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全球資訊:“老十家”長盛基金換帥,大股東原董秘升任董事長能否扭轉“掉隊”局面
2023-03-15 21:58:11來源: 北京商報

從2月國元證券辭去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董事會秘書職務后,胡甲的去向終于在近日揭曉。3月14日,長盛基金發布公告稱,公司原董事長高民和因工作調整原因離任,由胡甲擔任公司董事長。同日,長盛基金原總經理周兵也因個人原因離任,由董事長胡甲暫代總經理一職。在發展近24年時間里,長盛基金的公募基金管理規模一直難破千億,且在“老十家”中常年“掉隊”。新任董事長的到來,能否扭轉長盛基金當前所處困境,也成為業內關注的重點。


(相關資料圖)

迎新任“掌門人”

長盛基金在近日迎來新任“掌門人”。3月14日晚,長盛基金發布公告稱,公司原董事長高民和因工作調整原因于3月13日離任,由胡甲新任公司董事長。

公開資料顯示,胡甲曾任安徽省財政廳農業財務處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安徽省信托投資公司滁州證券營業部總經理,國元證券滁州、銅陵等多地營業部總經理,市場營銷總部副總經理,營銷經紀總部副總經理、總經理,總裁助理兼經紀業務管理總部總經理,總裁助理兼證券信用總部總經理,總裁助理兼總裁辦公室主任,董事會秘書,執行委員會委員。

中證協信息顯示,胡甲于2004年2月在中證協登記,執業機構為國元證券,職業崗位為一般證券業務,當前登記狀態仍為正常。換言之,胡甲在證券行業的從業經驗已近20年。

此前在2023年2月20日,國元證券發布公告稱,胡甲因工作調整原因,申請辭去公司執行委員會委員、董事會秘書職務,但辭職后仍擔任國元證券黨委委員。彼時,國元證券稱,胡甲在公司擔任執行委員會委員、董事會秘書期間恪盡職守,勤勉盡責,在公司信息披露、規范運作、文化建設、投資者關系管理及提高公司ESG治理水平等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公司的持續健康發展和規范運作做出了重要貢獻。

3月13日同時,長盛基金原總經理周兵也因個人原因離任,由董事長胡甲代任總經理。針對同日兩位高管離任的具體原因,北京商報記者發文采訪長盛基金。長盛基金對此回復稱,“高民和先生作為責任股東國元證券提名的人選,他離職的原因是工作變動;周兵先生個人原因離職,具體說是身體原因”。

對于胡甲上任后的發展戰略,長盛基金也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新任董事長上任后,一是抓投研,繼續加強公司的投研體系建設,鞏固并提高產品業績;二是強化市場體系建設。通過公司資產配置能力和服務客戶能力的不斷提升,滿足居民日益多樣化的財富管理需求。而在履新長盛基金董事長的同時,胡甲也發布致辭稱,“非常榮幸能夠加盟長盛基金”。

管理規模長期“掉隊”

長盛基金官網顯示,其成立于1999年3月26日,公司注冊資本為2.06億元,第一大股東為國元證券,持股占比41%,實際控制人為安徽省國資委。

成立于1999年的長盛基金,是國內首批10家公募基金公司“老十家”的成員之一,但近年來,長盛基金卻在管理規模上持續“掉隊”。縱觀長盛基金近24年發展歷程,無論是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或非貨基規模,均未突破過千億元關口。

數據顯示,1999-2005年期間,長盛基金的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排名仍在前10名左右徘徊;往后十年,長盛基金的基金管理規模逐步和“老十家”其余成員拉開距離,2015年末的總規模排名已跌至41名,為489.52億元。至2018年末,長盛基金的總規模排名進一步跌至66名,基金管理總規模縮水至268.25億元。

同花順iFinD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長盛基金的基金管理規模為634.95億元,非貨基管理規模則為451.23億元,是當前“老十家”中唯一一家非貨基規模未過千億元的機構,其非貨基規模在數據可取得的185家基金管理人中排名第69。同期,“老十家”中非貨基管理規模最高的為華夏基金,達7068.36億元,即使是在其余九家機構中排名末位的大成基金的最新非貨基規模也達1653.8億元。

