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為全國勞動人事審判提供“蘇州樣本”
2023-04-29 11:48:04來源: 蘇州日報

□蘇報記者 王小兵


(資料圖片)

蘇州,改革開放前沿的經濟強市、用工大市,用工備案人數超過540萬,居江蘇全省首位。如何讓蘇州成為勞動者就業創業的首選城市?如何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3件案例獲評“中國社會法十大影響力事例”、《最高人民法院公報》等全國性典型案例,6件案例入選全省法院勞動人事爭議審判、“根治欠薪”等典型案例。蘇州勞動法庭,作為全國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的專業化勞動法庭,自2021年7月16日揭牌成立以來,傳承“蘇工蘇作”精神,不斷擦亮勞動人事審判品牌,努力打造權益保護的展示窗口、規則探索的實踐基地、專業化審判的試點平臺,進一步強化勞企“雙保護”司法理念,助力蘇州最優營商環境建設,為構建和諧穩定勞動關系提供強有力的司法保障,為全國法院勞動人事審判工作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蘇州樣本”。

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蔡紹剛表示,蘇州法院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引領,進一步強化“雙保護”司法理念,統籌處理好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和維護企業健康發展的關系,有力促進勞企利益平衡狀態下的依存共贏。

改革創新,不斷健全完善專業勞動人事審判機制

唯有不斷創新勞動人事爭議審判工作機制,才能為全面保護勞動權益,依法規范勞動秩序提供更好的司法保障。

為鼓勵基層法院創新,創建全市法院勞動人事審判示范項目,蘇州兩級法院研究出臺全國法院系統建設專業化勞動法庭的首個規范文件——《蘇州勞動法庭建設三年規劃(2021—2023年)》,將服務大局要求、基層首創精神與高校理論研究有機結合,全面推動勞動人事審判體制機制改革與品牌特色構建,已初步培育形成10個示范項目。

只有推動審判機構專門化、審判人員專職化、審判工作專業化,才能精準回應司法新需求。蘇州中院將各基層人民法院勞動人事爭議案件歸口由一個審判業務部門審理,根據近年來收案情況,在10家基層人民法院分別遴選2至4名專職審判人員辦理一審案件,形成30人規模的專審隊伍,再在專審隊伍中擇優遴選專審人員組建勞動人事審判專業研究會,建立勞動人事審判人才庫,依托“四庭協同”機制,加強交叉領域的學習研討。同時,蘇州中院與中國人民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高校簽約共建教學研究實踐基地,與中國社會科學院法學研究所共建蘇州勞動法治實踐和研究基地,構筑蘇州勞動人事審判理論實務研究新陣地。

為提高勞動爭議案件審判的效率和專業化,蘇州中院積極探索刑事民事行政勞動爭議“三審合一”機制,制定出臺《關于建立勞動爭議案件立案、審判、執行工作協調配合機制的實施意見(試行)》,在全市法院開辟案件快立、快審、快執“綠色通道”,切實降低勞動者申請財產保全的“門檻”,強化調解與裁判內容的可執行性,有效提高勞動債權實際執行到位率。

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從來都不是一場獨角戲,而是一首合奏曲。蘇州中院廣泛凝聚合力,推動建立多元化解紛平臺,與市仲裁院進一步完善“裁審銜接”工作機制,加強裁審銜接、統一裁審尺度。深化與市委政法委、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市司法局、市仲裁委共同構建的勞動人事爭議“六方聯動”化解機制,形成了多位一體的工作協同平臺、分層遞進的糾紛預防化解體系,促使大量勞動爭議在源頭、在訴前及時妥善化解,有效降低了當事人維權支出和社會關系的修復成本。

雙向保護,合理平衡勞企雙方利益

和諧有序的勞動關系,事關廣大勞動者和企業切身利益,事關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

蘇州勞動法庭自成立以來,堅持“雙保護”司法理念,依法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與維護企業正當發展利益并重。一方面,著力保護勞動者權益,依法支持勞動者關于勞動報酬、解雇保護、社保待遇等方面的合理訴求,讓勞動者充分享有奮斗回報、享受發展成果,最大程度激發勞動創造力,贏得發展優勢。另一方面,依法保護企業用工自主權,維護企業生產經營秩序與正當發展利益。

周某是一家紡織公司的員工,在一次下班途中與張某發生交通事故,張某負主要責任,周某負次要責任。經過交警部門調解,由張某賠償周某誤工費等相關費用,后周某被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認定為工傷,傷殘等級十級。于是,周某向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請求某紡織公司支付其停工留薪期工資、一次性傷殘就業補助金等費用。仲裁委裁決后,這家紡織公司不服,便起訴到法院。法院依法支持因第三人侵權造成人身損害并構成工傷的周某,在獲得侵權人誤工賠償的同時,享受停工留薪期間工資。

