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北武漢一網友爆料稱他的孩子參加校外培訓冬令營活動時,打碎私人博物館130萬元文物。畫面顯示,一座約半人高的人像雕塑立在展區墻角,有許多孩子在雕塑附近活動,一男孩走過去時疑似碰到雕塑,雕塑突然攔腰截斷,上半部分掉落砸碎。
“貴重展品為什么不加保護設施?”“這是碰瓷嗎?”“算不算敲詐勒索?” ……消息甫一傳出,網友們對價值上百萬的文物如此容易被損壞,紛紛表示強烈懷疑。
隨后,博物館方回應表示,這件鎮墓俑并非130萬,報警方并非博物館,博物館從未勒索研學機構以及小孩父母。據館方工作人員稱,被損壞的展品是9年前從日本買回的,當時花了20多萬元,館方只要求賠償修復費用并對展品損壞適當補償,但如果需要做鑒定還要加上鑒定費用。事后經調解,培訓機構方應承擔60%責任,家長承擔40%責任,但雙方均未達成協議。目前,司法所已介入調解。
事情的“反轉”固然令人長舒了一口氣,但一系列后續問題依然亟待解決,絕非“虛驚一場”。
文物不慎被損壞,博物館、冬令營機構、家長均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當務之急是盡快厘清責任,定好賠償方案,做好修復等善后工作。雖然不是一開始傳的130萬,但20多萬元的文物的修復補償,也不是一個小數字,相關各方如何擔責,需要好好斟酌協商。冬令營機構和家長固然作出要賠償,博物館也要承擔一定的責任。如果私人博物館給藏品保過險,那就應該走相應的保險理賠程序,適當減輕培訓機構和家長的負擔。
學生參觀博物館打碎文物,不能只當做一場“意外”。賠償之外,更要深刻汲取教訓。利用假期帶孩子參觀博物館進行研學活動,本是皆大歡喜的好事,但不期而至的“意外”卻讓大家都“很受傷”,傳遞了多重警示。
一是博物館要做好藏品的保護措施。私人博物館中,都是自己家的藏品,對于重要的文物,本該慎之又慎。而此次摔壞的文物放在展臺上,沒有玻璃保護罩,周邊也未設置護欄,博物館保護意識和措施的薄弱,可見一斑。
二則是組織者和家長要在教育孩子養成文明參觀方面做足準備。在監控視頻中,帶隊老師基本上在低頭看手機,中間還出去了一次,其監管不力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教訓。家長平時也要教育孩子不要觸碰任何文物,不要擅動他人物品,和易碎品保持距離等等,告誡孩子不要因為亂跑、亂跳、追逐等行為破壞展品。
此外,這起意外事件雖然與學校沒有直接關系,但學校也要引以為戒。“雙減”背景下,讓學生走出校門是大勢所趨,此事警示開展校外活動,除了學生人身安全這條紅線之外,還需有效防范類似的財物糾紛。
目前,人身安全這根弦學校繃得比較緊,組織校外活動有時會給師生投保,但財物損壞方面除了教育學生不要“亂來”之外,萬一出現“意外”,基本上談不上有啥保障措施。如果數額不大,或許沒啥關系,一旦攤上“大事”,那就很難妥善解決。既然人身安全有保險,財物損壞是否可以適當借鑒,一體納入切實免除后顧之憂。
學生參觀博物館打碎文物,當然只是偶發事件,切莫因噎廢食,但卻給校外活動敲響了一記警鐘,深刻警示相關各方要做好充足準備,有效防范“意外”的發生。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