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顧志敏 商中堯 陳潔
“咕咕,咕咕!”隨著頭鳥振翅高飛,頓時萬鳥齊飛、萬鳥爭鳴,霎時染白江岸半邊天。
春暖花開,常熟望虞河長江堤岸邊,站在常熟螺螄灣休閑文化園外的親水步道上,水流河泊縱橫,綠蔭環繞,四周臨江賞景好不快哉。
(相關資料圖)
長江常熟段,扼長江黃金水道咽喉,坐擁40多公里長江岸線。這里是生態邊緣效應最強烈的區域,是太湖流域與長江的交匯節點,肩負著全流域生態涵養、生態系統信息能量交換的重任。
走基層,踏江堤,進村莊,入企業,看港口,觸摸常熟生態優先、綠色協調的高質量發展脈動。
在這里,碧水、藍天、凈土融入城市肌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交響樂遍響水鄉福地;綠色低碳生態成為產業發展主旋律,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伴隨滾滾江水晝夜高歌。
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辯證統一,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疊加交融,唱響新時代“長江之歌”,這是常熟獨特的節奏與韻律。
從“凈水方法論”
到“生態治理觀”
碼頭泊位岸電覆蓋率100%、綠色照明占比100%、船舶生活污水市政管網接入率100%……這是常熟亨通港務有限公司創建的碼頭,也是常熟港首家成功創建的省綠色港口碼頭。
新建4個初期雨水收集池及相應配套設施,實現污水接入管網處置、達標中水回用……這是新泰港務碼頭,也是常熟港首家實現碼頭及堆場區域雨污水零直排功能的公用件雜貨碼頭。
路徑各不同,目標一致:港口發展要綠色,碼頭作業要低碳。
對轄區40多公里的長江岸線,常熟有著強烈的守土責任,一碼頭一方案,推進沿江港口企業碼頭水污染防治設施建設,取締非法排污口15個、整治提升46個,鞏固長江水污染源頭治理成果。
力道匯聚于一點,用勁卻在于全身。常熟市發改委副主任周曉麗說,在常熟,長江大保護不是沿江區域的單打獨斗,而是全域生態環境提升的聯合作戰。
踐行“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系統思想,常熟在協同發力的運勁法則中,以系統思維考量、以整體觀念推進長江大保護。
有“凈水方法論”——
江蘇中法水務股份有限公司城東水質凈化廠東北隅,一處跌水式中水景觀濕地景色秀麗、生機盎然。處理合格的尾水通過中水管道進入此處,順著石階逐級跌落而下,臨水種植著黃菖蒲、千屈菜、水生美人蕉等植物,鳥類、魚類相棲而生,尾水通過地表滲流的方式補充白茆塘、大滃江水源,實現工程水向生態水的轉變,促進了水資源的循環利用。
以城東水質凈化廠為節點,常熟實現污水處理系統連通化。通過外圍泵站的切換,城東水質凈化廠能與城西、城北污水處理廠實現污水互通,提升污水處理廠停運時的應急處置和防范環境風險能力。
更有“生態治理觀”——
常熟市水務局黨委書記、局長瞿文明介紹,常熟把城鄉生活污水治理作為改善區域生態環境的重點和難點來突破,開展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在全國率先試點農村分散式生活污水治理PPP項目,全市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達99.5%,沿江一公里區域3446戶居民生活污水實現100%收治。
2018年,常熟編制沿江生態經濟圈規劃,在全市域范圍內形成以鐵黃沙半島為核心的沿江生態經濟圈,以虞山、尚湖為主的生態核心圈,以昆承湖、沙家浜、南湖為主的生態涵養圈,同步推進望虞河、海洋涇、常滸河三條綠色廊道建設,構建由三大生態圈和三條綠色廊道組成的“三橫三縱”市域大生態格局。
從治水實踐到流域共治,臨江有親水步道,可觀潮漲潮落;江灘有生態濕地,可迎冬遷候鳥;城內有美麗河湖,可享詩意生活,可觀可感的場景,是常熟長江大保護成果的生動注腳。
從“處一隅”到“謀全局”
常熟北部、瀕臨長江,15.02平方公里的常熟新材料產業園,是全球產業鏈最長、聚集度最高的氟化學工業園區,園區內近60家企業,大多是用水大戶。2021年11月,產業園通過省級驗收,成功創建全省首批節水型工業園區。
用水與節水,看似矛盾對立的二元,在這座產業園實現和諧共生。密碼就藏在一張“扇面”里。
從空中俯瞰,產業園錯落有致的廠區里,一把由方格拼成的巨型“扇面”鑲嵌其中。這是產業園的水處理生態濕地中心,5.9萬平方米的區域內,調節池、垂直流濾床、生態塘、表面流、飽和流濾床等,通過物理、化學、生物協同作用凈化低濃度廢水,日處理規模達4000立方米。
用水大戶扎堆,卻遵循節水優先原則,這張“扇面”里暗藏的,不僅是一座產業園兼顧發展與保護的“秘密武器”,更是常熟統籌生產與生態的獨特思考。
治一隅,勝一隅。然而,獨善一隅未必能謀定全局。在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生態環境的全局性效應正越來越顯著。常熟的雄心絕不止于一隅。于是,從沿江到全域,一陣陣轉型升級之風勁吹常熟大地。
