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環球關注:譚雅玲:“天下大亂”是去美元化還是強美元化?
2023-04-24 12:43:40來源: 新經濟學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者:譚雅玲,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獨立經濟學家

近期兩個信息值得關注。其一是日本共同社報道,七國集團(G7)國家正在考慮對幾乎所有物品實施出口禁令,以此作為加強對俄羅斯制裁的新舉措。其二是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表示,在國際貿易中放棄使用美元結算轉而使用本國貨幣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隨即印度和孟加拉國決定放棄在雙邊貿易中使用美元,改用本國貨幣交易。

一段時間以來,俄羅斯被制裁是國際焦點,但俄羅斯是抵制或去美元化的主體清晰,進而隨著新興經濟體、中東產油國乃至歐洲加緊嘗試創新跨境支付結算機制、簽署雙邊貨幣協議以及推動外匯儲備多元化,全球去美元化步伐提速趨勢備受關注,但是否適宜似乎也存在疑惑。對此,美國財政部長耶倫承認,美國對俄羅斯和其它國家實施的經濟制裁,可能危及美元的主導地位。但未來數字美元將是夯實美元地位的新局面。上述這些表現,尤其在全球經濟與金融多樣性不對稱的一盤散沙局面之下,去美元化或是偽命題,反之強美元化則是美國國際利益與美元信譽之立足,去美元化“天下大亂”存在規劃和戰略不容忽略,甚至更具有謀略全局之長遠意圖。

一方面是去美元化短期性,情緒化與系統性缺失非對稱缺少工程系統難以持續。尤其是美元匯率主導全球匯率乃至資產和商品格局依然不變,甚至美元報價輻射范圍與勢力是加強版,而非收縮或減弱勢頭,進而去美元化應是市場輿論化的偽命題,這種情緒或對策的局限與短暫風險是市場潛在危機局部性或不良因素之重。目前美元體系健全與完整無可非議,市場側重的美元外匯儲備下降至59%依然是一支獨大不變,更加之全球結算體系美元占比在42%-95%之間。即使新興市場貨幣雙邊結算意愿存在,但雙邊貨幣的對標價格權衡必須掛靠美元指數的參數,畢竟所有貨幣對標美元之錨是無法改變事實與體系關聯的現實。相比較,雙邊貨幣結算意愿或在美元貶值主導趨勢下的升值期則充滿壓制經濟與貨幣代價之危及。然而,美聯儲加息已經導致美元基準利率上到5%,未來加息意愿并未排除,預計美元基準利率進一步上調為5.5-6.25%具有很大可能,這是美國財政需求的必然關聯,而非美國通脹指數唯一參考。尤其目前美國債務問題緊迫,雖然加息加大債務壓力,但相比較財政與貨幣協調配合才是美國渡過債務風波的關鍵一環,經濟好起來不僅是財力來源,也是美元信心的底氣,更是美國經濟基礎的現實抗力與魄力。因此,當下去美元化的抵制與煽動情緒為主,操作時機恰好位于本幣升值期是關鍵,更是不容忽略的潛在風險。

相比較,目前主要外貿為主的貨幣結算嚴重忽略金融市場與體系的結構與機制將是重大風險隱患,這類似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導火索狙擊泰銖時期的現象。當時泰國政府因為缺失外匯儲備,無法管理貨幣匯率,因此突發奇想實行浮動制匯率的改革舉措,即以市場供求主導的變動方式采取泰銖匯率管理模式。如果一個經濟體不是很強大,且本幣又不是國際可兌換貨幣,這很容易在浮動制的匯率遭受很大的投機沖擊和炒作刺激,特別是被熱錢利用與發揮。泰國實行浮動制匯率并非不是不想使用美元,而是當時泰國政府只能選擇浮動制匯率,外匯儲備不足沒有美元、泰銖不是國際化貨幣,所以泰國政府如果調控泰銖匯率必須動用外匯儲備,在國際市場買賣美元調節,但當時泰國已經沒有外匯儲備,根本無法控制泰銖匯率。而泰銖浮動制匯率就是通過市場對本國貨幣的供求來決定本國貨幣的匯率,事實則是泰國金融系統整體不健全并較脆弱, 所以當時投機大鱷索羅斯之流趁機大量賣出泰銖使得泰銖大幅貶值而構成金融危機貨幣失控局面。加之當時泰國銀行也欠許多外債,為了還債的金融機構大量的賣出泰銖換回美元還債,這就更加速了泰銖崩潰。這段歷史發人深省的貨幣被動虛假受創與本質無法控制失控之教訓慘痛至極。目前去美元化與上述景象相似,無奈美元霸權機制,本幣強行結算方式并非是解決問題的路徑,反之是顛覆本幣的風險。因為美元貶值到升值的轉換將加大新興市場貨幣由升到貶的必然關聯,進而投機為主的追逐套利將可能存在潛在狂拋本幣的可能,系統無法節制將是風險致命點和危機爆發點。

