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駐昆山記者 朱新國 占長孫
(資料圖片)
黨建組織鏈、人才鏈、活動鏈、服務鏈、創新鏈、陣地鏈“六鏈”賦能,融合創新,協同暢鏈。
連續18年領跑全國“百強縣”,GDP突破5000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破萬億元,昆山有“傲視群雄”的產業家底;非公企業黨建陣地遍地開花,滬士電子陳惠芬“融和工作法”入選江蘇省基層黨建九大工作法之一,“闖”出全國非公黨建工作的“紅色地標”,昆山形成了成熟的產業黨建體系。
在新一輪推進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的征程中,昆山傳承弘揚非公企業黨建特色優勢,健全完善黨建引領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工作機制,強化黨建紐帶聯結,推動產學研、上下游、大中小企業組織共建、隊伍共抓、人才共育、資源共享、發展共謀,通過“六鏈”賦能,積極探索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新范式,為積蓄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優勢注入紅色原動力。
一集群一品牌,打造黨建創新示范帶
114棟商務樓宇,3100多家企業,在高樓林立的花橋國際商務城,一棟樓就是一個產業創新集群、一條垂直產業鏈。
花橋借鑒上海樓宇黨建工作經驗,創新“樓宇黨建”特色做法,打造9個“先鋒服務專委會”,組織發動60名黨群、經濟、建設等部門黨員、青年骨干,使其成為穿梭在“億元樓”“準億元樓”間的“紅小二”,用腳步畫出一張“樓宇黨建地圖”。
立足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實際,昆山制定出臺《關于開展黨建引領產業創新集群建設“昆玉融創·協同暢鏈”行動的實施方案》,采取職能部門牽引、龍頭企業帶動、屬地黨委整合、行業協會串聯等不同形式,成立新型顯示、元宇宙、智能網聯汽車等12個集群黨委,吸納特色專業創新園區、高校院所、科研機構、金融機構等各類型黨組織,搭建靈活高效的組織架構,為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裝上“大腦”。構建“產業創新集群黨委—企業黨支部—車間黨小組”組織體系,覆蓋重點企業1000余家、黨組織150余個、黨員3700余名,年總產值超6600億元。
針對企業業態新、規模差異大、地域分布散、組建要素不全等特點,昆山采取單獨組建、結對帶建、區域聯建等靈活多樣的黨組織組建形式,確保應建盡建。針對企業職工流動性大、黨員組織關系隨遷率低等問題,昆山按照“關系在支部、活動共參與”的原則,實行黨員一方隸屬、多重管理,共同開展組織生活。針對黨員學習動力不足、活動吸引力不強等問題,建立集群內黨員“六同”學習制度,推動同上黨課、同聽形勢報告、同開展“主題黨日”、同舉辦學習交流研討、同組織聯誼交友活動、同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推進特色專業創新園區、高品質人才社區、大型企業集宿區黨群服務陣地建設,提供“企業門口”優質服務和精細管理,真正讓黨員有歸屬感獲得感。
昆山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發揮東臨上海、西毗蘇州的區位優勢,區域化協同推進產業創新集群黨建聯建。沿軌交11號線大力布局品牌示范矩陣,打造“黨員先鋒生產線”“黨員先鋒實驗室”“黨員先鋒工地”“黨員先鋒服務臺”等30個黨員先鋒示范陣地,引導黨員示范帶領廣大職工立足崗位發揮作用。對接整合軌交11號線沿線滬蘇優勢產業示范陣地,打造新型顯示、元宇宙、智能網聯汽車等16條產業創新集群黨建示范帶,推動合作交流,助力產業發展,實現毗鄰黨建融合、創新耦合、發展契合。
“色香味形”俱全,黨建“配餐”為企業賦能增效
黨建不是“花拳繡腿”,更不是給企業“添負擔”。在“黨建+產業創新集群”“配餐”模式下,一系列“色香味形”俱全的“配餐”為企業賦能增效。
昆山深化政策集成,圍繞人才、資金、技術等難題壁壘,升級發布3.0版黨建惠企服務清單,推出專項服務48類296項。同時,依托產業園區、龍頭企業、行業協會等,建設一批黨群服務中心,建立“企業點單、黨委派單、部門接單”的問題解決機制,打造一體化綜合保障平臺,實現“建一個組織、抓一個龍頭、帶一個集群、興一個產業”。