結合產業用地更新“雙百”行動,落實“一圖一表一方案”,促進落后產能淘汰退出,完成拆舊簽約5463畝、拆除3149畝,原地盤活8783畝;建立綠色制造體系示范企業培育庫,推薦申報國家級、省級綠色工廠(產品)21家,引導企業綠色高效發展。
聚焦重點區域、重點產業鏈條、重點企業,精準招商;數字經濟、氫燃料電池、人工智能、海洋經濟等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全方位、多層次融入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大局,加快推進“蘇州·中國聲谷”片區、蘇州高鐵北城片區等“六大重點片區”建設,助力城市能級不斷提升。
一場場綠色賦能、向“新”而行的產業轉型,為常熟沖破了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增長迷思,為綠色可持續發展找尋到清晰的出路。
遠眺常熟經濟技術開發區的望江大道,陽春三月,櫻花滿枝,而這條大道的美,不光是繁花入眼,更來自于一路的繽紛炫目——
路一側的江南印象商業街人流攘攘,煙火氣十足;拔地而起的文體中心功能齊全,氣勢不凡;體育公園、廉政公園、生態公園如三顆明珠緊密相伴,增光添彩;抬眼觀瞧,新經濟總部大廈熠熠生輝,“蘇州·中國聲谷”遙遙相望……
誰承想,昔日這條望江大道沿線,重化工企業密集“布陣”,砂石、建材碼頭繞岸排開,通江河道沿線低效落后產能連點成線。
2020年,常熟經開區對轄區隆晟工業坊內31家能耗高、效益低等問題日益突出的水洗企業實施清退,引進生命健康、5G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同年,“蘇州·中國聲谷”橫空出世,重大項目紛至沓來,成為常熟沿江經濟板塊上的新名片。
常熟市委副書記、市長秦猛說,常熟將始終圍繞構建綠色發展的創新美業目標,傳統產業抓轉型,新興產業提增量,特色產業謀變量,讓“綠”與“富”的共贏在常熟成為現實。
從“山水最江南”
到“招待十六方”
江蘇常熟中華鱘救護中心就在江邊。
這里有一名剛滿30歲的“魚爸爸”嚴御誠,他會幫魚按摩、改造魚池、設置科普課堂。“很多時候都是好心的漁民送來擱淺的瀕危魚類,我救治好它們,再為前來參觀學習的孩子們講述救護魚兒的故事。”在嚴御誠看來,這是一種傳承,希望守護野生動物、保護長江的精神能夠永遠傳遞下去。
極危物種青頭潛鴨在常熟昆承湖濕地嬉戲逗留,7000余畝蘆葦、水草、楊樹等自然生長植物群落,216種鳥類,62種魚類,96種濕地植物,58種浮游生物……每一個在常熟沿江“安家”的生物,都成了這里最好的“環評師”。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讓常熟這座千年古城素有“世上湖山、江南福地”的美譽。
近年來,常熟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速推進美麗常熟建設,繪就一幅“青山如黛、碧水如鏡、藍天常在、凈土豐饒”的水韻江南新畫卷。
常滸河、海洋涇、鹽鐵塘與長江邊灘之間,有一塊27.93平方公里的區域被稱為“問村小流域”。通過水系連通及農村水系綜合整治、生活污水收治、美麗鄉村建設,實現河湖基本功能全面恢復、生態空間基本修復、水環境質量有效改善、管護機制提質增效。
從單條河道整治轉變為集中連片治理,“問村小流域”基本實現流域內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優化配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及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展現出小橋流水、粉墻黛瓦、碧水繞村、古香古韻的江南詩畫水鄉風貌。
這片生態小流域所在的李袁村,是常熟“六美集大美”發展理念落地成景的典型樣本。
串聯海虞、梅李、碧溪等沿江三鎮(街道),常熟以生態匠心建成“兩湖兩線”特色田園鄉村跨域示范區長江沿線典范。全域推進的“千村美居”工程,四年來共建成“千村美居”村莊3041個,累計建成各級各類美麗鄉村3456個,美麗鄉村建成率達73%。
一城山水,自在生活。
8個字道出了常熟這座城市人與山水、文化最深度的共鳴。人以城為“家”,城以人為“本”。生態常熟不僅讓發展更有溫度,也讓幸福更具質感。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生態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當綠色成為城市的主色調,常熟未來的發展圖景已“綠意盎然”。這片“山水最江南”的熱土,正“擺開八仙桌、招待十六方”,向“城市合伙人”發出熱忱的“春天之約”。
常熟市委書記周勤第表示,常熟將堅決貫徹“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工作總基調,以打造更高品質“江南福地”和“美麗常熟”建設為目標,努力實現江與人、江與城的“雙向奔赴”,描繪“六美集大美”、山水人城和諧相處的嶄新生態畫卷。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焦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