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民生 > 正文
直播間慫恿網紅喝藥自殺 心理專家分析網友“去個性化”言論
2021-10-20 08:15:12來源: 極目新聞

10月15日,身患抑郁癥的網紅“羅小貓貓子”直播服農藥自殺,直播間竟然有人排隊慫恿“你快喝”。最終,當事人經搶救無效死亡。

此事,牽動了廣大網友的神經。眾多網友對此感到憤怒:見死不救,不安慰勸阻不說,還慫恿別人快點喝,實在令人不解。那些勸趕快喝農藥的人,難道是魔鬼?

視頻截圖

為此,極目新聞記者咨詢了心理專家馨歌和唐映紅,他們從多個方面解密了人們俗稱“黑心腸”的心理現象。

馨歌認為,人類對死亡有著天然的恐懼,有通過別人接近死亡而得到釋放的潛意識,這是典型“惡”的釋放;另外人還有普遍的從眾心理,當“我”在眾人中的時候,“我”的“惡”就顯得不那么特別了,這個時候很容易發生違背規則、違背道德的事。

心理專家唐映紅老師也認為,自殺慫恿是一種人類的群體社會現象。當人群圍觀有人企圖自殺的情境時,只要是在大規模聚集人群和匿名化的情況下,人群就可能發生慫恿企圖自殺者自殺的舉動。社會心理學對這種現象的解釋是“去個性化”。個體只要置身群體,并且匿名,就可能喪失自己的價值觀和自我控制力。

唐映紅介紹,一個多世紀前,法國社會學家勒龐所著的《烏合之眾》就是描述和分析個人置身群體的去個性化現象。自殺慫恿是去個性化的一個具體反映情境。網紅直播被慫恿自殺,直播間完全滿足大規模聚集人群和匿名化的去個性化兩個關鍵要素:網紅直播動輒幾千上萬人圍觀,而且每個人都匿名,甚至無法分清誰是真人,誰是平臺安排的機器人。當直播主題是企圖自殺時,常常會發生自殺慫恿的情況。

唐映紅提醒,這些起哄和慫恿,會對瀕臨自殺邊緣的當事人形成群體壓力,誘使企圖自殺的人最終下定決心自殺。事實上,絕大多數企圖自殺者,都只是嘗試自殺,或者假性自殺,并非決意自殺。如果情境因素是積極干預,那么企圖自殺者完全可能放棄自殺嘗試,重新振作起來。

有法學專家認為,網友慫恿自殺屬于尋釁滋事,可處以行政拘留。湖北好律律師事務所主任律師陳亮認為,網友不是對自殺女主播有救助義務的人,未積極救助不構成法律上的過錯,但慫恿自殺嚴重違反社會道德,吁請網友保持向善的健康心態。

關鍵詞: 直播間 喝藥自殺 心理專家 去個性化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