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化補貼之后新能源汽車怎么活?
專家認為取消補貼是必然趨勢
“對新能源汽車來說,大企業擴展產能非常容易,但小車企由于產能不夠,再興起也沒用,等補貼停掉,最后還是會倒閉。”9月9日在山東齊河召開的中國首屆新能源汽車產業峰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孫逢春的這句話指向了新能源汽車的“兩極分化”現象,他建議提高技術補貼門檻,促使行業洗牌,實現“優勝劣汰”。
公安部交管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6月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199萬輛。另據工信部數據,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已連續三年居世界首位。來自中科院的專家劉洪海在本次會議上透露,世界新能源汽車銷量前十強中,中國占據四席,可謂“五分天下有其二”。
然而,在新能源汽車紛紛加速上路的背后,“虛火過旺”現象值得警惕。按照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的說法,新能源汽車結構性產能過剩風險加劇,低端產能過剩而高端產能卻不足,產業出現盲目擴張態勢,且投資也出現了過熱苗頭。同時,孫逢春也指出新能源汽車電池行業的“強弱分化”現象,“目前動力電池企業有600多家,但真正有銷量的僅幾十家。小的電池企業沒有規模,產能跟不上,產品質量做不到,最終無法存活”。
“其實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之前,產能過剩的問題已經得到了基本解決,但由于資質的問題,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孫逢春認為,“汽車企業倒閉了,但生產資質還在,后來新能源汽車火熱,那些原本倒閉的企業又紛紛出來搞新能源汽車。本來這部分過剩產能已經被消耗掉了,現在又起來了,再加上新的造車勢力進入,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又重新出現了。”
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王青看來,在產能過剩之外,新能源汽車市場驅動力偏弱和關鍵技術仍待突破等問題也值得關注。他表示:“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目前主要是依靠補貼、限購、限行豁免等政策驅動,在補貼退坡、牌照有限等條件下,如何提升市場自身的驅動力,將成為其可持續高速增長的關鍵;同時電動汽車動力電池技術依然是最突出的技術短板,需要進一步推動關鍵技術的創新及應用,弱化電動汽車對燃油汽車的相對劣勢。”
如何解決以上問題?孫逢春認為,一是要提高技術補貼門檻,二是要降低補貼的額度。“去年,我們把技術補貼門檻提高以后,今年截至目前估計有30家整車廠倒閉。”他認為,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是必然趨勢。 ( 記者 王延斌)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