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興證策略:市場來到低位、悲觀情緒有所緩和,共識正在又一次凝聚
2023-06-12 07:53:36來源: 金融界

一、共識正在又一次凝聚

5月以來市場一度進入迷茫、混亂的狀態,核心在于:一方面,“數字經濟”與“中特估”兩大主線動能減弱,并且在景氣偏弱、增量資金匱乏的環境下,市場也并未找到新的能夠形成合力的方向。另一方面,經濟復蘇預期快速回落、人民幣貶值、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等內外部風險因素持續沖擊。共同導致了這一輪調整。


(資料圖片)

對此,我們在5月28日的報告《新一輪主線行情的布局期》中提出,“一切焦慮和擔憂的緩解,亟需一輪新的主線行情的出現”。

而當前,隨著市場來到低位、悲觀情緒有所緩和,市場也開始整理思緒,再一次進入到尋找主線、凝聚共識的過程:

1、在經歷5月以來的調整后,當前市場風險溢價再次來到一個較高的水平。股權風險溢價是我們衡量市場性價比的一個有效指標。去年4月底和10月底兩次到達三年滾動平均+2倍標準差的歷史極高水平,幫助我們判斷市場當時已處在底部位置。 而當前,在經歷5月以來的連續調整后,我們看到上證綜指股權風險溢價已重新回升至接近三年滾動平均+1倍標準差的相對較高水平,指向權益資產性價比已再度顯現。

2、海外美國債務上限問題化解、美聯儲加息預期后移、美元指數階段性見頂回落、美國標普500和納指連創新高之下,全球整體都處于一個市場情緒偏暖的窗口。

3、經濟壓力下,市場也開始預期政策上邊際的寬松。隨著經濟壓力持續顯現,近期市場開始博弈政策發力穩增長。6月2日國常會也再次明確強調“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穩固”,并要求“進一步穩定社會預期,提振發展信心,激發市場活力,推動經濟運行持續回升向好”。由此市場對于政策寬松的預期升溫,并帶動風險偏好修復。

二、參考去年4月底和11月,景氣或將是本輪修復的主線

去年4月底和11月,市場同樣出現過兩輪底部修復行情。期間,政策和景氣分別成為兩輪修復的核心線索。去年4月底到7月份的修復中,在政策驅動力相對偏弱的環境下,景氣帶動了市場的修復行情;而去年11月,則是一輪政策寬松、預期扭轉下的系統性修復行情。

2022年4月底至7月初:此前博弈強政策的預期落空,景氣成為市場修復的核心主線。2022年3月,國內疫情開始呈現多地蔓延態勢,并嚴重阻滯供應鏈、拖累經濟。經濟下行壓力下,市場開始博弈政策放松的預期,由此金融地產等板塊大漲,其中地產更一度漲超30%以上。

但整體來看,這一階段的政策寬松力度相對有限,對于地產也以“拆雷”為主。在4月國內疫情發酵,疊加匯率貶值以及海外美聯儲收緊沖擊下,市場再度大幅調整。

直至4月底,隨著國內外風險因素緩解,市場最終迎來修復行情。而修復的主線則是以“新半軍”為代表的景氣優勢顯著的方向。

2022年11月至12月初:政策放松驅動市場修復。2022年7月開始,地產信用風險升溫。與此同時,8、9月疫情再度出現反復,夏季多地高溫限電等擾動再度沖擊國內經濟,疊加美聯儲超預期鷹派、人民幣跌破7,市場風險偏好快速收斂并“二次探底”。

至11月,市場再度開始博弈政策放松的預期。但與3、4月時不同的是,11月包括降準、“金融十六條”、地產“第二支箭”延期和“第三支箭”落地等政策寬松措施密集加碼,同時防疫優化“二十條”出臺,也因此金融地產、消費板塊集中上漲,成為引領市場修復的主線。

參考去年4月底和11月,當政策驅動力較強、預期被系統性扭轉時,市場有望出現以周期、消費等經濟強貝塔板塊為主線的修復行情。而當政策力度相對有限時,則景氣大概率將成為市場修復的主線。

