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穿越兩人回,到底發生了什么
疑問重重:他是否私自離隊?他現在在哪?隊友為何在他失聯33天后才報警?
本報記者 俞任飛 黃小星
3月5日凌晨,旅途開始。出發前的照片里,王清(化名)戴著大氈帽,笑容爽朗。
他們的裝備包括通信工具北斗海聊、雪地車、雪錐、GoPro等,攜帶了糌粑,麥片,堅果等補給,所有行李在180到190斤左右,塞了滿滿7個大包。
根據李志森用北斗海聊發出的記錄,之后幾天,這支隊伍分合不斷。
王清失聯后,網友猜測很多,不少人認為三人不合才是問題關鍵。也有人猜測是否王清已經走出來,但是故意失聯。
旅途中始終保持距離
3月7日夜間,“李志森和林夕找不到營地……直到凌晨十二點半才找到營地。”
3月13日,王清第一次走丟,直到凌晨才返回營地。為此,三人休整大半天,才在3月14日中午出發。“這兩天意外太多了。”“一直有隊員走丟。”李志森向外發出訊息。
王清失聯,是在3月15日,穿越行程的第11天。這支三人小隊沿著疆藏邊界,從松西村東北的界山達坂深入無人區100多公里,在當天到達邦達錯(湖)。湖區海拔接近5000米,環境惡劣,3月初的最低氣溫低至零下20攝氏度。
在李志森事后出具的一份簡短報告中,直到中午,王清一直行進在邦達錯冰面上,落后走在岸邊的他和林夕兩三公里。“那時候正刮著暴風雪。”兩小時后李志森再次看到王清時,他已在五公里之外的湖心位置。
“中午時分,(他)突然獨自從邦達錯冰面向南方向前進。”李志森將王清的行為,定義為“私自離隊”。
王清離隊后,林夕曾試圖追趕。“走進冰面三四米處,突然冰面裂開,林夕掉湖水里了。”李志森說岸邊的冰薄,林夕的鞋、褲都被浸濕,不敢再追。此后,他們再未收到王清的任何信息。而邦達錯還不到整段路途的十分之一。
李志森告訴紅星新聞,走的前一天王清曾向林夕要走自己的身份證,并在此后的旅途中,始終和他們保持距離。“我就想一個人走,不喜歡組隊。”事發前一天,王清曾對林夕有過抱怨。失聯當天一早,林夕也曾安慰王清,但適得其反。“他走之前情緒有些低落,沒有理由,沒有告別。”回憶一個月前的分離,李志森找不到原因。
王清為何要單獨離隊
王清向南,消失在邦達錯湖面上。而后,他們的足跡再無重合。李志森和林夕向東,加快腳程,常常一天就要走30多公里。
冷血無情,拋棄隊友,放棄搜救……李志森和林夕從羌塘出來后,批評聲音每天都在放大。三人不合致王清離隊,是網友猜測的首要原因。
直播帖記錄,出發當天,“林夕開始顯示出大姐姐的風范。為了照顧腳凍傷的李志森,她和李志森住一個帳篷。”
3月5日、6日,李志森連發兩條微博調侃:“今晚我和林夕住一個帳篷。我現在在考慮……”“要不要脫褲子睡覺,穿太多翻身很困難。”略顯曖昧的話語,讓王清吃醋離隊一說,在8264社區甚囂塵上。
對此,林夕和李志森均不認可。“他心里可能怪我不等他,有些不高興。”林夕告訴朋友李陽。還有一位知情人說,王清性情倔強,不存在拋棄隊友。
在與直播者老龐的微信聊天中,李志森回應:“第一天要不是我先把帳篷搭好,林夕就凍死了。林夕的帳篷壞掉了,王清的是單人的,只有我的可以住兩個。”事后,他也曾找王清換帳篷,但遭到拒絕。
從3月15日離隊算起,由于王清缺乏北斗通訊設備,相當于他已和外界失聯超過40天。為何遲遲不報警,李志森給出的答案是,他以為王清早就撤回了。當天,王清離開的方向,到獸形湖保護站,只有30公里距離。“保護站會向邦達錯方向巡邏十幾公里。王清只要向保護站方向走十幾公里,就有可能遇到巡邏隊。”李志森稱,他和林夕判斷,王清是要出去,就沒有在意。而他們兩人在王清離隊后的一周內,就迅速趕到聳峙嶺。由于行程過半,加上逆風猛烈,“退出所要花費的時間要比繼續的時間更多,而且我們無法判斷他是因為什么原因失聯!”李志森進一步解釋。