另一方面是強美元長期性,覆蓋率與設計性系統優勢不弱反強全方位對標競爭。其中關注重點在于2022年美元強勢升值的蘊意與結局。第一點是美元升值針對去美元化明朗,貨幣價值是美元地位與信心的重要標志,美元指數從96點升值至114點幅度達18%,但美元支付使用、結算儲備、貿易投資占比有所維持且增強,這使得去美元化的情緒受制明顯。而美元經濟并未損失,反之由于組合拳應用靈活而巧妙,美國經濟衰退假象迷惑市場美元真實認知與識別判斷。期間我國人民幣走勢從8月開始加快貶值節奏,人民幣在岸匯率中6.8元直線和快速破7元關口直至7.32元。由此,2022年8月我國經常項下跨境人民幣結算量為10042億元,而到10月該項目人民幣結算為8993億元,人民幣貶值不利結算與當前人民幣升值利于結算參考預警值得反思,2022年人民幣在岸匯率從6.30元貶值至7.32元或是人民幣結算不利因素不容忽略的條件。目前人民幣升值過度偏激人民幣潛在結算風險參考需要理性和專業邏輯,投機操作預知未來才是關鍵因素側重。第二點是伴隨俄烏沖突的石油、能源或天然氣供需矛盾,美元因素引起的異常發揮是值得關注的重點。其中包括美國對俄羅斯石油禁令,但美國依然購買俄羅斯石油,并且不顧俄羅斯盧布令而使用美元交割,美元威力與信譽依舊。第三點是美元勢力范圍擴張性的全方位視野,其不僅僅局限金融,反之擴張全球板塊輻射力則是強美元最重要的判斷依據。尤其英國倫敦與美國紐約國際金融中心不相上下,市場表面上是倫敦強勢崛起,但實際上是紐約退讓心機設計,其中英國退歐或是焦點應用與配合重點。目前英鎊已經成為歐洲獨立貨幣,甚至是全球貨幣格局第三位,加之倫敦金融資質與地位崛起鮮明而搶眼,但是倫敦金融市場所有價格不用英鎊報價,所有金融資產與商品價格均以美元報價為主。這足以表明美元勢力強大和英鎊隨從服從之次。

由此考量思考的重點:新興市場貨幣雙邊結算舉措的短期化或是無法撼動美元長期化強美元的現實,目前雙邊貨幣缺少資質、系統或不可兌換模式是最大的弊端,這并不足以使貨幣兌換或互換長期化,甚至具有短中期風險更值得提防。目前發達國家優勢在于全球化格局主導,需求端的控制是決定新興市場供給端的關鍵,經濟主次關系清晰可見。同時發達國家貨幣體系優勢更是金融健全性和完整性的保障體系,籃子貨幣機制與美元指數系統依然是全球資金、資產、商品主導體系。反之新興市場所有國家均是本幣形式,貨幣不可兌換資質將是難以發揮去美元化的先決條件與軟肋短板風險,貨幣沒有價值體系的價格(匯率)條件是去美元化短期情緒的驗證之點與現實之困。2022年1-10月市場強勢美元是矚目焦點,進而外匯市場抵御美元升值是新興市場貨幣代價所在。據統計,美元升值令新興市場財政與外匯儲備壓力巨大,更多國家每天都要耗費20億美元左右的外匯儲備支撐本幣匯率。據估計全年這些國家共消耗3790億美元外匯儲備,外匯儲備減少與美元儲備不足是本幣結算方式的不得已,或許并不存在去美元化意圖與能力。2022年全球范圍內的新興市場包括發展中國家36種貨幣貶值10%,其中斯里蘭卡盧比和阿根廷比索貨幣貶值幅度超過20%。隨著主要國家本幣跌至創紀錄低位,從上述兩國到巴基斯坦、智利等主要新興經濟體通脹的飆升令貨幣與經濟惡性循環嚴峻。預計新興市場主要國家可能存在真危機的可能,而目前歐美銀行風波并不是危機可能,強勢美元是所有不確定性滋生重要誘因和受制因素,反之脆弱的新興市場貨幣的不健全是致命所在,目前去美元化只是只是在暴露自己短板被攻擊的可能,而非可以實現去美元化,這是一個偽命題。

透過上述分析,我們應該警覺去美元化過程浪費自己時間與精力的風險,尤其目前世界經濟與國際金融依然是發達國家為主的格局與勢力時代,新興市場國家擺正自己姿勢和抓緊應對舉措是務實或有效風險之舉,目前尚不具備改變格局與機制的時機與條件。只有新興市場自身強大才是去美元化順勢而為的進程,并非炒作或投機應對去美元化簡單之策。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LV推出充氣夾克多少錢?lv是什么檔次?
  • 三星手機業務換帥是哪一年?三星手機為什么撤出中國?
  • 股票配資是什么意思?個人做股票配資違法嗎?
  • 數據中心機房是干什么的?idc機房主要用于哪些工作?
  • 周樂偉接班董明珠真的嗎?格力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嗎?
  • 小米技術委員會厲害嗎?米家是不是小米旗下的公司?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