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今日看點:25億噸之后,大慶還有多少油?
2023-03-27 10:49:08來源: 紅星新聞

25億噸之后,大慶還有多少油?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大慶油田還能穩產多久?”

這樣的疑問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

就會在大慶人耳邊響起

卻也從一個側面印證了石油對于國家

對于我們這座城市的重要意義

劉為強 攝

3月26日,累計生產突破25億噸的消息讓世人的目光再一次聚焦大慶油田,但不可避免的,有人也會心存疑慮:“開采出25億噸后,大慶油田是不是就快枯竭了?”畢竟石油是不可再生資源,采出了25億,地下就意味著少了25億。

事實上,當大慶油田原油產量攀上5000萬噸時,就有人有這樣的疑問。但大慶石油人遵循客觀規律,依靠科技創新,用原油5000萬噸以上連續27年高產穩產,原油4000萬噸以上連續12年持續穩產,原油3000萬噸以上連續8年穩產的硬核戰績拉直了問號。

當然,過去的成功,不代表將來也會成功,但起碼給了我們一定的信心,也證明了“大慶還是大慶”!

那25億噸之后

大慶還能開采多少年?

“百年油田”到底能不能實現?

這不僅是歷史之問

更是時代之問、未來之問

也是全體大慶人乃至全國人民關心的問題

未來存在很多變數

任何人都無法給出百分之百確定的回答

但我們可以試著從不同角度

來看看

大慶油田在生產25億噸原油之后

面臨的形勢以及發展潛力

或許能從中找到一些答案

(一)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第一方陣前列

梳理發展脈絡,總結發展經驗,明晰自己在國內“坐標系”,這是一個企業、一個地區、一座城市發展邁向更高層次的必由之路。

開發近64年的大慶油田,油氣產量在全國油氣田中處于何種位置?

2022年,我國原油產量歷經6年后再次達到2億噸以上。這其中,中國石油集團公司產量占國內原油總產量的比例達52%,大慶油田3000萬噸原油產量,占中國原油產量的約15%,有力支撐了全國原油產量“大盤”。

大慶油田川渝流轉區塊合深4項目施工現場(韓京 攝)

再分析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延長石油的各大油氣田公布的2022全年的油氣產量當量后,可以看出:

穩居中國第一大油氣田的是長慶油田,去年油氣產量當量首次突破6500萬噸,天然氣年產量更是史詩性突破500億立方米,不但刷新了國內新紀錄,更創造了非常規油氣藏開發的中國奇跡,以油氣產量當量排名全球第13位。

作為我國陸上最大油田,大慶油田國內外油氣產量當量連續20年保持在4000萬噸以上。按此計算,大慶油田目前是第二大油氣田,處于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第一方陣前列,依然是我國重要油氣生產基地。

(二)剩余資源量依然是“江河湖海”

油氣田要想長遠發展

有兩個必不可少的條件

首要的一個就是資源基礎,得有油氣待勘探、待開發,說白了就是手里得有“糧”’;

另一個條件就是技術。油氣資源是客觀存在的,但沒有相應的技術就可能找不到,即使找到了,也不一定能從地下幾千米的油藏中采出來。

由采油三廠工藝研究所自主開發的安全生產管理控制系統實現井下作業施工的無死角監督(馬克 攝)

那開發64年、采出25億噸原油后

大慶油田手里還有多少“糧”?

大慶作為世界級特大型砂巖油田,資源稟賦不僅具有得天獨厚的豐富性、多樣性,而且具有復雜的非均質性。這種非均質性,增大了開采的難度,也蘊含著巨大的潛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進攻的主要方向。雖然大慶累計產油達到25億噸,長垣油田采收率已超過50%,創造了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但剩余資源量可以說依然是“江河湖海”。

無論是大慶油田的歷史抑或是國際石油領域的勘探開發歷程都告訴我們,隨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升和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往認為無法開采的能夠開采了,越來越多的儲量轉化為現實的產量。

上世紀50年代,美國著名石油地質學家哈伯特提出“鐘形曲線”規律。認為任何地區的石油產量總是從低到高,在達到最高點的峰值后,產量將不可避免地下降。然而,隨著美國頁巖油氣革命的推進,二疊紀盆地強勢崛起,產量從谷底回升甚至超越了巔峰時的水平,打破了“鐘形曲線”定律,給石油業界帶來重大啟示,再次證明“石油在地質學家的腦海里”。

大慶非常規勘探開發也是如此。大慶非常規油氣勘探具有自己獨特的地質特征,一直以來不是勘探開發的對象。在世界上沒有成功先例的情況下,大慶油田勇闖“無人區”,非常規勘探獲重大戰略突破,成為“百年油田”的重要資源支撐。

盡管頁巖油開發困難重重,但我國陸相頁巖油革命呈燎原之勢,新疆吉木薩爾、大慶古龍、勝利濟陽三個國家級示范基地陸續啟動建設。數據顯示,中國石油2022年的頁巖油產量達到312萬噸,較2018年增長了2.9倍。

采油一廠加速推動數字技術與生產經營業務融合(馬克 攝)

