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報記者 徐蘊海
腳下青石壘壘,古道厚重滄桑;身畔大河湯湯,船舶南來北往。站在蘇南運河吳江段的古纖道上,眼前一派繁忙景象。
“今年春節過后,日均船舶流量在800到1000艘。”吳江區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工程科副科長張奇告訴記者。自從完成三級航道整治后,蘇南運河吳江段的通航能力翻了一番,水上運輸量突飛猛進。
(相關資料圖)
這是熟悉的大運河,航運文化曾流淌在祖祖輩輩的血脈中;這是新鮮的大運河,智慧通航正奔向生機勃勃的未來。
近40年歷經3次大整治
通航能力躍升至千噸級
蘇南運河吳江段的古纖道屬于京杭大運河松陵道,以前既是纖道,也是河岸,同時也被當作驛道,是當地重要的一條水陸兩用通道。
張奇介紹,在20世紀80年代,青石壘就的古纖道一度坍塌。此后吳江航道部門在實施航道養護工程中,陸續把沿岸殘留的大青石搜集到一起,重新修筑了長約1800米、寬約3米的古纖道。
為滿足日益增長的水路運輸需求,2007年7月,蘇州實施蘇南運河蘇州段三級航道整治工程。通過整治,吳江段航道拓寬至90米,最高可通行1000噸級船舶,通航能力整整提高一倍,為構建連通滬蘇浙皖、通江達海的高等級航道網邁出關鍵性的一步。“從今年2月以來的數據看,船舶流量恢復比較快,大型集裝箱船明顯增多。”張奇說。
張奇介紹,為了保護古纖道遺址,整治過程中特意將航道中心線向古纖道對面河岸偏移,使古纖道的老駁岸盡量遠離主航道,避免受過往船舶的影響。古纖道下方預留了泄水孔,可以起到泄洪作用。
事實上,蘇南運河蘇州段的航運大整治可以追溯至1987年。
蘇州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發展計劃科科長蔣玉軍介紹,蘇南運河是京杭大運河上貨運量最大、船流密度最高的河段之一,其中蘇州段全長81.5公里,占蘇南運河總里程的三分之一。自改革開放以來,蘇南運河蘇州段共進行了3次大規模整治。第一次整治在1987年至1992年,為解決運河通過環城河對城市建設、沿線環境、文物等不利影響,省、市籌資8000余萬元,在蘇州城西、城南橫塘至寶帶橋按四級航道標準開鑿新運河;第二次整治在1992年至1998年,投資7億元對運河其他未達四級標準的航段由五級升至四級標準,運河全線通航500噸級船舶;第三次整治工程于2007年啟動,在原四級航道基礎上整治提升為三級航道,分為吳江段和蘇州市區段兩個項目實施,至2014年12月基本建成,整治后可通航千噸級船舶,通航能力實現了第三次飛躍。
據統計,近五年來,蘇南運河蘇州段交通量持續增長,最大斷面年通過量達41.1萬艘次、2.84億噸;蘇州內河集裝箱運輸呈現快速增長,從2018年的1.88萬標箱,增長到2022年的14.15萬標箱。
目前,蘇申外港線江蘇段三級航道整治工程還在進行中,該航道起于吳中區寶帶橋,終于昆山與上海交界處,是連通京杭大運河與黃浦江的重要水運通道。工程于2019年4月開工建設,工程內容包括整治航道29.4公里、改建橋梁5座,建成后同樣可達到千噸級船舶通航要求。其中航道項目已于2021年12月24日完成交工驗收;橋梁項目中,屯村大橋于2021年7月21日完成交工驗收,目前在建的有郭巷大橋、屯浦大橋,高墊大橋即將開工。
貨運碼頭改造提升
多式聯運內河向洋
蘇南運河蘇州段孕育了獨具魅力的吳地文化,也貫穿著蘇州從古至今的經濟發展。邁入新發展階段,以京杭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為引領,蘇州正在統籌運河沿線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探索高質量發展的新路徑。
2023年2月8日,蘇州市政府辦公室發出“關于印發京杭運河蘇州段沿線貨運碼頭整合改造提升實施方案的通知”,明確從2023年4月至2025年11月期間,要對京杭運河蘇州段沿線現有的72家貨運碼頭進行整合提升,最終形成約45家碼頭的全新布局,同時要通過實施碼頭標準化建設、專業化改造,大力發展多式聯運,推進京杭運河航運轉型提升。
緊鄰鐵路蘇州西站,利用江蘇(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沿京杭運河岸線規劃建設的白洋灣中港池碼頭已先行示范。江蘇白洋灣口岸運營有限公司場站部副總經理陳杰介紹,中港池碼頭年設計作業能力為6.8萬標箱,碼頭長200米、寬50米,平均水深3.2米,設置了兩個1000噸級集裝箱船泊位,可以滿足一艘124TEU或者2艘84TEU集裝箱船靠泊作業。中港池碼頭還與上海港信息服務平臺無縫對接,為發展“公鐵水”多式聯運、提升江蘇(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集疏運能級、把白洋灣作業區建成京杭大運河沿線乃至全國領先的現代化示范港口打下了堅實基礎。
