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款軟件通過安裝在天和核心艙內的圖像數據采集單元,完成了相關數據的同步采集和智能分析,為航天員運動特性測量提供技術支撐。”5月5日,張小虎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說。
這是中山大學在人工智能(AI)領域的新成果。近年來,該校積極布局推進人工智能領域的相關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科技創新,努力占領先機,不斷贏得競爭優勢。
構建大智能學科教育體系
人工智能與病毒發現可以走在一起嗎?中山大學醫學院教授施莽研究團隊給出的答案是:可以。
傳統的病毒發現方法高度依賴既有知識,面對RNA病毒這種高度分化、種類繁多且容易變異的病毒,識別效率低。
對此,施莽決定另辟蹊徑,向人工智能要新辦法。施莽團隊聯合阿里云開發出LucaProt算法,利用AI分析蛋白質序列及結構信息,從全球環境樣本中發現超16萬種RNA病毒,探索了病毒學研究的新路徑。該研究成果于2024年10月在國際學術期刊《細胞》上發表。
“人工智能并不是單一學科或是某一傳統學科的簡單分支,而是一個綜合性、開放型、跨學科的領域。”中山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高松表示,“為此,我們充分發揮綜合性研究型高校的優勢,培養學科交叉的人工智能領域人才。”他舉例說,DeepSeek核心研發成員辛華劍,畢業于中山大學哲學系邏輯學專業,將邏輯學與人工智能有效融合,推動基礎理論突破。
近年來,中山大學圍繞“主體、基礎、應用”三個層面,在廣州、珠海、深圳三校區布局人工智能相關學院,集聚近20個學院共同構建大智能學科教育體系。
中山大學還成立廣東省人工智能通識虛擬教研室,聯合百余所高校和企業通過混合教研模式推進教學創新,為全校學生開設人工智能和邏輯學通識課程。該校通過構建大智能學科教育體系,打破院系、學科、專業之間的壁壘,形成本—碩—博貫通的人工智能人才培養體系,培養適用未來通用人工智能發展的跨學科人才。
轉化一大批高價值技術成果
眼下,正是荔枝開花坐果的關鍵期,中山大學飛鳥團隊接到了許多荔枝園的邀請。種植戶們希望接入“AI管家”,提升荔枝的產量和品質。
從2023年起,中山大學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教授石茜帶領飛鳥團隊開始試點“AI+無人機”的智慧種植模式。“通過遙感技術、無人機低空飛巡、AI識別作物長勢等進行農情預警,再由大數據來指導種植,實現對果園的數字化管理。”石茜說,試點后的果園荔枝產量平均增長了20%,品質也有明顯提升。
今年,飛鳥團隊研發的這套果園“AI智慧管家”,被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列為新技術新模式,在全省的荔枝主產區推廣,智慧農業飛入尋常百姓家。
在田間地頭有中山大學人工智能的身影,在健康一線也有該校的智慧。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與華為合作研發首款眼科大模型ChatZOC,提升服務效率75%。由中山大學運營管理的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將超算智算融合,賦能產業創新。以生物醫藥產業為例,藥物設計及動物實驗驗證時間從2年縮短至49天。
近年來,中山大學聚焦人工智能前沿探索及產業應用領域,積極布局重大科技創新平臺,已建設國家級平臺5個、省部級平臺24個,一大批高價值技術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在人工智能科學的賽道上,中山大學正加速前進。據了解,2020年成立的中山大學人工智能研究院,將啟動17個研究中心,進一步統籌推進學校智能領域相關學科的跨院系多學科交叉融合,推動學校智能領域科技創新,在人才引育、體制機制、學科建設等方面形成戰略支撐。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