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日報記者 符曉波 郝曉明 王春
8月24日,日本政府不顧國內外反對,執意啟動核污染水排海計劃,引發全球關注。核污染水在海洋中會怎樣擴散?將帶來哪些后果?該如何應對?針對這些社會關切,科技日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學者專家。
核污染水會擴散到全球
(資料圖)
2011年,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后,我國第一時間啟動了對西太平洋海洋環境的應急監測與評估工作。參與此次調查研究的北京師范大學國家安全與應急管理學院研究員余雯介紹,在這項持續7年的追蹤監測中,研究團隊發現,福島核事故發生3個月后,核污染物就擴散至距離福島600公里的公海海域,且含量嚴重超標。在事故發生18個月后,我國臺灣東南海域檢測出核污染物的存在。據測算,這些核素進入海洋環境后將通過洋流在8—10年逐步擴散至所有海域。
借鑒這些觀測數據和海洋動力學過程,余雯預測,此次日本排海的核污染水會借助洋流迅速向整個海洋系統擴散,且在大概一年半到兩年內進入我國海域。
“核污染水經洋流運輸和擴散,其中一些放射性物質還會被海洋生物所吸收。”余雯表示,大海確實具有一定的稀釋作用,但日本長達30年的排海計劃仍具有不確定性,考慮到環境和生態的脆弱性,需謹慎應對。
后果存在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
“處理核污染水有蒸發釋放、電解排放、地下掩埋等多種方式,但日本選擇了成本最低的排海方案,這種做法極端不負責任。”大連海事大學智庫專家、法學院教授張晏瑲表示,目前國際社會最擔心的是核放射性元素進入海洋環境造成的生態破壞。
上海海洋大學海洋科學學院院長陳新軍認為,不同等級的核事故所產生的核元素污染是不同的,福島核事故在國際核事件分級表中被列為最高級別7級,其產生的核污水的污染程度不可小覷。
“氚可能還不是最危險的。”大連海事大學智庫首席專家高之國說,日本一直在做出“問題只在于氚元素”的誤導,但世界上很多科學家都有一個共識,就是核污染水里含有高達64種核放射性元素,并且七成以上都是超標的,多核素設備難以完全處理。這些放射性元素進入海洋環境生態后,對人類和海洋生物危害最大的是碳-14和碘-129,其中碳-14的半衰期約5000多年,碘-129的半衰期更長,而碳-14會在海洋生物體內聚集,其豐度或濃度可能是氚的50倍。
多位受訪的專家學者表示,核素融入海洋生態后,涉及復雜且長期的生物地球化學過程,目前科學家對此的系統研究和數據積累都很少。日本此舉史無前例,其危害性至今難以評估,具有不確定性和不可預測性,當前迫切需要就海洋生態系統、海洋生物生存等方面展開國際合作,開展長期跟蹤研究。
進口海產品能否購買主要還是看來源
未來,海鹽、海產品還能放心吃嗎?張晏瑲說,此前檢測出福島當地的石斑魚和許氏平鲉均含有超標的放射性元素,因此如果海產品來源與福島較近,應保持警惕。
陳新軍表示,核污染水排放后,對日本周邊海域魚類的影響是最大的。此外,不同水層的魚類、定居性魚類與洄游性魚類受到的影響并不一樣。“在我國市場上流通的海產品一定是經過嚴格檢測的,是安全的,中國消費者對此可以放心。”
目前,我國已全面暫停進口日本水產品,且福島核事故后,我國已將食品中放射性物質監測工作納入食品安全風險監測范圍。
來源:科技日報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tp錢包官網下載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