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體重管理指導原則(2024年版)》預測,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國成人超重肥胖率將達70.5%,兒童為31.8%。研究表明,體重水平與人體健康狀況密切相關,超重和肥胖是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癌癥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險因素。從這個意義上講,開展體重管理迫在眉睫。然而,我們必須明確,減重應當建立在科學、安全的基礎上,決不能以犧牲健康為代價,否則得不償失。
從“涂油甩脂”到“穴位刺激”,再到“代謝激活”——這些看似高深的概念實為精心編織的認知陷阱,一些不法機構利用公眾對專業術語的陌生感,將基礎生理現象偷換為“科技突破”。更值得警惕的是,部分機構混淆概念,用脫水制造的體重下降假象欺騙消費者。這種偽科學營銷不僅掏空了消費者的錢包,有損消費者的健康,也某種程度上消解了社會對科學的敬畏。當“刷刷牙就能瘦”的謊言大行其道,科學的健康管理知識反而被淹沒在喧囂中。
減肥市場存在的亂象,暴露出監管盲區和平臺治理漏洞:廣告法雖禁止虛假宣傳,但“輔助減重”等模糊表述成為規避監管的護身符;不少減肥機構都是“小作坊”,營業周期短,地點不固定,經營主體更換頻繁,游離于監管視線之外;還有一些機構“掛羊頭賣狗肉”,以“美容服務”的名義開展醫療減肥類項目,給監管帶來難度……
斬斷黑心減肥機構的利益鏈條,需要構筑多重防線。對于職能部門來說,應當進一步完善準入機制,建立“減肥服務備案清單”,同時要加大執法力度,嚴懲違規主體,完善行業黑名單與信用聯合懲戒機制。此外,人們選擇減肥機構,其實也反映出體重管理方面的公共服務供給存在短板。為今之計,不妨將社區醫院納入科學減重服務體系,用公益性健康管理對沖商業機構的黑心營銷。對于互聯網平臺來說,應對減肥營銷內容實施“健康知識備注”制度,在“7天瘦身”類廣告旁自動標注醫學建議,對“納米”“量子”等科技熱詞設置預警閾值,著力破除信息不對稱,避免成為減肥機構收割消費者的幫兇。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健委主任雷海潮提出深化“體重管理年”行動,這無疑是一個引領科學認知、完善制度保障的契機。體重管理并非對瘦削身材的病態追逐,而是通過合理減重為健康加分。期待各方共同努力,從源頭遏制減肥市場亂象,讓科學減重成為共識,推動健康中國建設走向縱深。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成報網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