通過采用上港集團TOPS自動化碼頭操作系統,中港池碼頭作為現代化集裝箱智慧碼頭的優勢十分明顯。上海漢唐航運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從事內河集裝箱集疏運業務的航運企業,自2022年12月8日中港池碼頭開始試運營,該公司便在此開通了上海港外高橋航線,預計到今年3月底,碼頭吞吐量將完成3969標箱。該公司蘇州辦操作部副經理黃偉告訴記者,只要事先在系統上做好備案,車子開到碼頭后,系統可智能識別車號、一路自動抬桿,同時系統會自動給出箱位編號,指引司機將集裝箱落放到位。提箱也是如此,全程不需要人工,“原來要排隊、手工填單、找箱子,起碼要十幾分鐘,現在從車子開進碼頭到抵達集裝箱庫位地點只要兩三分鐘,效率大大提高。”
陳杰介紹,今年3月,中港池碼頭新開通了太倉港航線,接下來還準備拓展CCA業務,將內河港與遠洋港連接、內河航線延伸至遠洋航線。對此,航運企業已未雨綢繆。黃偉介紹,目前上海漢唐航運有限公司在白洋灣碼頭有3條駁船在運營,一周開三四班,計劃今年下半年增加船舶的投放數量,最終要形成“天天班”,甚至一天兩班,預計全年要完成2萬到3萬標箱的運輸量。而且,該公司還在開工新建6艘河海直達船,預計今年年底將投入蘇南地區航線服務。
生態護岸智慧運營
“新航道”駛向“四美運河”
“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是蘇南運河航運轉型升級的方向所在,為打通“生態、發展”雙循環,蘇州正在通過實施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推動“城河共榮、景河共生”。
作為京杭運河江蘇段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蘇州段整治總里程81.5公里,主要建設內容包括護岸提升、航道疏浚、橋梁改建、錨地和服務區提升、導助航設施提升、智慧運河工程、應急執法保障基地、文化標識、沿線綠化、橋梁亮化美化等。
繼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示范區先導段(白洋灣至石湖景區段)于2020年9月24日率先完成后,蘇州段工程項目已于2022年全面開工建設,截至2023年2月累計完成7699萬元,占概算投資的24.6%,預計2023年年底主體工程全部完工。
蘇州市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工程管理科科長王淮介紹,目前各分項工程正在穩步推進:航道工程已完成生態加固護岸2283米,完成疏浚34.5萬立方米;綜合提升及航運文化標識增設工程,水上服務區、錨地綜合提升工程基本完成;平望執法基地應急車庫主體建成;智慧運河工程航道外場感知項目現已進入試運行階段;尹山大橋改建工程已開始橋梁上部結構施工。
作為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的具體任務之一,提高碼頭企業綠色發展水平、加強碼頭揚塵管控已初見成效。經過一年多時間整治,吳江港口發展有限公司管轄的碼頭已經“脫胎換骨”。該公司負責人鄭金銘介紹,原來碼頭堆場是露天的,圍墻只有1.5米高,現在堆場頂上覆蓋網片,水泥整體澆筑的新圍墻高達8米,有效抑制揚塵飄散;原先貨物卸載到碼頭后用鏟車運送,現在使用皮帶機輸送,全封閉施工,揚塵大大減少;原先碼頭上的水直接流入運河,現在全部接入市政管網,避免污染運河水質。“各方面都達標了,作為經營者,信心、底氣也足了。守著這條大運河,我們對前景充滿信心。”鄭金銘說。
蔣玉軍表示,對蘇南運河蘇州段“新航道”的未來藍圖,可以用“四美運河”來概括,即航運設施盡顯綠色生態之美、航運設備盡顯低碳環保之美、航運組織盡顯高效順暢之美、航運服務盡顯人文智慧之美。
據悉,隨著京杭運河綠色現代航運綜合整治工程建設的全面推進,今年包括蘇州段在內的京杭運河江蘇段全線電子航道圖將全面建成,基本建成智慧航道。按計劃,到2025年,運河航運轉型提升將取得明顯成效,與2020年相比,運河貨物通過量增長25%以上,運河集裝箱運輸量力爭增長100%;碼頭粉塵污染綜合防治率達100%,航道沿線可綠化區域綠化率100%,船舶污水實現零排放。
注:CCA協議(Connected Carrier Agreement,關聯承運人協議/二程船協議),是指大船接小船的一種運輸方式,一般適用于大海港轉運到內陸港。同時,根據該協議,出口貨物在內陸碼頭港報關后,通過駁船的方式運至上海港再裝船出口,報關放行可在屬地完成,而不是傳統意義上在口岸報關放行。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焦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