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工業級3D打印設備龍頭企業湖南華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曙高科”,688433)正式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掛牌上市。該公司由知名3D打印科學家許小曙博士于2009在湖南長沙創立,目前許小曙及其兒子為該公司實際控制人。
根據上市公告書,本次IPO華曙高科公開發行股票4143.2253萬股,發行價格為26.66元/股,募集資金總額為11.05億元,凈額為10.23億元。據此前披露,公司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增材制造設備擴產項目、研發總部及產業化應用中心項目、增長制造技術創新(上海)研究院建設項目。
上午盤中最高漲幅超過50%,截至4月17日收盤,華曙高科股價為30.90元/股,上漲15.90%。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華曙高科專注于工業級增材制造設備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提供金屬(SLM)增材制造設備和高分子(SLS)增材制造設備,并提供3D打印材料、工藝及服務。據介紹,公司已開發20余款設備,并配套40余款專用材料及工藝,正加速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醫療、模具等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華曙高科是全球極少數同時具備3D打印設備、材料及軟件自主研發與生產能力的增材制造企業,銷售規模位居全球前列,是我國工業級增材制造設備龍頭企業之一。其擁有產品和服務所對應的完整知識產權體系,自主開發了增材制造設備數據處理系統和控制系統的全套軟件源代碼,是國內唯一一家加載全部自主開發增材制造工業軟件、控制系統,并實現SLM設備和SLS設備產業化量產銷售的企業。
該公司擁有國家發改委批復的增材制造領域工程研究中心——高分子復雜結構增材制造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工業級3D打印系統” 成為工信部首批智能制造試點示范項目,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全國增材制造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單位,牽頭或參與制定了10項增材制造技術國家標準和6項行業標準。
根據披露公告,公司除面向國家重大需求,推動航空航天領域高端制造能力突破外,與中國一汽、濰柴動力、鋼研集團等企業推動汽車、材料等領域的產業升級;與湘雅醫院等深入開展3D打印數字化醫療應用。同時,公司設立美國華曙、歐洲華曙,實施國際化發展戰略,與巴斯夫、寶馬、美國捷普等建立合作關系。
華曙高科在2022年實現營業收入4.57億元,和上年同期相比(同比)增加36.67%;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918.22萬元,同比減少15.52%。此外,經初步測算,預計2023年1-3月營業收入區間為8500.00萬元至10000.00萬元,同比變動幅度為9.27%至28.55%;預計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區間為1374.71萬元至2024.96萬元,同比變動幅度為-25.99%至9.01%。
本次發行前,美納科技合計控制華曙高科56.89%的表決權;本次發行后,美納科技合計控制51.20%的表決權。實際控制人為許小曙和許多父子。
許小曙現年68歲,為知名的3D打印技術的領軍人物和企業家。其于1982年獲湘潭大學計算機科學專業碩士學位;1986年赴美深造,隨后的4年在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大學主修應用數學、副修材料科學,獲得博士學位,在此期間同時擔任助理研究員。在美國焊接研究所(AWI)工作7年后,許小曙進入工業界,先后在美國Trilogy公司、DTM、3D Systems公司、Solid Concepts公司擔任技術總監等職務。
2008年,許小曙回到國內擔任湘潭大學特聘教授,并于第二年創立美納科技和華曙高科。
3D打印或增材制造是以三維模型數據為基礎,通過材料堆積的方式制造零件或實物的工藝。不同于傳統制造業機械加工的減材制造,3D打印通過對材料自下而上逐層疊加的方式,將三維實體變為若干個二維平面,大幅降低了制造的復雜度,具有快速加工形狀復雜零部件、縮短產品研發周期、材料利用率高等特點,市場前景廣闊。
3D打印起源于19世紀末的美國,并在20世紀80年代得以發展和推廣。根據研究增材制造行業的咨詢機構Wohlers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受疫情影響,全球增材制造產值127.58億美元,同比2019年增長7.51%,受疫情影響增速有所放緩。而經過30多年發展,增材制造產業正從起步期邁入成長期,整體來看近年來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根據Wohlers預測,到2025年增材制造收入規模較2020年將增長2倍,達到298億美元,到2030年將增長5.6倍,達到853億美元。
其中,全球工業級增材制造設備銷量(指面向工業且銷售售價在5000美元或更高的機器)從2012年的6千余臺增長至2021年的2.6萬余臺,年復合增長率14.45%。
華曙高科此前在公告中表示,中國增材制造行業相對歐美國家起步較晚,在經歷了初期產業鏈分離、原材料不成熟、技術標準不統一與不完善及成本昂貴等問題后,當前中國增材制造已日趨成熟,市場呈現快速增長趨勢。但總體而言,增材制造行業整體發展時間較短,技術成熟度還不能同減材、等材等傳統制造技術相比,同時由于單臺設備價格和耗材單位售價較高,應用成本相對較高,應用領域范圍及深度均有限,目前處于產業化應用的初步階段。
根據Wohlers統計數據,截至2021年末,中國工業增材制造設備安裝量市場占比10.60%,為全球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市場。
不過,值得持續關注的是,目前增材制造所使用的核心零部件激光器、振鏡目前多數采購自美國、德國等。華曙高科稱,隨著國產振鏡和激光器的研制成功及性能提升,目前已實現部分進口替代,公司已可提供設備零部件完全國產化替代方案。但總體而言,核心零部件的高端市場仍主要被少數國外企業占有。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焦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