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世界熱議:金融穩定風險持續,IMF下調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至2.8%
2023-04-12 05:37:31來源: 界面新聞

2023年4月10日,美國華盛頓特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集團2023年春季會議的標志。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表示,由于對全球銀行體系以及利率上升或迫使銀行減少放貸的擔憂,世界經濟面臨越來越大的放緩風險。

此前不久,全球銀行業剛經歷了持續數周的動蕩。這期間美國兩家銀行倒閉,瑞士信貸在瑞士政府的斡旋下被瑞銀集團收購。最近幾周,對銀行擠兌波及整個金融體系的擔憂有所減弱,但對更多銀行倒閉和貸款標準收緊可能減緩全球經濟產出的擔憂仍然存在。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其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IMF將其對2023年的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從1月時的2.9%略微下調至2.8%,相比一年前預測的3.4%更是大幅下調。該機構還預計,全球經濟2024年將增長3%,此前預期為3.1%。

自今年年初以來,日本、德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速預期皆被下調。當時IMF還表示全球經濟衰退很有可能避免。

但最近幾周,IMF和世界銀行都發出警告稱,全球經濟正面臨長期停滯的風險。IMF預計未來五年全球經濟的增速將徘徊在3%左右,為1990年以來最弱的中期增速預期,“目前預計,世界經濟不會在中期恢復至疫情之前的增長率。”

IMF表示中期增長前景疲軟,一方面反映了中國和韓國等經濟體在實現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后增速相對放緩,同時也體現出全球勞動力增長放緩以及地緣政治分裂,后者如英國脫歐和俄烏沖突等。

“疲軟的前景反映出降低通脹所需的緊縮政策立場、近期金融狀況惡化帶來的影響、俄烏沖突持續以及日益嚴重的地緣經濟分裂,”展望中寫道。

從地區細分來看,IMF預計美國經濟今明兩年將分別增長1.6%和1.1%,相比1月時的預期分別下降了0.2和0.1個百分點。

歐元區今年有望增長0.8%,相比此前預期上調0.1個百分點;預計明年將增長1.4%,相比此前預期下調0.2個百分點。但英國今年將可能萎縮0.3%,將是七國集團(G7)和二十國集團(G20)中表現最差的。

與此同時,IMF預計中國經濟今明兩年將分別增長5.2%和4.5%,與1月時的預期持平。印度今明兩年將分別增長5.9%和6.3%,比此前預期分別下調了0.2和0.5個百分點。俄羅斯經濟在2022年萎縮了2.1%后將在今年實現0.7%的擴張。

該機構警告稱,2022年影響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似乎持續至了2023年,比如各國央行為抑制通脹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債務水平高企同時財政緩沖有限,大宗商品價格飆升,俄烏沖突導致的地緣經濟分裂,以及中國經濟的重新開放等,但現在在這些原有問題的基礎上又加上了新的金融穩定問題。

“金融部門的壓力可能會放大并蔓延,通過融資條件的急劇惡化削弱實體經濟,并迫使央行重新考慮其政策路徑,”IMF表示。

銀行倒閉揭示了許多主要經濟體的鷹派貨幣政策的潛在后果。中央銀行為了降低頑固的高通脹而提高利率,這一舉措正在傷害負債累累的公司和國家政府。

“硬著陸,尤其對發達經濟體而言,已經成為一個更大的風險。決策者可能面臨艱難的取舍,一方面要在降低粘性通脹的同時保持經濟增長,此外還要維持金融穩定,”IMF在報告中寫道,前路坎坷,“圍繞世界經濟前景的迷霧變得更濃了?!?/p>

該機構預計,隨著能源價格下降,今年全球總體通脹率將從2022年的8.7%降至7%。但不包括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本在內的核心通脹預計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下降。

在大多數情況下,IMF預計整體通脹不會在2025年之前恢復至目標水平。

2023年4月10日,美國華盛頓特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集團2023年春季會議的標志。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周二表示,由于對全球銀行體系以及利率上升或迫使銀行減少放貸的擔憂,世界經濟面臨越來越大的放緩風險。