(三)靠科技把更多的油 “趕”出來

油田開發必然經歷產量上升、產量穩定、產量下降的生命周期,老油田穩產難度日益加大已是不爭的事實。

開發規律不可逆轉,但經過努力,可以讓遞減慢一點,采收率高一點。這就要靠科技把更多的油從地層里“趕”出來。

大慶油田科研人員在研究川渝探區勘探開發方案(韓京 攝)

在大慶油田勘探開發研究院實驗中心,有一幅對蘇聯薩瑪特洛爾油田、羅馬什金油田與大慶油田開發效果的對比圖。產量顯示,前兩者分別在油田開發第10年、第20年前后達到峰值,隨后產量“掉頭”回落,進入快速下滑期。而同是陸相砂巖油田的大慶油田,則在油田開采25年之后達到峰值,產量至今仍保持穩中緩降的曲線。

數據的對比雖然無聲,卻充滿力量。

采收率是決定油田開發生命期的重要指標。大慶油田歷經多年開采開發,根據不同階段油藏開發的實際特點,在提高采收率技術上不斷取得新突破。

從零起步,從無到有,大慶油田三次采油技術已領跑全球,登頂世界石油科技發展的制高點。

采氣分公司(儲氣庫分公司)數字化運維中心儀表檢定室人員在檢查旋進漩渦流量計精度(王延路 攝)

聚焦聚驅后剩余油開采這一油田開發世界級難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大慶油田首席技術專家程杰成帶領團隊研發出“堵、調、驅”相結合高效四次采油技術,實現了在世界范圍內大規模礦場試驗提高采收率首次突破12%大關,開創了世界四次采油技術的先河。

經過十年嘔心瀝血,2020年底,井下油水分離注采順利通過驗收,目前正在開展工業性試驗。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德民期待著它推廣應用,“引發一場全球老油田高含水停產井復采的大變革。”

(四)打造油、氣、新能源三足鼎立格局

能源企業必須實現轉型升級,才能在未來競爭中不被淘汰。

大慶油田以“一穩三增兩提升”目標布局落子:實現原油3000萬噸高質量穩產,天然氣增、非常規增、新能源增,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發展質量效益。這既是目標也是路徑,契合國家戰略、順應發展大勢、堅定歷史擔當。

新能源成為大慶油田未來接續力量的新動能。大慶油田首個風力發電工程正有序推進,大慶油田朝熱R3-U1-H1地熱井現場鉆機轟鳴,由大慶油田和深圳新能源研究院共同建立的新能源聯合研發中心揭牌……大慶油田加快布局和發展新能源業務,加快建設千萬千瓦級“風光氣儲氫”一體化示范基地,開創“多能互補、綠色發展”新格局,推動“一油獨大”向“多能互補”的重大轉變。

大慶油田潼深4井試采凈化站(韓京 攝)

川渝探區流轉區塊捷報頻傳。大慶石油人矢志不渝擒“氣龍”,繼合川氣田合深4井獲得重大突破之后,目前,他們正全力以赴推進合深4區塊開發先導試驗項目的現場施工,同時做好潼深4井、合深6井等試采井和德頁1井等預探井的各項工作,為川渝流轉區塊天然氣上產奠定堅實基礎。

“走出去”步伐不斷加快。繼在去年全年外部市場收入首次突破200億元的基礎上,今年同比增長53.7%,完成年度總指標的53.9%,進一步拓展生存發展空間。

盡管頁巖油、新能源、川渝、塔東正處在黎明破曉、加速奔跑的階段,但也都嶄露了“尖尖角”。

今日 “小荷已露尖尖角”還愁看不到“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嗎?按照規劃,大慶油田力爭到2035年,形成油、氣、新能源三足鼎立發展格局;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基業長青、百年發展,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現代化百年油田。

大慶油田星火水面光伏現場1(韓京 攝)

原油穩產有如登山,越高越陡、越攀越難。對于大慶油田來說,生產25億噸原油之后,這“登山”難度更大。但黨和國家對能源安全高度重視,黑龍江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集團公司黨組科學決策,因時應勢,地企攜手打造更造更為緊密的“命運共同體”,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薪火相傳,打造了一支頑強拼搏、敢打硬仗、勇創一流的鐵人式員工隊伍……當下的大慶油田,可以說是“天時、地利、人和”,已呈現出進位爭先之勢。

當好標桿旗幟,建設百年油田。對25億噸這個歷史新紀錄的凝視和思考,是為了25億之后走得更有信心、更有雄心、更加精彩,更好地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給大慶“三個城市”建設帶來更強有力的支撐,給百姓帶來更多福祉。或許有一天資源會枯竭,但枯竭并不等于終結,隨著科技創新力度不斷加大,接續力量不斷充實,一個更加美好的百年油田等待我們共同見證。

(大慶日報)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LV推出充氣夾克多少錢?lv是什么檔次?
  • 三星手機業務換帥是哪一年?三星手機為什么撤出中國?
  • 股票配資是什么意思?個人做股票配資違法嗎?
  • 數據中心機房是干什么的?idc機房主要用于哪些工作?
  • 周樂偉接班董明珠真的嗎?格力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嗎?
  • 小米技術委員會厲害嗎?米家是不是小米旗下的公司?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