此外,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末,長盛基金旗下共有69只基金(份額合并計算,下同),有56只產品的合并規模不足10億元,其中包含49只產品規模不足5億元,13只產品規模不足1億元。

在深圳中金華創基金董事長龔濤看來,長盛基金作為老牌券商系公募,基金管理規模未能有大突破,究其原因,可能由幾方面因素導致。首先,是非貨基產品規模較小。其次,是產品表現參差不齊,部分基金經理任職年限不足3年,管理經驗明顯不足。而同花順iFinD數據也顯示,截至當前,長盛基金旗下共有22名基金經理,基金經理平均年限為6.18年,僅有4名基金經理在公司的任職年限超10年,任職不足5年的基金經理有15人。

未來將堅持股債均衡發展

針對上述問題,龔濤還補充道,“長盛基金原掌門人系財務系統出身,市場拓展能力不強,原公司董事長高民和曾經是國元證券的財務負責人,原總經理周兵是銀行系出身,曾經是香港中銀國際的財務部經理。兩任掌門人均出身財務系統,業務拓展經歷有限”。

正如龔濤所言,公開資料顯示,周兵曾任中國銀行總行綜合計劃部副主任科員、香港南洋商業銀行內地融資部副經理、香港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企業財務部經理等職,在2017年3月26日至2021年7月21日曾任長盛基金董事長,并在2021年6月17日擔任公司總經理。而高民和則曾任國元證券綜合辦公室主任、計劃財務部經理、總會計師(財務負責人)等職。

龔濤認為,長盛基金新任“掌門人”胡甲是從一線營業部一步一步拼殺出來的,有著近20年經紀業務經驗,市場拓展能力或強于前者。從此次長盛基金的“換帥”充分說明國元證券已經意識到長盛基金在市場拓展方面的不足,畢竟業績表現平平但管理規模一直保持穩定的基金不在少數,而長盛非貨基金管理規模一直下滑或輸在營銷條線。

財經評論員郭施亮也提到,董事長更換是否會對過去的管理模式作出改變需要看新領導的執行力與管理風格。但管理規模掉隊,可能與多年來業績表現不突出、缺乏爆款產品打造或者王牌基金經理的培養有關,或者需要轉變營銷模式、調整戰略思維,才能更好適應新的市場環境發展。

從產品業績來看,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14日,在長盛基金旗下數據可取得的93只產品(份額分開計算,下同)中,有57只基金近一年的收益率告負,占比超六成。若拉長時間至近三年來看,66只基金中有58只產品的近三年收益率為正。

如何扭轉產品業績表現和規模“困局”無疑已成為長盛基金的當務之急。“這次換帥是國元證券對于長盛基金發展路線的一次調整,重點放在產品銷售管理上面,是期望扭轉頹勢的積極努力,作為旁觀者仍然更希望長盛基金能雙管齊下,打造培養穩固盈利的投研團隊,創造更好的投資業績。”龔濤如是說道。

長盛基金則表示,公司仍將繼續按照董事會制訂的“十四五”規劃發展,努力打造成為致力于客戶財富增長的值得托付的優秀基金公司。按照規劃,實施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強化固收類業務競爭優勢,完善對權益基金的側翼保障功能;第二階段堅持股債均衡發展,并以權益類基金為突破口實現全面提升。

北京商報記者 李海媛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房貸延期需要手續費嗎?房貸延期怎么辦理?
  • 網貸逾期了可以協商延期嗎?網貸延期最長多久?
  • 山東棗莊女子銀行存100萬5年后剩1塊錢 銀行存款丟失案例如何處理?
  • 吳亦凡關聯公司僅剩1家存續 明星塌房違約金能賠得起嗎?
  • 華爾街英語學費可以退嗎?培訓機構不退費去哪里投訴?
  • 全國首例證券集體訴訟案宣判 康美藥業訴訟多少人起訴?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