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互聯網的上半場屬于消費互聯網,那么下半場的主角將會是工業互聯網,它也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
工業互聯網屬于典型的“長坡厚雪”型賽道,前期需要在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進行大量投入,而等待回報又是個“滾雪球式”的長期過程。
因此,跟工業互聯網相關的企業,容易處在戰略性虧損的狀態,從而在資本之路上較為曲折。
(相關資料圖)
8月22日,上交所網站顯示,樹根互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樹根互聯”)審核狀態變更為終止,終止原因為公司主動申請撤回IPO申報材料。
樹根互聯的主營業務是為裝備制造、鋼鐵冶金等行業提供工業互聯網整體解決方案,為相關企業提供低成本、低門檻、高效率、高可靠的工業互聯網服務。
此次樹根互聯撤回IPO申請,市場普遍認為源于戰略型虧損,而虧損又源于受前期研發投入較大、市場供需不平衡等因素影響。
市場不免會發問:這家企業究竟還行不行?甚至這個行業還行不行?
實際上,樹根互聯的這次IPO撤回,看似是后退,其實是前進。
有的企業撤回IPO,是因為自身經營不善導致虧損。有的企業撤回IPO,是因為在前期大量投入研發形成了虧損,但在后期能結出更豐碩的果實,樹根互聯網屬于后者。
在此進程中,需要企業、資本、市場擁有足夠的耐心和信心。在不確定性的時期,信心比黃金重要。
“以退為進”的成長邏輯
整體上看,國內工業互聯網企業面臨著一個共性問題:
虧損。
不論是樹根互聯等工業互聯網企業,還是A股公司的工業互聯網板塊,大多都處在虧損狀態。樹根互聯招股書顯示,2019年至2021年公司均處于虧損狀態,其中2021年虧損超過7億元。
這主要是因為,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雖然由2020年的14.67%提升至2022年的17.5%,但是仍然處在較低水平。
在市場普及率有待提高的形勢下,產業仍處在發展的早期,市場需求有待釋放。行業內的各家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研發、人力等成本,這既是打造行業基建,推動行業良性發展,同時也是進行市場教育、挖掘需求、提升普及率的過程。
在此過程中,全行業以及各個企業的收入,往往難以覆蓋研發、人力等成本,從而形成虧損。
這只是暫時的,不是永久的。
事實上,科技公司普遍遵循著“先虧損后盈利”的成長曲線,盈利和上市只是時間問題。
最近,有媒體披露英國芯片巨頭Arm正計劃在今年9月啟動IPO,如果成功上市或將成為今年以來全球最大的IPO。Arm的上市之路頗為曲折,其三十多年的發展史當中經歷過多次IPO沖刺,但因為虧損等各種原因擱淺或者撤回。不過,盡管IPO之路曲折,Arm的估值卻節節攀升,如今超過600億美元,今年大概率會成功上市。
曾計劃收購Arm的龍頭芯片企業英偉達,早已成功上市。今年因為生成式AI的火爆,其盈利大幅增長,進而在資本市場上走上巔峰,股價相比2016年上漲近60倍。復盤2016年至今英偉達的市值走勢圖,可以發現其并非一帆風順地上漲,而是一個上下起伏的曲折過程。主要原因也在于英偉達經歷長時間的虧損,進而遭受市場質疑。
可見,科技企業的“先虧損后盈利”屬于常態。放眼國內,處在虧損狀態的科技企業,熱衷在科創板上市。雖然科創板設置了多套上市標準,允許企業在虧損的狀態下上市,但在實際審核環節里,還是比較看重盈利情況的平衡。
這就給一些企業的上市之路,增加了不確定性。因此,行業里撤回IPO申請的企業不止樹根互聯一家,還有很多家,這屬于正常現象。Wind金融終端顯示,今年截至7月31日終止IPO的企業達到145家,其中有133家是主動撤回,并且集中于樹根互聯所在的科技領域。
企業撤回IPO,是為了“以退為進”、重新積蓄力量,在“深蹲起跳”中迸發出更大的力量。
可以發現,在上市期間,樹根互聯也沒有停止前行。從其公眾號能看到,項目簽約、產品發布等發展腳步仍在穩步推進。
商業世界如同“逆水行舟”,有時候待在原地,其實就是一種退步。持續前進或者以退為進,才是超越對手的根本動力。
長期進取的“關鍵變量”
電影《教父》里有一句經典臺詞:
“那些花半秒鐘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不同企業虧損背后的本質原因,才是決定企業能否走得更遠,以及在格局分化中站穩腳跟的關鍵。
有的企業虧損,源于把資源過多花費在“快變量”上,而不是“慢變量”上。
在企業發展動能中,那些淺層次的是“快變量”,通常是營銷、宣傳等等。短期內,它們能夠發揮一時的成效,但也會呈現不穩定和低門檻的特征。
而深層次的內因則是“慢變量”,比如技術和產品研發、人才培養等等,它們需要大量的投入,短期內也許看不到成效,但后期的復利效果會愈發明顯,真正提升企業的經營質量。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樹根互聯等企業的虧損,正是因為在重點布局“慢變量”。這樣的企業,并非外界眼中的“不行”,而是在潛心提升經營質量。
首先,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樹根互聯分別實現營收1.51億元、2.79億元、5.17億元,三年營收復合增長率達到84.71%,這說明公司的基本盤是在穩步擴大的。
其次,樹根互聯的研發投入也在接連攀升,2019年~2021年累計達到5.34億元,占三年累計營收的56.3%,并且超過了約85%的科創板上市企業。扣除研發投入后,2019年~2021年樹根互聯的虧損額分別為2.02億元,1.34億元、1.23億元,也就是說其經營性虧損實際上在逐年縮小。
這番虧損源自研發,無疑是值得的。因為研發投入讓人才隊伍更壯大,而人才又讓技術和產品更出色,從而吸引更多客戶,提升客戶數量和黏性。
2019~2021年,樹根互聯的研發人員數量從191人增至697人。為吸引更多人才,樹根互聯不僅為員工提供極具競爭力的薪酬水平,而且還實施了股權激勵,人力成本也因此大幅增加。
盡管人力成本上升了,但是人才的匯聚,讓樹根互聯的技術和產品具備更強的競爭力。
在湖南長沙,一臺焊接機器人剛剛垂下手頭的焊槍,各項指標就在遠在600公里外的樹根互聯廣州展廳大屏幕上實時呈現,包括工廠下料分揀、焊接、機加等不同工藝段,真正做到了人、機、料、法、環的全要素透明,堪稱“透明工廠”。
更出色的技術實力,讓樹根互聯的產品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
對工業協議的支持和兼容性,是衡量一家工業互聯網企業產品實力的“試金石”。
因為工業領域涉及面非常廣,工業互聯網平臺在不同應用領域連接的設備和軟件也不同,因此對工業協議的廣泛支持和兼容是首要門檻。
數據顯示,目前樹根互聯根云平臺已支持工業協議超過1100種,占市面主流協議95%。平臺連接超過120萬臺高價值工業設備,設備類型超過5000種,鏈接工業總資產超過萬億元。
具體服務對象上,樹根互聯已為十個行業、近千家企業提供工業互聯網服務,包括三一集團、賽力斯、艾迪精密等等。
與此同時,來自第一大客戶的營收占比也在不斷下降——2019年~2021年分別為73.62%、68.24%、56.24%。這意味著,樹根互聯的產品吸引著更多客戶,其收入來源變得更廣泛,抗風險能力更強。
值得一提的是,樹根互聯不僅服務著數量龐大的客戶,而且被服務客戶的數字化能力在持續提升。其第一大客戶的數字化樣板工廠,在2022年實現了平均生產周期下降26%、制造人均產值提升25%,經營狀況和質量在不斷提升。
另外,在樹根互聯服務的客戶當中,不乏一些千億級的頭部玩家,且對數字化的投入還再不斷增加。
以樹根互聯第一大客戶為例,2022 年,該客戶開始布局海外燈塔工廠建設,海外第一座燈塔工廠即印尼燈塔工廠投產。截止 2022 年底,該客戶累計推進 31 家燈塔工廠建設,已實現 25 家燈塔工廠建成達產,并在2022年財報中提及“預計未來數字化轉型投入將持續加大”。
這說明,樹根互聯的客戶對數字化的粘性比較強,從而提升著樹根互聯的經營韌性和穩健性。
總之,在研發、人才等“慢變量”上投入形成的虧損,其實就是一種“戰略性虧損”,是為了后期更長遠的發展。
樹根互聯的眼光顯然長遠的。
通過未來的“價值路徑”
往未來看,樹根互聯所在的工業互聯網行業,無疑擁有巨大機會。
首先在政策面上,2020年工業互聯網被確定為新基建重點方向之一,并且已連續五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
