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全球供應鏈格局加速重構,企業如何實現突圍?這場論壇干貨滿滿
2023-07-08 22:04:16來源: 大河財立方

全球供應鏈格局加速重構,企業如何實現突圍?這場論壇干貨滿滿


(資料圖)

【大河財立方 記者 楊薩】7月8日,第九屆“青島·中國財富論壇”開幕。本屆論壇以“新變局新財富新動能”為主題,以全球視角求解中國經濟發展新動能,為中國財富管理行業的提級發展提供一個多元而開放的思想市場。

當下,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加速重構,在此背景下,如何提升外貿企業的競爭力?如何加速產業優化布局以及貿易結構的調整?在以“金融賦能與產業合作助推貿易投資”為主題的分論壇環節,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原院長霍建國,鄭州煤礦機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鄭煤機集團)總經理賈浩,法國液化空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大工業副總裁胡大明,軟通智慧集團副總裁、戰略合作中心總經理劉超,齊碳科技副總裁楊揚共聚一堂,分別分享了企業的實踐案例以及所處的行業思考,共同探索新形勢下樹立競爭新優勢、拓展發展新空間的實施路徑。

霍建國:有規模的企業集團要堅持國際化,小微貿易商要盡快走向跨境電子商務

霍建國表示,金融賦能、產業合作,在國內已經貫徹落實多年,對經濟發展作出了實質性貢獻。但當下,從貿易和投資在國際環境上看,遇到了很多新的困難,比如保護主義、俄烏沖突帶來的影響,以及美聯儲加息對國內一些產業帶來的沖擊。其中,更為突出的一點就是美國推進“脫鉤斷鏈”,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面臨著重塑的挑戰。

在“小院高墻”“脫鉤斷鏈”的背景下,企業如何突圍?

“從企業的角度來說,應該盡量挑戰高科技領域。”霍建國表示,企業的轉型升級除了外在的原因,也是內在需要,在起步階段國家應給予一定的支持,特別是在金融方面的支持,這是必要的。“企業的新產品上市后,需要國家提供一些便利的條件,幫助其適應市場化過程,完成第一階段投入產出的循環,有利于后續進入良性發展階段。”

在霍建國看來,不同規模的企業有不同的轉型發展路徑。

“有規模的企業集團一定要堅持國際化,從國際貿易發展的大趨勢上看,貿易和投資的關系是非常明顯的,貿易商發現大的投資機會,投資過程中又會發現貿易的增長。”霍建國說。

對于小微貿易商,霍建國建議,要盡快走向跨境電子商務。要有數字化的配置,最好是線上線下結合能夠做相應的電子商務貿易,對中小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競爭是非常有利的。

“更高的境界就是貨物貿易協同服務貿易共同發展,實際上圍繞產品的整個服務配置是非常豐富的。”霍建國表示,以上合示范區為例,如果把運輸線做好了,就是一種價值的創造。如果像保稅區一樣引入加工項目,發揮當地優勢,未來產品能夠出口,就是更快的實現過程。

“企業要扎扎實實、認認真真做好轉型升級。自身結構的調整,自身供應鏈的穩定,是抵制外來沖擊的最好辦法。”霍建國認為,國內在產業鏈方面已經逐步形成新的發展勢頭,數字經濟的發展,為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賈浩:傳統制造業要堅持改革、堅持創新、堅持全球化,才能擁抱更多的機會

“未來煤礦都沒有了,開采設備還有什么機會?”論壇現場,賈浩分享了鄭煤機集團創新發展的實踐經驗。在他看來,傳統制造業一定要堅持改革、堅持創新、堅持全球化,才能擁抱更多的機會。

賈浩介紹,鄭煤機集團堅持做了很多技術創新和突破,把傳感器技術、云計算、通信、邊緣計算用到了煤礦,并在2019年實現了井下無人開采技術,使煤礦的開采更加高效、安全、綠色。

“技術的變化最直接的反饋是客戶購買的欲望增加了,公司的收入增加了,盈利也增加了。同時我們把這個技術推向了海外,特別是上合組織區域,包括東南亞和歐美。傳統企業堅持技術創新,還是有機會的,我們的煤礦設備目前占到全球的百分之三十多。”賈浩說。

在長期趨勢里、雙碳背景下,企業應該如何拓展新的增長曲線?賈浩認為主要有以下三點:一是企業要堅持創新,特別是站在技術的角度,給客戶增加什么價值?怎么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要堅持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堅持創新才有機會。二是企業要主動面對挑戰,擁抱變化。作為企業,作為一個微觀主體,少看宏觀,做好自身。三是企業作為微觀主體,要練好內功,無論是傳統產業、新興產業,任何時間都有階段性投資機會。

胡大明:對在中國投資非常有信心,建議未來加大對新能源發展的扶持力度

法國液化空氣(中國)投資有限公司作為一家法國制造企業,在中國生產、投資三十余年,在當前形勢下面臨哪些新的挑戰?有哪些具體的建議?