回到當前,為了完成年初定下的GDP目標,我們傾向于認為,下階段政策穩增長的力度有望加碼。但是,政策呵護或更大概率聚焦于結構性優化,而非大水漫灌式的放水刺激。

因此,基于我們對經濟和政策的判斷,對于地產、有色、煤炭等經濟強貝塔板塊,在6、7月份,從賠率出發有戰術性博弈機會。

而中期,修復的主線仍將以景氣為核心,也是共識將逐漸凝聚的方向。

三、“數字經濟”:5月中旬以來的布局已卓有成效,當前交易尚未擁擠

5月中旬以來,我們反復強調“數字經濟”已處于價格比時間重要、可以尋找細分方向布局的階段:

一方面,我們看到海外AI板塊持續上漲,判斷其將對A股形成映射。年初以來海外AI行情對A股映射顯著:1)走勢上, 年初以來海內外 AI行情高度趨同。 根據我們以海外AI產業鏈核心標的所編制的海外AI映射指數,以及萬得人工智能概念指數,可以看到年初以來海內外AI板塊均經歷了兩波趨勢性的上漲。 2)更重要的是,海外率先孕育出的新一輪AI主線,同樣也成為了國內AI行情下一個階段的主線。 例如1月的中游軟件/服務,2月初到3月中旬的上游算力,以及4月初到5月初的下游應用,均對A股的主線形成映射。

另一方面,從擁擠度視角,5月中旬后“數字經濟”板塊擁擠度一度回落歷史低位,并且當前仍處在較低位置,并未對行情的持續性產生制約:

在經歷3月的大幅上漲、成交占比連續創新高后,4月初“數字經濟”一度呈現較為擁擠的狀態。從我們梳理的“數字經濟”細分方向來看,4月7日時多數方向擁擠度都處于歷史較高水平。因此,我們判斷當時行情已經處于“底部的頂部”。

而當前,盡管近期“數字經濟”板塊有所回暖,但其中多數細分方向擁擠度壓力仍處于中等偏低或較低水平:

上游基礎設施及設備制造環節,交易擁擠度多處于中等偏低或較低:半導體材料、設備、分立器件、光纖光纜、射頻元件、面板 處于較低水位; 光模塊、半導體封測 已自底部回升至中等偏高水位,其他均處于中等及中等偏低水位。 中游技術及服務環節,交易擁擠度多處于中等偏低:運營商 擁擠度較低; 工業軟件、國資云、人工智能、物聯網、辦公軟件、虛擬現實 擁擠度處于中等偏低水位; IT服務 交易擁擠度中等。 下游應用環節,交易擁擠度多處于中等偏低或較低:在線教育、金融IT 擁擠度已降至較低水位; 游戲、數字營銷、出版、數字媒體、智能汽車、智能電網 擁擠度中等偏低水位。

5月中旬至今,“數字經濟”的布局已卓有成效。后續景氣將成為行情持續更重要的線索。

1、綜合中觀景氣、訂單景氣、盈利預期,以及擁擠度,當前“數字經濟”43大細分方向中,游戲、數字營銷、數字媒體、出版、光模塊、衛星通信、國資云、面板、光學元件等板塊,景氣水平相對較高,且擁擠度多處于中等偏低或較低水平,尚未步入過熱區間,可重點關注。

2、半導體有望成為下半年“數字經濟”的領軍者。“數字經濟”中,半導體行業已處于歷史底部,科技創新周期、國產化周期與庫存周期三期共振下,我們傾向于認為其有望成為新一輪行情的領軍者。

