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環球聚焦:張欣:漲價是否是共享單車企業唯一出路?
2023-07-02 10:06:53來源: 中新經緯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者 張欣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數字經濟與法律創新研究中心執行主任

2022年以來,共享單車漲價已成為行業內普遍的趨勢。昔日0.5元甚至免費騎行的共享單車,在部分城市已經漲價至1小時6.5元。共享單車企業為何不怕漲價失去消費者?

張欣

共享單車的漲價與企業發展經歷與策略有關。與網約車、共享充電寶等相似,共享單車自2015年迎著共享經濟的風口“起飛”后,經歷了企業快速布局、“燒錢”搶占市場、數十家企業混戰、行業洗牌重塑……在這個過程中,多數企業由于產品策略或供給不匹配市場等原因被淘汰,最終只留下幾家企業,市場格局已經相對穩定。這些企業在搶市場時大筆投入而沒有真正盈利。如據哈啰出行招股書顯示,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21.14億元、48.23億元、60.44億元;凈虧損分別為22.08億元、15.05億元、11.34億元。收購摩拜單車的美團,其2022年共享單車業務與社區生鮮所在的新業務板塊經營虧損高達284億元。如今市場格局、市場運行已較為穩定,用戶需求、粘性也已經形成。提高收費覆蓋之前成本或已成為企業的必然選擇。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對共享單車可謂“又愛又恨”。2022年以來,不管是采用套餐騎行還是單次騎行的方式,共享單車的價格確實在不斷上漲,不少消費者抱怨價格甚至已超過地鐵、公交。但這似乎沒有影響大部分消費者繼續使用的選擇。以北京為例,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北京市共享單車騎行量已達8.67億人次,日均騎行量294.40萬人次,同比增長10.91%。這是因為共享單車解決的是“最后一公里”問題,不使用共享單車就需要走路或打車,意味著要在時間或金錢方面承擔更大的成本。因此,在“最后一公里”這一特殊場景下,其他選擇難以切分共享單車的蛋糕。在漲價幅度方面,共享單車企業或已經過內部周密的成本收益測算,讓漲價幅度在消費者整體可接受范圍內,以提高企業整體收益。

那么,漲價是否是共享單車企業的唯一出路?筆者認為,共享單車企業還需要在產品和技術上下功夫,漲價不是唯一選擇。一方面,企業可以通過按月包騎等多樣化的產品套餐吸引更穩定的消費者;另一方面,無人駕駛技術快速發展,商業化日臻成熟,在形成對共享單車競爭的同時,也提示共享單車企業加大技術開發,是否可能參與到無人駕駛產業的孵化中,以擴大多元化的盈利方向,是值得共享單車企業思考的方向。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華彬紅牛被裁定“極大浪費司法資源”
  • 跟瑞幸“沉浸式”尋豆:WBC冠軍親自把關,“瑰夏自由”穩了?
  • 「這是我愛的夏天」活動啟動|和高圓圓一起,開啟夏日新體驗
  • 核心配置內卷時代!相比星瑞,為何艾瑞澤8更能滿足用戶價值訴求
  • 咕嚕小租攜手央企合作共贏
  • 關注職工醫保改革,前海人壽提醒了解職工權益保護相關知識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