此前不久,全球銀行業剛經歷了持續數周的動蕩。這期間美國兩家銀行倒閉,瑞士信貸在瑞士政府的斡旋下被瑞銀集團收購。最近幾周,對銀行擠兌波及整個金融體系的擔憂有所減弱,但對更多銀行倒閉和貸款標準收緊可能減緩全球經濟產出的擔憂仍然存在。

在其最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IMF將其對2023年的全球經濟增速預期從1月時的2.9%略微下調至2.8%,相比一年前預測的3.4%更是大幅下調。該機構還預計,全球經濟2024年將增長3%,此前預期為3.1%。

自今年年初以來,日本、德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速預期皆被下調。當時IMF還表示全球經濟衰退很有可能避免。

但最近幾周,IMF和世界銀行都發出警告稱,全球經濟正面臨長期停滯的風險。IMF預計未來五年全球經濟的增速將徘徊在3%左右,為1990年以來最弱的中期增速預期,“目前預計,世界經濟不會在中期恢復至疫情之前的增長率。”

IMF表示中期增長前景疲軟,一方面反映了中國和韓國等經濟體在實現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后增速相對放緩,同時也體現出全球勞動力增長放緩以及地緣政治分裂,后者如英國脫歐和俄烏沖突等。

“疲軟的前景反映出降低通脹所需的緊縮政策立場、近期金融狀況惡化帶來的影響、俄烏沖突持續以及日益嚴重的地緣經濟分裂,”展望中寫道。

從地區細分來看,IMF預計美國經濟今明兩年將分別增長1.6%和1.1%,相比1月時的預期分別下降了0.2和0.1個百分點。

歐元區今年有望增長0.8%,相比此前預期上調0.1個百分點;預計明年將增長1.4%,相比此前預期下調0.2個百分點。但英國今年將可能萎縮0.3%,將是七國集團(G7)和二十國集團(G20)中表現最差的。

與此同時,IMF預計中國經濟今明兩年將分別增長5.2%和4.5%,與1月時的預期持平。印度今明兩年將分別增長5.9%和6.3%,比此前預期分別下調了0.2和0.5個百分點。俄羅斯經濟在2022年萎縮了2.1%后將在今年實現0.7%的擴張。

該機構警告稱,2022年影響世界經濟的主要力量似乎持續至了2023年,比如各國央行為抑制通脹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債務水平高企同時財政緩沖有限,大宗商品價格飆升,俄烏沖突導致的地緣經濟分裂,以及中國經濟的重新開放等,但現在在這些原有問題的基礎上又加上了新的金融穩定問題。

“金融部門的壓力可能會放大并蔓延,通過融資條件的急劇惡化削弱實體經濟,并迫使央行重新考慮其政策路徑,”IMF表示。

銀行倒閉揭示了許多主要經濟體的鷹派貨幣政策的潛在后果。中央銀行為了降低頑固的高通脹而提高利率,這一舉措正在傷害負債累累的公司和國家政府。

“硬著陸,尤其對發達經濟體而言,已經成為一個更大的風險。決策者可能面臨艱難的取舍,一方面要在降低粘性通脹的同時保持經濟增長,此外還要維持金融穩定,”IMF在報告中寫道,前路坎坷,“圍繞世界經濟前景的迷霧變得更濃了?!?/p>

該機構預計,隨著能源價格下降,今年全球總體通脹率將從2022年的8.7%降至7%。但不包括波動較大的食品和能源成本在內的核心通脹預計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下降。

在大多數情況下,IMF預計整體通脹不會在2025年之前恢復至目標水平。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LV推出充氣夾克多少錢?lv是什么檔次?
  • 三星手機業務換帥是哪一年?三星手機為什么撤出中國?
  • 股票配資是什么意思?個人做股票配資違法嗎?
  • 數據中心機房是干什么的?idc機房主要用于哪些工作?
  • 周樂偉接班董明珠真的嗎?格力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嗎?
  • 小米技術委員會厲害嗎?米家是不是小米旗下的公司?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