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熱點 > 正文
世界快資訊丨FOMC加息升溫+出口、CPI數據不及預期,中證醫療連跌6周,恒科指單周跌逾10%,港股倒車接人還是行情結束?
2023-03-10 18:45:43來源: 有連云

受外圍市場下挫擾動,今日(3月10日)A股三大指數延續頹勢,滬指跌超1%破30日均線,創業板盤中沖高回落,表現相對強勢,低位股仍較為活躍,逾10股漲超10%。

板塊方面,汽車服務、貴金屬、計算機應用、CRO等板塊漲幅居前,汽車整車、一體化壓鑄、6G、旅游等板塊跌幅居前。

行業表現來看,今日31個申萬一級行業盡墨,醫藥生物、計算機、電力設備表現相對領先,汽車行業受降價潮擾動回調明顯,位居行業漲跌幅末位,其次是建筑材料、家用電器、鋼鐵。


(資料圖片)

近期市場公布多項經濟數據,整體來看,基建地產數據符合預期,出口、CPI等數據低于預期,部分順周期板塊可能承壓,市場對于經濟復蘇“弱現實”的預期或提升

據美國有關部門數據統計,截至3月4日當周的美國首次申請失業金救濟人數激增2.1萬人,達到21.1萬人,創下去年10月初以來的五個月最大單周增幅。此數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國就業市場或在降溫,市場對于未來大幅加息的預期也有所放緩。但從美股昨日的高開低走也可以看出,資金對此仍存在分歧,或許今夜的2月非農數據會給市場更多的答案。

縱觀本周市場表現,渤海證券指出,市場本周呈現一定盤整過程。就市場展望而言,市場將迎來經濟數據的驗證,繼續強調基本面對中期行情的支撐,短期的調整仍未改變市場的中期趨勢,這為投資者的進一步加倉提供機會。

下面具體來看今天的行情復盤。

【市場熱點回顧及解讀】

截至收盤,滬指跌1.4%,深成指跌1.19%,創業板指跌0.1%。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合計8096億元,較上一日放量約530億元。寧德時代成交額77.22億元居首,浪潮信息、比亞迪、中航電測成交額居前。

從個股表現來看,A股市場739只個股上漲,4285只下跌,74只持平,兩市股票跌多漲少,賺錢效應極差。

主力資金動向上,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計算機、電子、醫藥生物等凈流入居前;凈流出方面,有色金屬、汽車、銀行等流出居前。

【ETF全知道熱點盤點】今日重點聊聊醫療、港股互聯網這兩個板塊主題的交易和基本面情況。

一、【醫療ETF(512170)】

今日醫藥醫療板塊午后脈沖回落,疫苗、CRO概念是拉升主力。中證醫療指數一度漲超1%,而后逐級回落,最終微漲報收。截至收盤,中證醫療指數周跌2.21%,日線收出六連陰,連續6周下跌!

兩市規模最大醫療ETF(512170)今日逆市收漲0.2%,午后一度沖漲超1%,全天成交3.52億元,較昨日略有放量。場內全天維持高溢價,顯示買盤資金仍然熱情。

資金面值得重點關注。行情數據顯示,截至3月9日收盤,醫療ETF(512170)已連續14日獲資金凈申購,累計吸金超13.42億元;從近一個月數據來看,最近20日內醫療ETF(512170)有18日獲資金凈買入,增倉超15億元。醫療ETF(512170)最新基金規模超180億元,穩居A股規模最大醫藥醫療類ETF。

同期,杠桿資金也加快布局腳步。上交所最新公布數據顯示,醫療ETF(512170)昨日融資買入額達6545萬元,最新融資余額超4.25億元,再創年內新高!

方正證券指出,公共衛生防控擠兌影響正在逐漸退去,2023年疫苗批簽發批次回暖,HPV疫苗、乙型肝炎疫苗、脊髓灰質炎疫苗、水痘疫苗、五聯苗等多個重要品種批簽發呈現大幅增長。

對于CRO板塊后市,華安證券認為,醫藥行業政策持續改善,創新藥景氣度提升,帶動CXO板塊信心提振,有望迎來估值修復回升。

財信證券研報指出,自年初以來,既往因公共衛生壓制的醫療需求持續回升,院內手術量(如因公共衛生防控后延的擇期手術)迎來回彈,院外消費醫療也有望回溫。院內需求方面,我們看好與可擇期進行的診療活動相關的、具備自主創新能力的醫療器械研發平臺化廠家;院外需求方面,在全民健康意識增強、人均收入持續增多背景下,我們關注公共衛生防控后期消費產品的需求復蘇,建議關注受益于集采和國產替代的眼科器械創新型企業、產品競爭格局較好的脫敏治療龍頭、再生醫學材料自主研發企業等。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醫療板塊估值水平已逼近歷史極限低值。數據顯示,醫療ETF(512170)跟蹤的中證醫療指數最新PE估值跌落25倍,低于近8年超98%時間區間,已經比2018年大熊市末期的估值水平還要低20%,估值性價比尤為突出。

資料顯示,醫療ETF(512170)成份股全面覆蓋了醫療器械和醫療服務領域的細分龍頭,其中醫療器械直接受益于后續時代醫療新基建,權重近4成;同時覆蓋8只CXO龍頭概念股。醫療服務概念則直接受益于人口老齡化、醫療消費升級和醫美等時代大趨勢,具備長期國民級需求增長和高成長雙重特性。

二、【港股互聯網ETF(513770)】

隔夜美股三大股指大跌,納指跌逾2%。 此外,市場繼續評估FOMC相關人士有關終端利率可能高于預期的鷹派評論,并等待可能對FOMC下次利率決定產生重大影響的非農就業數據。港股受此影響出現較大幅度低開,隨后一路震蕩走低,截至收盤,恒指跌3.04%,單周累跌6.07%恒生科技指數跌3.78%,單周累跌10.19%。