蘇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劉冬梅表示,該案判決勞動者可以兼得停工留薪期工資和誤工費,同時也厘清了兩者關系,充分保障工傷職工合法權益,既有力促使企業依法為勞動者投保以分散職業風險,也切實防止侵權第三人由此逃逸法律責任,對于處理因第三人侵權引發的工傷保險待遇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蘇州勞動法庭成立以來,依法維護了11000余名勞動者權益,為他們撐起了司法“保護傘”。同時,積極回應農民工維權訴求,聯動推進勞動爭議全程調處、快速審理和實質性化解,審結欠薪案件9080件,標的額達8.27億元。

依法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不是縱容勞動者侵害企業的利益,企業的合法利益同樣也需要依法平等保護。

為最大限度挖掘職工勞動績效、強化勞動管理,蘇州一家玻璃公司在公司內部實施“末位淘汰制”和調崗制度,對于排名靠后的10%進行降職處理。戴某是這家公司的包裝股課長,但年度考核排名倒數第五名,被公司進行降職處理,職務工資由1500元調整至700元。戴某不服,便將公司告上了法院,要求公司支付工資差額及未足額支付工資而被迫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法院依法支持了用人單位對考核排名靠后的員工進行調崗調薪,保障企業用工自主權。該案的辦理注重了勞企雙方利益平衡,對今后如何在法律框架內把握用人單位的自主經營權與自主管理權的范圍及尺度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為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護航經濟高質量發展,全市兩級法院還妥善處理競業限制糾紛案件,協同吳中區人民法院設立高科技領域競業限制法律問題調研點,有效平衡商業秘密保護與人才自由流動之間的關系,維護市場主體創新發展利益。此外,全市兩級法院還不斷增強對勞動人事爭議虛假訴訟及“勞動碰瓷”案件的敏感性與識別應對能力,規制勞動領域不誠信行為,推動構建規范有序的用工環境和訴訟秩序。自蘇州勞動法庭成立以來,精準識別虛假訴訟案件11件,移送犯罪線索1條涉11人。

積極應變,為新型用工模式審判規則輸出“蘇州方案”

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和平臺經濟、共享經濟的飛速發展,新興產業加快培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各類新經濟新業態在帶來外賣配送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網絡主播等新就業形態、新就業機會的同時,也使企業管理模式、用工模式發生根本轉變,對傳統勞動法律體系、社會保障政策提出了新課題。

面對紛繁復雜的勞企關系調整期,蘇州勞動法庭自成立以來便認真履職、大膽創新,積極探索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的審理和化解機制,在全國率先制定涉新就業形態從業人員民商事案件歸口審理規則,加強對類型化案件和新型法律問題的研究,加快推進審判思維、機制、方式迭代升級,及時把有效平衡勞企雙方利益、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權益、規范引導新模式健康發展,努力創造更多在全國叫得響、立得住、推得開的勞動爭議審判“蘇州經驗”。

某公司系外賣配送服務商,負責吳江步行街站點的配送業務,為了規避風險,小蒙面試成功后,該公司為了規避風險,引導小蒙下載App,注冊成立所謂的“個體工商戶”,后小蒙在送餐過程中與貨車相撞受傷,因為申請工傷,小蒙與某公司發生了分歧。

在審理中,蘇州市吳江區人民法院經抽絲剝繭,從協議簽訂形式、協議權利義務內容、實際履行情況等出發,認定無法體現騎手的真實意思表示,并回歸對勞動關系的實質探求,從騎手入職、考勤、接單、薪資、評價等各環節重點考查平臺管理公司對于騎手的指揮、管理與監督因素,認定上述因素具備勞動關系“強從屬性”特征,故判決小蒙與某公司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蘇州勞動法庭對該案判決予以維持。

蘇州勞動法庭副庭長沈軍芳介紹,上述這起案件的判決,對處理新就業形態勞動用工情形下的勞動關系確認糾紛具有典型意義,該審判案例入選“2021年度中國社會法十大影響力事例”,為全國新型用工模式提供了“蘇州審判樣本”,在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成為靈活就業領域勞動者權益保障熱議話題,受到代表委員的充分肯定。

以“小案例”凸顯“大守護”,蘇州勞動法庭在全國率先發布8個涉外賣配送員、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網絡主播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典型案例,在全國范圍內及時作出司法裁判回應,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維權提供了指引,也給有意規避用工風險的平臺打了“預防針”,從而引導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得到最高人民法院和社會各界好評。

與此同時,蘇州中院還出臺《關于充分發揮勞動審判職能服務保障穩就業的十二項措施》,會同市交通運輸局等八部門聯合制定出臺《關于做好蘇州市快遞員群體合法權益保障工作的實施意見》,引導平臺企業與勞動者就勞動報酬、工作時間、勞動保護等建立制度化、常態化溝通協調機制,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合法勞動權益。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LV推出充氣夾克多少錢?lv是什么檔次?
  • 三星手機業務換帥是哪一年?三星手機為什么撤出中國?
  • 股票配資是什么意思?個人做股票配資違法嗎?
  • 數據中心機房是干什么的?idc機房主要用于哪些工作?
  • 周樂偉接班董明珠真的嗎?格力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嗎?
  • 小米技術委員會厲害嗎?米家是不是小米旗下的公司?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