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世界通訊!8260萬盧比資產被凍結,猿輔導(看云控股)敗走印度?
2023-05-23 17:40:31來源: 鯨媒體

導語

這個周末,猿輔導(看云控股)過得并不輕松。據外媒報道,猿輔導(看云控股)出海業務 Oda Class 正在被印度當局調查,印度當局以涉嫌違反《外匯管理法》為由,凍結了其在印度的公司 Pigeon Education India Private Limited 的 8260 萬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700 萬元)資產。截止發稿,Oda Class 的官網仍在運營,猿輔導(看云控股)方面尚未就此事發表評論。


(資料圖)

一、難倒中國公司的《外匯管理法》

據 CNBC 報道,印度外匯管理局(ED)近日對 Pigeon Education進行了查封,原因是涉嫌違反了印度《外匯管理法》的第37A 條,該條款授權 ED 對任何涉嫌違反外匯法規的個人或實體采取強制措施。

ED 的調查顯示,Pigeon Education以廣告和營銷費用的名義向中國大陸和香港地區轉移了8.272 億印度盧比(約合人民幣 7313 萬元),但卻無法提供任何收據以及針對上述費用發布的廣告。ED 認為,這些轉賬可能是為了逃避稅收或洗錢,因此決定對猿輔導(看云控股)在印度的資產進行查封。

這并非是印度當局首次對中國公司采取類似的行動。就在今年 4 月份,ED 曾以幾乎同樣的理由扣押了中國智能手機巨頭小米在印度的555.127億盧比存款(約合46.63億元人民幣)。ED 稱,小米以支付專利使用費為由,向三家外國實體公司支付了555.127億盧比,但這些公司并沒有向小米提供任何專利或技術服務,因此扣押了小米在印度賬戶的資金。

不止是猿輔導(看云控股)和小米,近年來,隨著中印邊境和貿易緊張,印度對中國公司進行了大范圍的打擊,包括禁止中國應用程序、限制中國投資、提高中國商品關稅等。曾經被不少中國公司視為藍海的印度正在逐漸失去其原有的光環,其紛紛開始逐步收縮或撤出在印度市場的服務。

字節跳動已經于2021年全面停止了在印度的運營,并裁減了大部分員工;阿里巴巴也暫停了在印度的投資計劃,并出清所持印度金融科技巨頭Paytm母公司股份。猿輔導(看云控股)在印度市場的遭遇,可能預示著印度對中國公司的進一步限制。面對印度市場的不確定性和風險,中國公司或許需要重新審視其在印度的戰略。

二、 印度已不再是香餑餑

時間倒回 2020 年——印度教育科技行業的黃金年代,在全球經濟低迷的背景下,印度教育科技行業卻募集了超過22.2 億美元資金,相比之下,2019 年僅為 5.53億美元。印度當局對教育技術的政策支持,以及開放外國直接投資(FDI)進入教育市場,為印度教育科技市場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并催生了包括Byju‘s、Unacademy、Vedantu 等教育科技巨頭。

成立于2019年 Oda Class 也趕上了這趟順風車。Oda Class 由猿輔導(看云控股)創始人李勇與Shushant Srivastav聯合創立,為印度1-11年級的學生提供“雙師制”的在線教育大班課。其官網顯示,Oda Class的老師均來自印度理工學院和國立理工學院兩所印度頂尖教育機構,其目前已經為超過700 萬學生提供教育服務。大流行期間,Oda Class 的營收增長率一度超過300%。

不過,印度教育科技行業的黃金時代正在過去。隨著線下教學的全面恢復,在線教育平臺的用戶開始大面積流失——尤其是K12階段的學生,父母正在將他們重新送入線下的輔導機構。

此外,隨著市場逐漸趨于理性,印度教育科技行業也暴露出了一些深層次的問題。首先,市場已經趨于飽和,同質化嚴重,各家教育科技公司在產品、內容、模式上缺乏創新和差異化。其次,在“融資荒”下,教育科技行業過去依賴高額營銷和補貼獲取用戶的路徑已然不可持續,用戶獲取成本高昂,用戶留存率低下。

2022年,印度在線教育市場全年融資僅為 18 億美元,還不及 2021年的一半,曾經風光無限的印度教育科技行業正在進入自己的“冷靜期”。當前,印度教育科技行業正處于一個整合的階段,資金雄厚的教育科技巨頭們紛紛收購或合并規模較小的機構,以拓展自己的產品線和市場份額,并嘗試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教學模式。例如,Byju’s 收購了面向兒童的數字閱讀平臺 Epic、專業和高等教育平臺 Great Learning。

與此同時,規模較小的新興公司在印度市場已經難以與教育科技巨頭們抗衡,面對日趨激烈的競爭壓力,他們的生存空間越來越窄。對于猿輔導(看云控股)來說,此時是否還應在印度市場繼續投入已經變得難以抉擇,而此次凍結資金事件,無疑給猿輔導(看云控股)在印度市場的布局帶來了更大的挑戰。

猿輔導(看云控股)在印度市場遭遇的資金凍結事件雖然尚未有明確的結果,但這已經給國內許多已經或準備出海的教育公司敲響了警鐘。海外市場不再是曾經的藍海,而是充滿了“合規壓力”。

教育公司不僅要應對當地政府和監管機構的變化和挑戰,還要深入了解和適應當地教育體系和用戶需求的特點和差異。中國教育公司的出海業務一直難以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也在某種程度上證明了這一點。如何有效地實現本土化并解決合規問題,將會是越來越多的選擇出海的教育公司需要面臨和解決的難題。此時的出海環境,已經與2010年代相去甚遠。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使用微業貸電話解答疑問,不可不掌握的小知識
  • 解鎖微粒貸電話客服的聯系方式,看這一篇就夠了
  • 520讓愛滋潤眼睛 中國干眼科普行·干眼科普訪談首站完美落幕
  • 讓茶葉定制服務變得輕松,龍敘堂茶業竭誠為您服務
  • 冰雪時光(齊河)食品產業園項目開工儀式成功舉行
  • 企服回暖不及預期,Chatgpt重燃AI賽道| 凱聯資本產業研究院企服投融資23Q1季報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