有人主張調查林夕和李志森
在朋友的描述中,三人性格迥異。李志森行事高調,在社交網絡上頗為活躍。李志森談起,他17歲便步入社會,在QQ上,他給自己貼的標簽包括“戶外運動、自虐狂、窮游黨、瘋子、自私鬼”。而在另一位曾和林夕一同穿越的驢友的描述中,他“很不爽”說話“冷淡無味”的林夕,曾爆發大吵。但這位驢友也說,“無人區里的爭吵是沒有對錯的,人在這樣的環境下人性暴露無遺,再好的朋友哥們兒都不可避免。”
“(他)每天20、30公里,我和李志森每天要走40公里,甚至他還想睡懶覺。”林夕說。在直播貼里,李志森也懷疑王清找借口,拖行程,而王清回答,他打算邊走邊玩邊看,打一開始他就沒打算進來。
許多網友都在猜測王清的去向,有人擔心他在邦達錯失足,掉下了冰面;有人懷疑他遇到大型野生動物,發生意外;更多人希望他仍在試圖完成穿越。事件發生后,有人指責林夕和李志森拋棄隊友,“穿越成功又能怎么樣”;有人以資深驢友身份分析,“自己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還有人主張,對林夕和李志森進行調查。
8264論壇上,有網友質疑:“想問下三人之前有沒有過長期的相關訓練,如果有,應該會對彼此的體能有充分了解,不會強弱組隊出發;如果之前只是短穿一兩次,就貿然出發,只能說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不負責。”
穿越羌塘的成功率只有30%
林夕強調,王清攜帶的給養充足,帶走了帳篷睡袋、氣和爐,和差不多40天的食物;也不可能迷路,“他手機里有軌跡,看圖能力很強。”這些應該能保證他至少支撐到4月26號。
但此前李志森接受《戶外探險》采訪時曾談到,前輩告訴他,穿越羌塘的成功率只有30%,單人自力無后援穿越成功率會更少,“不成功,則是死。羌塘是一個沒有退路的地方,即便遇險請求后援,由于路況太過復雜獲救的可能性也很小,強烈不建議單人穿越。”而王清是三人中唯一沒有穿越經驗的一個。
李志森在微博上喊話,“王清你快回來吧!出來了我請你吃我做的蒜黃炒飯!!!”對于記者提出的“為何王清失聯30多天才報警”等疑問,他沒有回應。
林夕的一位朋友說,林夕正在協助警方搜尋王清下落,只想王清早點出來,“她現在被網絡上評論折磨得很痛苦。”
她說,王清應該比任何人都想活著。
失蹤時間線
3月5日,王清、林夕、李志森三人結伴,準備橫穿羌塘無人區。
3月5日晚,李志森凍傷腳趾,林夕和李志森住一個帳篷。
3月7日晚,李志森和林夕走失,直到凌晨才找到營地。
3月10日晚,由于視野不好,走在后面的林夕、王清和速度較快的李志森走散。
3月12日,完成首座山峰速攀的李志森下山,與隊伍會和。
3月13日,王清提出離隊獨行意愿,并因速度太慢掉隊,直至晚間才趕到營地。
3月14日,王清再次掉隊,又在夜間趕到邦達錯岸邊的營地。
3月15日早,王清堅定離隊想法,并獨自一人在邦達錯湖面上行走。在向南試圖穿越湖面后,失聯。
3月16日,林夕、李志森加快徒步速度,每日行進超過30公里。
3月28日,林夕、李志森趕到聳峙嶺,此處距全部行程已過半。
4月18日,林夕、李志森到達雁石坪,成功橫穿羌塘無人區。
4月18日晚,李志森發布微博,稱王清“私自離隊”,仍然失聯。
4月20日,多地檢查站表示未發現王清,其很可能仍在無人區內。相關部門初步搜救,沒有發現。
4月25日,王清父親抵達拉薩,希望參與搜救。
4月26日,林夕、李志森準備加入搜救工作。
4月27日,日土縣公安局抵達無人區,開展搜救。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