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國內唯一新冠抗體藥已停產:商業化8個月后騰盛博藥主動叫停
2023-03-25 10:59:19來源: 澎湃新聞

·“公司正在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溝通,在完成所有監管要求后,將在適當的時候撤回緊急使用授權(EUA)申請,并會與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進一步溝通,在2023年第三季度完成監管機構的各項要求后,撤回生物制品許可申請(BLA)。”

3月24日,騰盛博藥(2137.HK)發布公告。


【資料圖】

3月24日,騰盛博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Brii Biosciences,2137.HK,以下簡稱“騰盛博藥”)發布公告稱,決定停止生產旗下控股子公司騰盛華創醫藥技術(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騰盛華創”)研發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聯合治療藥物安巴韋單抗注射液(amubarvimab,BRII-196)及羅米司韋單抗注射液(romlusevimab,BRII-198)。

“公司已決定結束新冠中和抗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治療項目,將會把資源重新轉向核心項目:乙肝病毒(HBV)項目、產后抑郁癥(PPD)和重度抑郁癥(MDD)項目。這一決定是基于不斷演變的新冠疫情趨勢和相關政策的更新,包括美國衛生與公眾服務部(HHS)計劃于2023年5月結束新冠疫情國家緊急狀態和公共衛生緊急狀態(PHE),以及醫藥合同定制研發生產企業(CDMO)對藥物相關情況的長時間觀察。”公告表示。

“公司已決定結束新冠中和抗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治療項目”。

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治療藥物是中國首家也是目前唯一獲批的自主知識產權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聯合治療藥物。2021年12月,該藥物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批準的注冊申請;2022年3月,安巴韋單抗和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又獲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批準,納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2022年7月,騰盛博藥官網宣布,長效新冠中和抗體安巴韋單抗和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在中國商業化上市;2023年1月,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重癥病例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中,安巴韋單抗和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被推薦為抗新冠病毒療法。

原騰盛博藥大中華區總裁兼總經理羅永慶是帶領完成這款聯合療法的快速注冊獲批、GMP核查通過及成功商業化上市的功臣,在去騰盛博藥之前,他是前吉利德中國區總經理。

羅永慶曾在2022年表示:“根據全球3期臨床試驗數據,使用該新冠中和抗體藥物患者的死亡風險降低了80%。全球多個獨立實驗室開展的活病毒及嵌合病毒試驗顯示:從全球3期臨床試驗數據來看,這一聯合療法對目前中國主要流行的奧密克戎亞型BA.2活新冠病毒變異株及以往所有廣受關注的新冠病毒變異株均保持中和活性。”

2022年9月,騰盛博藥宣布,羅永慶辭去公司執行董事、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職務,以及騰盛博藥子公司騰盛華創的首席執行官職務。之后,羅永慶履新云頂新耀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執行董事。

注冊——納入診療方案——上市

騰盛博藥成立于2017年,2021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主要業務領域是針對中國及全球重大感染性疾病,如乙型肝炎、COVID-19、人類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多重耐藥 (MDR) 或廣泛耐藥性 (XDR) 革蘭氏陰性菌感染,以及其它具有重大公共衛生負擔的疾病,如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開發創新療法。

據悉,2020年3月31日,騰盛博藥與清華大學、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達成合作,宣布共同推進針對新冠病毒的全人源單克隆中和抗體的研究、轉化、生產和商業化。此后三方成立合資公司騰盛華創,并由清華大學醫學院、清華大學全球健康與傳染病研究中心與艾滋病綜合研究中心主任張林琦教授領銜研發BRII-196和BRII-198新冠中和抗體。

2021年12月,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應急批準騰盛華創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聯合治療藥物安巴韋單抗注射液及羅米司韋單抗注射液注冊申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官網表示:根據《藥品管理法》相關規定,按照藥品特別審批程序,進行應急審評審批,批準上述兩個藥品聯合用于治療輕型和普通型且伴有進展為重型(包括住院或死亡)高風險因素的成人和青少年(12—17歲,體重≥40kg)新型冠狀病毒感染(COVID-19)患者。其中,青少年(12—17歲,體重≥40kg)適應癥人群為附條件批準。

此次獲批是基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支持的ACTIV-2(NCT04518410)的3期臨床試驗,包括847例入組患者的積極中期及最終結果。最終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能夠降低高風險新冠門診患者住院和死亡風險80%(中期結果為78%),具有統計學顯著性。截至28天的臨床終點,治療組為零死亡而安慰劑組有9例死亡,并且其臨床安全性優于安慰劑組。同時,無論早期即開始接受治療(癥狀出現后5天內)還是晚期才開始接受治療(癥狀出現后6至10天內)的受試者,住院和死亡率降低均顯著降低,這為新冠患者提供了更長的治療窗口期。

