費、贖回費等。
自2022年“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實施后,理財產品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加之期間因市場波動出現的多輪“破凈潮”也讓理財公司面臨不小的挑戰。在產品凈值表現不佳的背景下,多家理財公司也曾掀起費率“打折”促銷戰,部分理財產品的費率更是低至0。
“理財公司減免產品費率一般發生在特殊時期,比如產品凈值表現不佳,減免費率、向客戶讓利,可以減緩產品凈值下跌幅度。”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不過一般費率下調都是階段性的,時間往往不長,多在1-6個月期間,個別長達1年。
隨著理財市場逐步復蘇,理財產品的“破凈”狀況好轉。東方財富Choice數據顯示,截至6月6日,存續的理財產品(剔除無凈值表現的產品)共計46656只,其中,有1104只單位凈值小于1,“破凈”占比為2.37%,相較于此前數千只理財“破凈”回暖趨勢明顯。
而為搶客、留客,銀行理財攬客亦愈發激烈。除階段性實行費率優惠之外,個別理財公司在費率方面也進行了創新。近期,招銀理財推出的一只名為“招銀理財招卓價值精選權益類理財計劃”的權益類理財產品,打破公募產品收取固定管理費的“行規”,創新規定“產品當日累計凈值低于1元時,管理人將從下一自然日起暫停收取固定投資管理費”,引發市場關注。
在資深金融政策監管專家周毅欽看來,招銀理財推出“凈值低于1元不收管理費”,一方面反映了招銀理財對自己投資水平的自信,對投資經理的考核和市場表現直接掛鉤。另一方面,也把管理人的收入跟投資者的利益做了深度捆綁,產品不賺錢就沒有管理費,但預計此種做法不會成為主流,此舉需要機構在管理費收入上已經有充分的“安全墊”。
仍需提升資管服務水平
目前來看,降低理財產品各項費率是理財公司較為通行的做法,不過,費率“打折”通常有時間限制,后續仍有恢復的空間。以浦銀理財為例,該公司此前就將最短持有期系列的多只產品費率進行調整,固定管理費分別上調了0.05-0.1個百分點。
“銀行理財公司階段性的優惠更多配合著代銷機構合作、發行新產品等時機出現。”周毅欽表示,階段性促銷讓利消費者的行為,在留住老客戶的同時還能吸引新客戶,擴大理財規模及市場份額。但從長期來說,銀行理財公司在收入、利潤等方面的考核壓力相對較大。因此預計等銀行理財規模回升之后,部分理財產品的費率或將有所回升。
對于后續理財公司費率管理的趨勢,劉銀平指出,在資管行業競爭加劇趨勢下,未來降費、搶占市場是市場化發展趨勢,銀行及理財公司降費讓利現象將會很常見。不過作為商業化機構,盈利依然是核心,所以降費是策略并非目的,選擇在市場行情不佳的情況下短期讓利、在投資業績良好的情況下收取更多的浮動管理費將會是普遍現象。
“理財產品費率打折能否起到提升市場份額的作用,主要看費率打折后的產品收益率是否有優勢。”劉銀平認為,投資者一般對費率情況不是很了解,主要關注的還是產品的實際凈值波動、收益率情況。產品費率打折幅度一般不會太大,期限也比較短,降費率對提升市場份額作用有限,理財公司提升市場份額仍需加強自身的資管水平及服務水平。(記者 李海顏)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