這是因為,當下正在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此格局之下,工業互聯網作為新型基建的關鍵組成部分,在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的安全穩定等方面有著重要作用。
不僅有政策牽引,工業互聯網在市場端也將進入高速發展通道。
今年8月,工業部宣布新增23家“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回過頭來看,從2015年到現在,雙跨平臺也從10家增長到51家。從一枝獨秀到百花齊放,工業互聯網在供給側呈現大繁榮的態勢。
同時,工業互聯網在需求側也在呈現高增長趨勢。IDC發布的《全球數字化轉型支出指南》顯示,2026年中國數字化轉型支出規模預計超過6000億美元,五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7.9%,增速位于全球前列,這刺激著工業互聯網需求端的大爆發。
也就是說,工業互聯網行業在供給、需求兩端都在呈現高增長態勢。在此態勢下,國家已經明確提出目標,到2025年工業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將達到45%。根據中國信通院預測,中國工業互聯網產業規模2021-2025年均增速近19%,預計到2025年破2萬億。
“政策+市場”的雙重利好,給了整個工業互聯網行業以信心。
不過,國內的工業互聯網,現在還處在早期發展階段,很多進程都處在摸索和改良階段。比如,樹根互聯是國內最早一批工業互聯網企業,也是首家沖擊科創板的工業互聯網企業。它雖然有可取之處,但也有需要改進的地方。
樹根互聯的高管工資普遍比較高,在招股書公開薪資的19位高管中,百萬年薪占比58%,其中超過300萬的有三人。
樹根互聯在招股書中表示,未來,公司員工人數仍將呈持續增加趨勢,高端人才的不斷引入及社會平均工資水平的提高將導致公司員工薪酬水平的進一步提高,經營成本費用中的員工薪酬支出將持續增長。
顯然,這已經相當于一個千億級的班底。然而,無論是從營業規模還是公司估值來看,難免有些“大炮打蚊子”了。
2019年~2021年,樹根互聯的研發費用率分別為54.55%、59.48%、55.1%,而同行均值為16.11%、17.85%、17.55%。也就是說,樹根互聯的研發費用率為同業均值3倍左右,研發投入產出比相對較低。
不僅如此,公司的綜合毛利率也比較低,2019-2021年分別為46.23%、49.97%和40.08%,低于同行均值。根本原因,或是現有解決方案在戰略生態聯合交付上還有較大的打磨空間。
當然,不管行業還是企業,從起步到成熟都需要不斷摸索和改進。在此過程中,樹根互聯或者整個工業互聯網行業,都會接受市場問詢。
這是一條必經之路,因為有了不斷的嘗試和摸索,才能找到更清晰的、健康的發展方向。眼下,樹根互聯摸著石頭過河,以后其他企業可以摸著樹根互聯過河。
目前來看,工業互聯網整體將呈現多元共存、百花齊放的局面,有像樹根互聯這樣多元發展的橫向平臺,也有專注于行業領域的垂直平臺,還有專注打造刀具壽命管理、能源管理、云MES等特定場景工業APP的SaaS平臺,均在市場得到了充分的驗證。
不管哪一類企業,只有不斷保持研發投入,通過人才、技術、產品迭代獲得市場認可,才有可能抓住機會、取得勝利。
《華為基本法》中曾指出,機會、技術、產品、人才是企業成長的主要牽引力,企業加大這四種力量的牽引力度,促進它們之間的良性循環,就能提升自身的成長性。
這是一條通往未來的“價值路徑”,可以看到樹根互聯在技術、產品、人才注入了大量的資源和精力,正走在抓住機會的“價值路徑”上。
通過7年來的工業數字化轉型服務實踐,樹根互聯打造的根云工業互聯網操作系統已從1.0版本,迭代到目前的4.0版本。這意味著,未來一段時間,樹根互聯的研發投入、人員成本等還將保持在較高水平。
在《超越競爭:微利時代的經營模式》一書中,企業被分為三類:暫時性的勝利者是機會主義者,階段性勝利者是實用主義者,而永久的勝利者是長期主義者。
顯然,樹根互聯屬于長期主義者。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tp錢包官網下載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