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民生 > 正文
惠民保逐漸成為“網紅產品” 小問題頻發還須加強監管力度
2021-10-22 10:41:53來源: 南方日報

去年下半年以來,各地各種形式的“惠民保”一度在網絡上刷屏。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等,簡單地填寫姓名、身份證等信息就可以申請投保,只需花幾十塊錢就能獲得最高百萬元的賠償保障,一時間成為“網紅產品”。

最新數據則顯示,有58家保險機構在27個省超過100個城市推出“惠民保”,總參保人數超過了7000萬,足見其發展之迅猛。然而,在野蠻生長的同時,一些城市出現多款產品競爭、賠付較高等現象,中國銀保監會政策研究局負責人回應稱,目前大多數城市定制型醫療保險項目還是處于啟動階段,由于賠付風險暴露尚不充分,不排除部分地區將來還可能出現虧損,下一步將強化科學審慎、依法合規,加強監管。

按照中國銀保監會官方定義,“惠民保”的正式名稱是“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初衷是作為基本醫療保險的一個補充保險,在減輕政府負擔的同時,也為保險行業發揮專業優勢、服務民生保障提供了機遇和平臺。就現實運作而言,“惠民保”往往由地方政府相關部門指導、商業保險機構承接,通過地方醫療保障局公開招標選擇保險機構,在推銷過程中借助醫保等官方渠道,極容易給人以政府公信力“背書”的印象,產生誤解。

銀保監會的回應,既向公眾也向行業警示了“惠民保”的風險。今年以來,已陸續有媒體進行報道稱,有消費者在購買時被高保額、低保費等宣傳所吸引,投保后才發現產品設計有一定免賠額,這提醒相關部門要注意“背書”風險,嚴格規范營銷宣傳行為,確保消費者明明白白投保。還有報道注意到,迅猛擴張之下,“惠民保”在行業內也出現了“內卷”傾向,續保率下降,或是因為投保量低只能勉強達到盈虧平衡等,這提醒保險機構不能一味追求“機遇”,而是要量力參與,確保可持續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社會發展和人們健康意識增強,相關保險產品、保障水平方面的需求會不斷提升。去年12月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支持開發更多針對大病的保險產品,做好與基本醫保等的銜接補充,提高城鄉居民大病保險保障能力。對監管部門和地方政府來說,既要把推廣“惠民保”這樣的普惠型保險保障作為一項民生工程,也不能忽視其本質上的商業保險屬性,忽視其中蘊含的多重風險。

銀保監會今年6月發出通知,強調從“發揮市場作用、服務民生保障”“堅持穩健經營、提供專業服務”“壓實主體責任、規范經營行為”三個方面規范保險公司城市定制型商業醫療保險。說到底,就是要把握好政府與市場、穩與專、責任與風險的關系,讓類似“惠民保”的產品保障切實做到可持續、惠民,從而有效滿足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樣化的醫療保障需求。

關鍵詞: 惠民保 加強監管 賠付較高 產品競爭激烈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