行業板塊普跌,避險情緒升溫,大型科技股集體下挫,快手跌超5%,小米集團跌近4%,騰訊跌超2%,美團跌逾1%。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收跌2.75%

熱門ETF方面,港股互聯網ETF(513770)全天低開低走,收跌4.34%失守半年線,全天成交額2.22億元,較昨日小幅縮量,換手率超30%。

回顧2022年11月1日,AH兩市突然同時啟動,市場壓抑已久,迎來了大爆發。當天上證指數上漲了2.62%,而恒生指數更是大漲5.23%。截至今年1月27日,恒生指數累計漲幅已經達到52.65%,恒生科技指數更是大漲超過70%,同期上證指數上漲了12.8%,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更是上漲74.29%。

然而從2月開始,港股持續回調,是倒車接人,還是行情結束?

對此,港股互聯網ETF(513770)基金經理豐晨成最新觀點表示,國內基本面復蘇仍在途中,美國貨幣中長期仍將轉向,港股當前估值在全球股市中仍具有吸引力。

這輪波動更多源于加息預期的變化,對港股互聯網的基本面影響有限。展望美國加息路徑,中期消費物價趨勢向下較為明確,長期消費物價韌性受加息抑制效果有限,聯儲維持高利率動力衰減,難以控制消費物價下或提升CPI目標。因此,港股包括港股互聯網長期仍將受益于外資流入。

看港股互聯網基本面,當前國內復蘇進程提速,數字中國等長線政策持續出臺,未來業績預期持續抬升,后續各公司對2023年的指引可能都會不錯,港股高增長下估值對比全球仍具性價比。

東吳證券表示,雖然短期美元、美債收益率的高位難以逆轉,但美國消費物價和就業問題都將在未來得到解決。另一方面來看,目前市場對于FOMC的加息預期相比1月底之際已經有了顯著的提升,期待在這一基礎之上實現更高的加息預期是不現實的。

目前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在3月初已達到4.08%,已經接近2022年10月底的4.25%高點,在加息后半段時期,美債上行空間有限,未來長期來看一旦美債和美元下行,海外資金仍將大幅加配港股資產。

展望未來,從大趨勢上來看,美元對人民幣匯率和美債收益率趨勢是向下的,對港股應有更為樂觀的態度。

興證國際也表示,港股最近明顯處于守勢,FOMC拉抬加息預期,對環球股市構成利空。但港股短期跌幅也將受限,因為恒指兩萬點之下為多頭根據地。最近數據顯示中國經濟復蘇明顯,對市場信心起到支撐。對美元超預期加息的擔憂主導短期市場,但大方向上加息是強弩之末。待3月22日聯儲最新議息會后,市場將消化息口利空。從技術走勢看,恒指繼續構筑日圖V形的右肩,多看少動,或遇到急跌時,可視為逢低增倉的機會。

資料顯示,港股互聯網ETF(513770)跟蹤中證港股通互聯網指數(931637),權重股匯聚騰訊控股、美團、小米集團、快手等不同互聯網細分賽道龍頭公司,備受南向資金青睞,經濟復蘇大勢下經營業績有望迎來回暖;指數長期業績優于恒生科技指數等同類指數,收益彈性突出,為去年11月港股行情的“反彈王”。

風險提示:醫療ETF被動跟蹤中證醫療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04.12.31,發布于2014.10.31;港股互聯網ETF被動跟蹤HKC港股通互聯網指數,該指數基日為2016.12.30,發布日期為2021.1.11。指數成份股構成根據該指數編制規則適時調整,其回測歷史業績不預示指數未來表現。文中提及個股僅為指數成份股客觀展示列舉,不作為任何個股推薦,不代表基金管理人和本基金投資方向。任何在本文出現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個股、評論、預測、圖表、指標、理論、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為參考,投資人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另,本文中的任何觀點、分析及預測不構成對閱讀者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本公司亦不對因使用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產品資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選擇與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的產品。基金過往業績并不預示其未來表現!根據基金管理人的評估,港股互聯網ETF風險等級為R4-中高風險,醫療ETF風險等級為R3-中風險。銷售機構(包括基金管理人直銷機構和其他銷售機構)根據相關法律法規對本基金進行風險評價,投資者應及時關注基金管理人出具的適當性意見,各銷售機構關于適當性的意見不必然一致,且基金銷售機構所出具的基金產品風險等級評價結果不得低于基金管理人作出的風險等級評價結果。基金合同中關于基金風險收益特征與基金風險等級因考慮因素不同而存在差異。投資者應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情況,結合自身投資目的、期限、投資經驗及風險承受能力謹慎選擇基金產品并自行承擔風險。中國證監會對本基金的注冊,并不表明其對本基金的投資價值、市場前景和收益做出實質性判斷或保證。基金投資需謹慎。

(來源:界面AI)

聲明:本條內容由界面AI生成并授權使用,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AI技術戰略支持為有連云。

關鍵詞:

專題新聞
  • 房貸延期需要手續費嗎?房貸延期怎么辦理?
  • 網貸逾期了可以協商延期嗎?網貸延期最長多久?
  • 山東棗莊女子銀行存100萬5年后剩1塊錢 銀行存款丟失案例如何處理?
  • 吳亦凡關聯公司僅剩1家存續 明星塌房違約金能賠得起嗎?
  • 華爾街英語學費可以退嗎?培訓機構不退費去哪里投訴?
  • 全國首例證券集體訴訟案宣判 康美藥業訴訟多少人起訴?
最近更新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