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對于越來越多的家庭來說,成為繼住房以外人們經濟生活中的第二剛需。由于消費觀念和金融政策的逐漸放開,很多消費者購車都選擇信用卡分期付款,為此,部分汽車銷售企業配套一種稱為“零首付”的新型貸款購車模式博人眼球、招攬客戶。汽車分期貸款案件呈多發態勢,購車人“零首付”情形,存在巨大的法律風險應予以重視。(10月17日《法治日報》)
俗話說,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購車“零首付”新型貸款購車模式,表面上看是為了客戶著想,不花一分錢就可以將車開回家,對有購車需求的消費者來說,誘惑比較大。然而,購車“零首付”背后卻是坑害消費者的陷阱,“零首付”不過是一個誘餌,到頭來消費者可能“車財兩空”。筆者認為,購車“零首付”陷阱嚴重損害消費者的利益,必須零容忍堅決打擊,并嚴格規范車貸行為,才能填平此類消費陷阱。
有一部分消費者有購車的需求和意愿,但因為經濟能力有限,無法用全款購車。有需求就有市場,部分汽車銷售企業便推出車貸,既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首付少量的錢,就可以將車開回家,又能刺激汽車銷售,汽車銷售企業、銀行等都能從中獲利,可謂皆大歡喜。車貸如果像房貸一樣,嚴格規范不損害消費者的合法利益,當然無可厚非。但是,這種“零首付”的新型貸款購車方式,卻存在巨大的法律風險,其套路滿滿的背后,是商家精心設置的消費陷阱,往往讓購車的消費者防不勝防。
其實,汽車銷售企業以購車“零首付”為噱頭,只是想誘騙消費者“上鉤”。一旦消費者“上鉤”,他們就用汽車按揭融資,同時扣押車輛,而購車人仍需為按揭而“買單”;有的汽車經銷商為了彌補“零首付”的損失,進行捆綁銷售,將高價值的汽車保險和配件強行推薦給購車人;購車人如果未能及時返還擔保公司墊付的款項,擔保公司遂將車輛直接開走,購車人則白白背上大量的銀行欠款,等等。“零首付”購車,最終結果可能是“車財兩空”。對此,消費者一定要反思。
中國人民銀行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2017年11月9日下發的《關于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規定:“貸款人發放自用車貸款的金額不得超過借款人所購汽車價格的80%;發放二手車貸款的金額不得超過借款人所購汽車價格的50%”。中國人民銀行2018年1月1日發布的新修訂施行的《汽車貸款管理辦法》再次規定:“自用傳統動力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80%,自用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比例為85%”。可見,車貸需要支付至少20%的首付款,“零首付”購車不合法不合規。
購車“零首付”消費陷阱,不僅讓經濟收入較低或不穩定的消費者“雪上加霜”,也會增加銀行業的壞賬風險,破壞金融秩序。因此,為保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必須對購車“零首付”的消費陷阱零容忍。一方面,金融監管部門應當加大對“零首付”違規行為的審查和打擊力度,嚴格規范車貸行為,對涉及“零首付”的車貸,不予發放貸款;另一方面,公安部門、法院、銀行也要加強溝通與合作,對以“零首付”消費陷阱坑害消費者的不法行為,一經發現予以嚴厲打擊,涉嫌違法犯罪的,堅決追究法律責任。此外,消費者也要理性消費,增強防范和維權意識,不要貪一時便宜而落入陷阱,當合法權益受損后,也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維權。總之,要多管齊下填補購車“零首付”的消費陷阱,讓消費者不再上當受騙。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