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聚焦 > 正文
深圳都市圈建設加速推進中 “十四五”建設用地供應規模將達58平方公里
2022-04-28 14:10:14來源: 南方都市報

記者從最新一期政府公報獲悉,《深圳市國土空間規劃保護與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于近日印發。《規劃》提出,“十四五”時期,深圳市域范圍內所有自然資源保護與利用及國土空間開發建設活動,應符合《規劃》要求;與國土空間資源配置相關的各項規劃、計劃制定,應與《規劃》相銜接。“十四五”期間,深圳將以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為目標,全面提升國土空間保護與發展水平,實現國土空間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規劃明確深圳國土空間保護與發展指標體系

《規劃》是《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的五年近期行動規劃,是《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的重點專項規劃,是“十四五”時期國土空間規劃和國民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相互銜接的重要平臺。

《規劃》共計十四章約兩萬四千字,從一流灣區建設到深圳都市圈發展、從土地供給到生態保護、從居住空間保障到公共設施高品質發展,內容涵蓋了城市發展的方方面面。其中值得關注的是,《規劃》以目標為指引,從保護修復、開發利用及建設保障三方面,確定了“十四五”時期國土空間保護與發展指標體系,30項數據指標顯示出深圳未來發展將達到的預期高度。

規劃提出全市更新整備直接供應用地為10平方公里

依據規劃,全市的國土空間總體格局顯著優化,開發利用水平明顯提高。“東進、西協、南聯、北拓、中優”空間戰略在區域和城市層次深入實施,大灣區核心引擎的輻射力和承載力顯著增強,深圳都市圈建設高水平推進,城市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生態型格局基本形成。

功能結構持續完善,生態、生產、生活空間安排更加均衡,居住用地規模穩步提升,公共服務用地保障有力,產業用地規模保持合理水平,建設用地規模結構和建筑規模結構“雙調控”取得顯著進展。

建設用地總量管控模式基本建立,建設用地總規模保持在1032平方公里以內(建設用地總規模將根據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和國家批復的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最終確定)。新增建設用地供給更加精準,低效用地全面盤活,空間混合利用和立體開發有序推進,建設用地供應規模58平方公里,其中更新整備直接供應用地10平方公里。

未來全市公園綠地、廣場步行5分鐘覆蓋率達到75%

依據規劃,全市的國土空間生態系統也明顯改善,生態安全屏障持續穩固。生態系統碳匯增量明顯提升,陸海生態紅線得到嚴格保護,自然保護地體系基本形成,全市陸域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保持在478平方公里,海洋生態保護紅線面積394平方公里(生態保護紅線規模將根據國家批復的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最終確定)。

全域全要素生態修復工作統籌推進,“四帶、八片、多廊”的全域生態格局日益穩定,森林覆蓋率保持37%以上,自然岸線保有率40%以上。生態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生態空間精細管理新模式基本建立,可親近、可感知、有溫度的城市開敞空間建設不斷完善,公園綠地、廣場步行5分鐘覆蓋率達到75%。

到2025年,全市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數67.3萬個

依據規劃,全市的國土空間資源配置科學合理,民生福利水平顯著提高。創新型城市空間保障有力,大灣區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及深圳國家高新區建設成效顯著,低效產業用地全面盤活,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影響力取得新突破。到2025年,完成20平方公里產業空間整備,有序推進25平方公里產業空間連片改造。

民生福利設施建設再上新臺階,教育、醫療及養老設施布局更加均衡,文化和體育設施供給更加豐富,居住空間保障更加充分多元。網絡化公交都市全面建成,安全韌性智慧城市適度超前發展。到2025年,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達到4.5張,新增公辦義務教育學位數67.3萬個,保證“十四五”期間供應居住用地15平方公里以上。

關鍵詞: 深圳都市圈 深圳十四五規劃 建設用地供應規模 十四五規劃

相關新聞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