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國已有多地發文進一步規范建筑施工企業用工年齡管理,這意味著超齡農民工將逐步退出建筑工地。一些在工地干了一輩子的農民工不解:“我還干得動,為什么不讓我接著干下去。”也有部分農民工表示支持:“年齡大了,反應慢了,一旦出事,對家庭就是致命打擊。”對于相關部門來說則是帶來新的課題。(3月18日 《工人日報》)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歷史大潮,無數農民為謀生存謀發展,而放下鋤頭離開土地南下東闖,在經歷了連續十一年的增長后,農民工的數量也在2019年達到了歷史峰值——29077萬人。伴隨著龐大人口的,是其人口結構變化。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農民工的平均年齡為41.4歲。這意味著一個殘酷的事實——未來十年,將有三分之一的農民工市場退出勞動力市場。從這個角度看,上述措施有其事實邏輯,但也意味著,因為這一年齡管理措施,而從此與工地隔絕的農民工數量是極其龐大的。
除了呼吁靈活處理、反對一刀切和促進再就業之外,筆者認為,還要為他們的老年生活,因地制宜提供更多的保障。
由于建筑工地特性和農民工職業特點及城鄉二元結構,農民工的社會保障、工傷保障和養老保障問題一拖再拖。根據人力資源部給出的數據,截至2020年6月,全國僅有6375萬農民工參加企業職工保險,并且這一參保數字大多由制造業貢獻,由建筑工地分得之羹寥寥無幾。而另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占中國農動力總數約三分之一的農民工群體,參加工傷保險的占參??倲档?3%,參加醫療保險的僅占參??倲档?5%……
對于這些農民工,當他們被迫回到農村時,腰病、腿病、噪聲聾、塵肺……通常都落下了一身傷病,不少還由家庭的經濟支柱變成了家庭的“負擔”。同時,正如王磊光博士在其著作中寫道:長期遵循進城務工、返鄉養老模式的農民工們,當不得不回到農村后,他們與土地的關系和情感已經大大減弱,大部分生活用品都依賴購買,從某種程度上屬于“坐吃山空”。有專家指出,如果長期按照如此模式,未來將會有上億的農民工返鄉養老,而農村地區的養老體系根本無法支持。
解決農民工保障問題,需要特事特辦的靈活策略。建筑工地工作不穩定,經常兩三個月就得換一個工程,換一個專管企業。那針對這樣的不穩定、流動性強的情況,應當建立一個全國性的農民工社會保障平臺,針對行業特點,實現便捷性的企業與個人的鏈接,工荒季節,則由個人自由繳納。其次,需要推動農民工養老保險立法,對刻意違法、惡意違繳的企業,制定懲處標準。最后,需要完善兜底性制度建設,增加對農村地區養老、敬老和保障性醫療場所的轉移支付資金,完善管理,改善環境。當他們無路可退時,政府能為其提供一個安心的去處。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