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聚焦 > 正文
職業陪診群體日漸壯大的背后 行業標準和監管規范還須盡早出臺
2022-04-02 10:18:43來源: 紅網

一年前,90后何依妍還是陜西省西安市某三甲醫院的一名護士,因看好陪診員這一新興職業的發展前景,便辭職做了全職陪診員,“公司在全國有近1000名兼職陪診員,以擁有醫院工作經驗或醫學背景的90后居多”。(3月29日 《中國青年報》)

為患者取號、陪同候診、與醫生溝通、交錢拿藥……陪診職業的興起,讓不能及時陪伴父母就診的子女、孩子生病卻因工作脫不開身的年輕父母、一個人去醫院手術無人陪伴的獨居青年都有了“陪伴”。這既能免除患者孤獨寂寞冷的苦楚,也能免除拖著病體四處尋醫的折騰。可見,職業陪診的興起,對應著的正是市場剛需。

社會分工導致職業細化,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對于有陪診需求的患者來說,陪診職業的興起,是多了一個更多元的選擇,未嘗不是一件好事。試想,兒女不在身邊,老年人獨自就診,拖著虛弱的身體,在人生地不熟的醫院,左一個繳費,右一個化驗,尤其是面對電子設備束手無策的時候,若能有一位專業的陪診員陪同就診,確實是一件雪中送炭的好事。

雖如此,對職業陪診這一新興業態,我們卻不能一味叫好。作為一種沒有正式進入職業目錄的職業,陪診服務目前僅止于患者與陪診人之間的口頭約定,具體服務內容和標準沒有寫入條文,陪診員的個人道德也難以約束。如陪診過程中,患者不可避免要將病情信息、身份證等將轉交陪診員,在此過程中如何確保信息不泄露,如何確保資金安全?又如,如果號販子、醫托等打著“陪診”的幌子行騙,他們利用自身優勢獲取不當利益,又豈不壞了就醫環境?凡此種種可見,職業陪診雖好,卻還需且行且規范。

作為一種新興職業,職業陪診能否走得更遠,關鍵還在于“規范”二字。對于管理部門來說,制定相關服務標準和監督規范,迫在眉睫,且勢在必行;作為職業陪診員,需要加強自我修養,也需要接受行業自律,同時整個行業也需要接受全社會的監督;政府部門和醫院的監督和規范也要跟上節奏,防止各種醫托、醫騙的出現。與此同時,醫療部門也應盡力暢通就醫流程,提供方便的導診服務,不要讓“就醫難”成為花錢購買服務的理由。

萬事開頭難。新職業好與否,我們不妨多些包容與期待,且先將其交給市場、交給時間。希望相關部門不斷提高治理能力,以精準監管和制度安排,為職業陪診“把脈開方”,讓這一新職業能規范前行,讓行業更健康發展,讓患者獲得更好的體驗。

關鍵詞: 職業陪診員 國內兼職陪診員上千人 陪診行業標準 老年人陪診服務

相關新聞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