科技創新周期:全球新一輪科技創新周期已經啟動,以人工智能和XR為代表的新動能有望成為半導體需求端新的兩大核心增長級。去年年底以來全球人工智能技術和AR/VR技術發展迅猛,從 OpenAI發布的ChatGPT 到微軟推出的Copilot,從英偉達研發的Omniverse到蘋果近期發布的Vision Pro,相關產業趨勢加速演繹有望催生對于半導體的需求放量。 國產替代周期:半導體產業制裁步步升級,國產替代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增量空間廣闊。從卡芯片、卡制造到卡設備一路向上,海外對中國半導體上中下游各個環節形成全方位封鎖之勢。外部制裁愈演愈烈之下,自主可控緊迫性和必要性凸顯,國產替代勢在必行。與此同時,二十大強調科技與安全,提出“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國產替代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半導體產業自主可控、供應鏈抗風險能力提升已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國產化是其長期發展路徑,后續政策力度有望繼續加大,國產替代趨勢明確,當前半導體眾多環節國產化率仍低,國產替代帶來的增量空間廣闊。半導體作為成長板塊中的“周期股”,當前已處于新一輪周期底部,未來景氣度有望復蘇。從2022年2月起,全球半導體月度銷售額同比增速已持續下滑13個月,3月同比增速達-21.3%,為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半導體行業景氣度已處于歷史底部區間,隨著AI算力、消費電子、6G通信等需求逐步回暖及半導體企業主動去庫存,預期下半年半導體行業有望重回增長,開啟新一輪上行周期。

四、三個維度尋找有望低位修復的行業

除了“數字經濟”與“中特估”,其他板塊中我們也可從三個維度出發,尋找景氣與股價背離、有望低位修復的α機會:1)年初至今漲幅相對一季度業績改善表現仍靠后的行業;2)后續業績預期改善較大的方向;3)擁擠度水平較低的行業。

4.1、23年一季度業績改善尚未充分兌現的方向

從23Q1業績改善和年初至今(截至5月12日)的漲跌幅來看,出行鏈、醫藥、食品飲料和高端制造等部分板塊或存在修復空間。出行鏈(酒店餐飲、航空運輸、旅游及景區)、醫藥(醫療機構、創新藥、美容護理)、食品飲料(食品、啤酒、乳制品)和高端制造(儲能、航空發動機、IGBT)等細分方 向【年初以來漲跌幅】排名遠低于【23Q1業績增速-22年業績增速】,顯示這些行業尚未充分反映2023年一季度的業績改善,后續或存在修復機會。

4.2、后續業績預期改善較大的方向

從2023年全年業績預期增速和2023Q1實際業績增速來看,TMT、出行鏈、材料、醫療機構以及火電等板塊后續業績彈性較強。參考【23Q1業績增速】以及【23年預期業績增速-23Q1實際業績增速】排名數據,TMT(游戲、教育、面板、廣告、LED、VR、人工智能等)、出行鏈(商貿零售、酒店餐飲)、材料(鋼鐵、水泥)以及醫療機構、火電等板塊2023年一致預期凈利潤增速較2023Q1仍有較大改善空間,后續有望迎來業績兌現機會。

4.3、擁擠度低位方向

另外,根據我們獨家構建擁擠度指標,對短期的擇時有著較強指示意義,當擁擠度降至低位時,反映市場交易情緒已處于底部區域,未來一段時間股價有望迎來修復;而當擁擠度升至高位時,反映市場情緒存在短期過熱的傾向,股價也通常會面臨擁擠度消化的壓力。因此可以結合擁擠度,關注目前在低位的行業。

4.4、綜合三大方向,后續有望修復的細分行業

結合【業績改善尚未充分兌現】、【后續業績預期改善較大】以及【擁擠度】三大指標,我們篩選23Q1業績增速改善排名位于前50%、年初以來漲跌幅排名位于后50%、23年預期業績增速高于23Q1實際業績增速、且擁擠度小于60%(即擁擠度處于中等偏低及以下)的細分方向,主要集中在<?XML:NAMESPACE PREFIX = "O" />制造(航空發動機、軍工、智能機床和風電)、消費(酒店餐飲、旅游及景區、食品、乳制品和調味品)、醫藥(創新藥、醫療機構和美容護理)和周期(航空運輸和橡膠)等細分方向,后續有望迎來修復機會。

風險提示

關注經濟數據波動,政策超預期收緊,美聯儲超預期加息等。

來源:券商研報精選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強者恒強,江鈴福特全順何以持續領跑輕客市場?
  • 敢創無界 為美執著,科勒亮相設計上海 共赴科勒150周年敢創之旅
  • 高“粽”金榜帶火諸老大“諸狀元”禮盒出圈
  • 東風猛士逆行者500首次亮相,越野車上市
  • 高考結束考駕照,人生的第一輛車買2023款瑞虎5x準沒錯!
  • 「會省才敢花」,中國新消費時代啟示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