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民生 > 正文
一碗拉面的潛力有多大?
2019-03-26 09:06:59來源: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截至2018年底,全國拉面店近6萬家,青海省海東市農民在全國開辦的拉面店達2.72萬家;全國40多萬拉面從業者中,海東市從業者占17.3萬人

“拉面經濟”及相關產業帶動海東市經營收入達154億元,實現利潤41億元,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42億元。“拉面經濟”不僅能脫貧,還能致富

一碗拉面的潛力有多大?一組數據給你答案。

截至2018年底,全國拉面店近6萬家,青海省海東市農村老百姓在全國271座大中城市開辦的拉面店達2.72萬家,在全國40多萬拉面從業者中,海東市從業者達17.3萬人。“拉面經濟”及相關產業帶動海東市經營收入達154億元,實現利潤41億元,從業人員工資性收入42億元。海東市拉面產業從業人員集中的化隆、循化兩縣,“拉面經濟”人均收入占到了農民人均純收入的50%以上。如今,這碗拉面已經不單單是一碗“脫貧面”,更是一碗“致富面”。

海東市就業局局長馬金星告訴經濟日報記者,海東市勞務大軍中平均每3人中就有1人從事與拉面相關的工作,全市每2個農村家庭就有1人外出從事拉面工作。拉面從業人員雖只占到全部勞務輸出人員的1/3,但創造的收入卻占到該市勞務總收入的60%以上。截至目前,該市拉面經濟從業人員返鄉創辦的企業達到578家,吸納就業9786人。

從1988年開始,以韓錄為代表的第一批化隆人開起了拉面店,經過30多年的發展,青海拉面已開創了一片新天地。

由于大量拉面店分布在全國各地,而且拉面多是家庭作坊式的小店,食材供應短板制約了拉面業的提升。不過,中國拉面網的出現讓食材供應問題得到了改觀。中國拉面網、青海拉面產業行業協會會長馬青云在互聯網上做起了全國拉面店食材供應平臺,通過供應鏈構建,得到了準確的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

“我們結合線上線下營銷團隊,成立‘拉面團’,以會員制在原材料上游團購,不僅降低了原料采購成本,品質也得到了提升,短期還能幫助勞務人員培訓和做營銷活動。”馬青云表示,他定期帶領平臺采購團隊到全國各地食材原產地考察,將最適合的食材匯總起來,通過互聯網供應到全國的拉面店或者會員店里,并通過線上和線下打通上下游。

除了拉面產業鏈上的自我革新,政府也在謀劃拉面產業升級。2017年,青海省出臺《關于進一步推動青海拉面經濟發展促進就業創業的實施意見》,推動拉面經濟品牌化、特色化、連鎖化發展,并將以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區為重點,率先扶持發展一批品牌連鎖示范店,引導推動跨區域連鎖經營和電商經營模式,持續推動農牧民增收。

此外,《意見》還提出扶持建立農畜產品物流配送基地,不僅要開辟拉面原料及青海土特產運銷渠道,還要推動青海牛羊肉、高原食材、特色小吃外銷。馬金星表示,下一步海東市還將依托已經成型的拉面經濟,以建設青海拉面品牌為重點,突出“規范化、品牌化、連鎖化、規模化”發展,推動拉面店規范建設和品牌連鎖;以拉面產業園建設為重點,做好拉面產業鏈及拉面經濟規劃和初步建設;以拉面信息平臺建設為重點,促進拉面產業“互聯網+”發展;以拉面經營者能力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通過培訓全面提升“拉面人”整體素質;以拉面文化建設為重點,提高產業文化力、競爭力。

“未來,擬以海東市工業園區為核心,打造全國青海拉面總部經濟,通過引進或者研發第三方支付單位,將一定數量的全國青海拉面館營業收入和拉面產業鏈企業統一結算均設在園區。”馬金星表示,未來還要對拉面企業小額貸款、流動資金提供金融服務。同時,要大力引進拉面牛羊肉生產加工業,形成拉面總部經濟模式,并對全國的青海拉面發展起到促進和護航作用。

關鍵詞: 拉面經濟 致富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