2022年3月,安巴韋單抗和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獲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批準,納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九版)》;2022年7月,騰盛博藥官網宣布,長效新冠中和抗體安巴韋單抗和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在中國商業化上市,是這一聯合療法正式開啟商業化的重要里程碑。

在定價方面,當時的騰盛博藥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騰盛華創首席執行官羅永慶曾表示,這款藥的價格要綜合考慮劑量、藥物經濟學價值等多方面因素,目前該藥的使用劑量是“1000毫克加1000毫克,總共是兩千毫克,是目前國內外所獲批的中和抗體療法里面最高的一個劑量。”

羅永慶介紹,在海外,同類中和抗體藥物的商業模式是采取政府采購的模式,每人份的定價大約在1500美元到2000美元。目前在中國的定價是少于美國的采購價格,基本上在1萬人民幣以內。

3月24日的公司公告寫道:“繼2022年7月安巴韋單抗和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商業化上市后,騰盛博藥已基本將該藥物的全部適銷產品銷售到中國25個省份的358家醫院,獲得收入約人民幣5,160萬元。作為我們確保人道主義援助和協助控制疫情爆發承諾的一部分,公司在該抗體藥物商業化上市前,已向中國多達21個城市的22家醫院捐贈了近3000人份的抗體用于緊急救治。”

2023年1月,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診療方案(試行第十版)》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重癥病例診療方案(試行第四版)》中,安巴韋單抗和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被推薦為抗新冠病毒療法。

主動決定停產

“公司正在與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溝通,在完成所有監管要求后,將在適當的時候撤回緊急使用授權(EUA)申請,并會與中國NMPA進一步溝通,在2023年第三季度完成監管機構的各項要求后,撤回生物制品許可申請(BLA)。公司預計,未來無論在中國或美國以及其他地區,都不會再從該聯合療法中產生可觀收入。”3月24日的公告表示。

3月24日,騰盛博藥公布了2022年度業績:年收入由零增加至人民幣5160萬元的主要原因是安巴韋單抗╱羅米司韋單抗聯合療法在中國的商業化。歸屬母公司凈虧損人民幣4.84億元,虧損同比減少88.37%,基本每股收益為-0.67元。  

公司2022年度其他收入為人民幣1.079億元,與2021年度的9900萬元相比,增加人民幣890萬元或9.0%。該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全球發售后銀行及現金結余增加導致銀行利息收入增加人民幣3070萬元。該增加有部分被來自中國政府補助的收入減少所抵銷。

在研發支出方面,騰盛博藥2022年度研發開支為人民幣4.406億元,與2021年的4.946億元相比,減少人民幣5400萬元或10.9%。減少的主要原因是新冠項目相關的第三方承包成本減少。該減少部分被公司臨床試驗持續開發的員工成本增加所抵消。

“2022年,我們實現了多個重要臨床、商業化和企業發展的里程碑,進一步增強了公司代表患者利益,應對重大公共衛生挑戰的整體地位。”騰盛博藥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洪志博士表示:“展望今年(2023),我們將繼續致力于在中國開發乙肝功能性治愈療法,以及在美國開發針對產后抑郁和重度抑郁的潛在首創療法,為推進這兩項首要臨床開發項目奠定穩定基礎。此外,在我們豐富的傳染性疾病和中樞神經系統疾病產品組合中,我們期待繼續促進全新的一流合作伙伴關系,同時將我們成熟的內部研發能力應用到公司戰略塑造和定位上,以實現公司的長期增長和成功。”

除首要的HBV和PPD與MDD臨床項目外,騰盛博藥及其合作伙伴正在推進一條由十余種差異化療法組成的豐富產品管線,包括焦慮障礙和重度抑郁癥、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多重耐藥(MDR)和廣泛耐藥(XDR)革蘭氏陰性感染,及非結核分枝桿菌(NTM)肺病。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LV推出充氣夾克多少錢?lv是什么檔次?
  • 三星手機業務換帥是哪一年?三星手機為什么撤出中國?
  • 股票配資是什么意思?個人做股票配資違法嗎?
  • 數據中心機房是干什么的?idc機房主要用于哪些工作?
  • 周樂偉接班董明珠真的嗎?格力集團是世界500強企業嗎?
  • 小米技術委員會厲害嗎?米家是不是小米旗下的公司?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