“從中長期來講,企業對于在中國投資是非常有信心的,因為我們是制造業產業鏈中的一環,在中國的投資有很多機會。”胡大明也提到,在短期內,企業在能源轉型和低碳發展上遇到一些困難和挑戰,希望從政策引導方面有所調整。

胡大明表示,目前在低碳發展的主要政策是能耗雙控,從輸入端控制能源消耗,用煤、用電、用石油控制輸入,減少碳排。從源頭抓起,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但是這方面的潛力是有限的。經過幾年之后,企業的效率在提升到一定程度之后,不可能立刻產生革命性的飛躍,除非把現有設備全部推倒重來,這樣會限制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在‘減碳’的背景下,很多好的企業有相對比較成熟的二氧化碳的吸收利用和存儲技術,可以很快從輸入端轉到排放端。但如果投資了這個技術沒有得到回饋、沒有得到扶持、沒有得到發展的空間和指標,結果將沒有人愿意投,這是目前新能源發展的困境。”胡大明建議,應該盡快調整相關政策,從輸入端改成輸出端,會為新形勢下中國經濟的低碳高效發展帶來很強的增長點。

劉超:企業發展要以需求為驅動,以業務為核心,以技術為支撐

新興產業如何迎接新挑戰,迸發新活力?劉超結合軟通智慧集團發展歷程的實踐經驗,分享了企業在國際貿易、產業推動的時候是如何突圍的。

軟通智慧成立于2001年,一開始是一家在美國做IT外包業務的技術公司。“在2013年的時候,美國政府對我們公司非常警惕,甚至于給我們下了好幾道禁令,不讓我們做各種各樣的業務。那時,我們的股票一路下跌,跌到冰點。”劉超稱,當時心態已經“慌了”,最終選擇回國,同時也帶回來了很多非常寶貴的經驗和平臺,并輸出到金融行業、交通行業、能源行業以及非常優質的國央企。

之前是“慌了”,現在是“穩了”。劉超稱,公司今年已經成功在A股上市,在國內其實是穩扎穩打,一直在發展。

“不論是傳統產業或是新興產業,一定以需求為引擎,需求才是根本,業務才是核心,技術只是支撐。”劉超表示,企業一定要找到需求的根兒,以此作為科技創新和業務引擎的核心,企業發展應該思考和實際操作的根本。

在劉超看來,在產業發展和國際開放的大市場環境里,數字基礎設施服務商,要扎根到業務的本質,有力地助推中國經濟,也能有力地助推中國產業的發展。“在今天合作共贏和開放的大框架里面,實現數據基礎、底座安全的核心能力后,地緣政治、信息安全等問題,將來會被一一破解。”

楊揚:只有把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斷做出更多、更新、更好、更強的產品

新時期,對外開放的程度不斷深化,企業在市場競爭環節遇到哪些問題?該如何增強自身競爭力?

“很多跨界行業彼此合作在一起,互相配合,互相適應,甚至把已經形成的產品和技術進行調整,共同解決新市場提出新痛點的問題,最終形成新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過程中,新的產品會有新的空間形成新的產業,再反向作為供應鏈或者產業鏈的一部分,提出新的要求,大家彼此促進,共同成長。”楊揚表示,新時代有新挑戰、新問題,這個過程是非常需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的,在科研和人才的過程中去進行潛力的深挖,再把這些成果最后轉化成產品,轉化成市場的重要板塊,最終會形成良性循環。

談到基因測序行業存在的問題,楊揚表示,我們國家的基因測序行業經歷過完全依賴進口設備,不論耗材多貴都只能默默承受的階段。直到現在,依然有很多進口的設備進到中國,換一個外觀,說自己是國產設備。

“我們現在在市場競爭環節,還會遇到這樣的問題。除了大家一直關注的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率問題之外,我們還要關注的是關鍵技術的國產化率。”楊揚認為,只有把技術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不斷做出更多、更新、更好、更強的產品,中國的基因測序行業發展需要這樣的技術支持。

責編:劉安琪 | 審校:李金雨 | 審核:李震 | 監制:萬軍偉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科創沙龍走進金山區“生物醫藥專題”活動順利在上海舉辦
  • 鋰電池板塊跌0.85% 海科新源漲48.57%居首
  • “五育”并舉打造“綦匠”人才培養特色品牌
  • 中國信通院宣布發起成立大模型生態合作共同體
  • 數據 | 純電汽車最高續航現已超800公里 國內300公里以下車型占比超二成
  • 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來了!國家金融監管總局召開保險業聚焦主業提升保障能力座談會,中華聯合湖北分公司違法違規經營被罰|保險天天報7.7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