在此機制下,創設“紅領助企團”“集群智庫團”“政策云超市”“政企E線通”“帶崗直播間”“人才會客廳”“科創路演廳”7大融合攻堅平臺載體,幫助集群企業強化黨員幫辦、專家指導、政策服務、政企交流、用工紓困、人才商洽及產學研合作轉化。成立快速通辦、政策咨詢等12個行動支部,實現黨的建設和產業創新集群建設“同向而行”、組織活動和經營活動“互融互促”、黨建資源和市場資源“同頻共振”。依托36家區域黨建工作站選派企業服務“紅色專員”,結合“招商護商服務月”“昆如意”365行動,幫助企業解決“用地難、招工難、融資難”等問題350余個,跑出黨建服務“加速度”。
面對企業招工難題,昆山開展就業促進“春風行動”,組織市鎮兩級人社部門成立“招工先鋒”行動支部12個,對接4省19地精準制定7條“赴外招工紅色專線”,幫助重點企業“點對點”招工5700余人。
昆山德國工業園建立中德智造、汽車制造、高端食品三大產業創新集群黨委,設立議事協調機制,出臺黨建惠企服務政策47項,成立“海棠先鋒服務團”“招商先鋒服務隊”,實地走訪企業396家次,收集辦結訴求240余個,幫助重點企業嫁接“昆科貸”融資近2億元。
互聯互通共享,形成多方共榮共同體
產業創新集群是一個協同發力、多方共榮的“生命共同體”。組建產業創新集群黨組織,讓產業相連的紐帶連得更緊,讓單打獨斗變成信息互聯、資源互通、機遇共享,在“多元發酵”中發揮黨建最大引領力,將“紅色堡壘”打造成企業互贏共榮的前沿平臺。
依托廉思教授黨建創新工作室、陳惠芬黨建工作室等特色陣地,昆山創新實施“昆玉頭雁·書記開講”、兩新大講堂、“紅鏈學堂”等品牌活動,推出黨員教育公開課“以咖啡之名”;深化黨員人才“雙向培養”,加大在產業創新集群中發展黨員力度,不斷把高級人才、技術能手、青年專家、優秀工人吸收進黨組織;依托黨群服務陣地,常態化組織集群企業開展生產經營觀摩會、供需對接會、鏈上企業圓桌會、黨群人才沙龍等鏈上黨組織輪值活動。
日前,又一場“星咖夜談”供需對接企業沙龍活動在陸家鎮舉行。來自陸家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集群黨建聯盟的各企業家會聚在一起,圍繞企業生產運營中的收獲和問題暢所欲言。
“依托政府搭建的平臺,斯坦德成功實現‘不出昆山,攬獲訂單’。”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斯坦德智能機器人有限公司總經理苗志坤說,“現在周邊有這么多‘好鄰居’,形式多樣的黨建活動,讓我們在業務合作、經驗分享、信息互通等方面聯系更加緊密,拓展了企業發展空間。”
“在‘鄰里互動、協同發展’的基礎上,依托陸家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集群黨建聯盟,園區企業圍繞研發創新、市場營銷、人才凝聚等,整合資源、共享平臺、形成合力,把‘加法’變‘乘法’,在黨建引領下不斷將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集群做大做強。”陸家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集群黨建聯盟書記廉照才說,這也讓“一群優秀的人可以跑得更遠更久”。
昆山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昆山聚焦“政務端、企業端、學術端、金融端、協會端、服務端”“六端”發力,聚合資源為產業創新集群融合發展助力。依托全國工程類專業學位研究生昆山產教融合聯合培養開發基地,深化同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東南大學等院校合作,開展龍頭企業與高校院所黨組織結對共建,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和工程師培養,以人才集群驅動產業創新集群,不斷提升產學研一體發展耦合度。對接上級經濟部門及國企、高校、金融機構組建“百鏈千企”協同攻關共同體,助推產業創新集群重大項目建設,培育壯大優勢產業。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tp錢包官網下載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