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新聞》網站近日刊登該報編委松尾博文的一篇文章,題為《脫碳時代,“石油世紀”一樣的爭奪戰仍在上演》,文章摘編如下:
2021年已經過去,看不到終點的疫情和在脫碳口號下加速的能源轉型將如何改變未來?
回顧100年前的歷史或許會找到線索,因為一戰后國際格局的劇變同樣與能源轉型密切相關。
99年前的12月30日,先行確立革命政權的俄羅斯與烏克蘭、白俄羅斯和外高加索共同成立蘇聯。
今阿塞拜疆首都巴庫的周邊地區在當時既是支撐石油產業黎明期的產油地,又是里海沿岸革命運動的中心。斯大林正是從里海和黑海間的高加索地區革命運動中涌現出來的佼佼者。
同一時期,自13世紀末建國以來就稱霸中東和地中海的奧斯曼帝國卻走上末路。這個在一戰中戰敗的帝國最終被英法解體。
美國對奧斯曼帝國的解體十分關心。伴隨從煤炭到石油的能源轉型,美國在這段時期的石油消費量急劇攀升。截至1920年,美國的注冊汽車數量在6年間增長至最初的5倍。
美國學者丹尼爾·尤金在著書《石油世紀》中指出,美國政府和石油產業都認為如果不盡早行動,全球剩余石油資源就會被英國搶走。
此時,一位名為古爾本基安的亞美尼亞實業家巧妙周旋于美國和英法之間,他1922年開始同幾大石油公司談判。
各方經過一番周折終于在1928年達成協議,同意聯合開發今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等地的油田。這份帶有企業聯盟色彩的排他性協定被稱為“紅線協定”。“紅線”二字來源于古爾本基安當時用紅筆在地圖上直接圈定經營范圍的故事。
美蘇兩大陣營的出發點都包括石油,整個20世紀的國際秩序暗流中也充滿了國家和企業圍繞石油、天然氣開展的競爭。而在夾縫中被關閉石油獲取通道的日本最終走上戰爭道路。
2021年11月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COP26)上,世界又確認了實現零碳排放的目標。脫碳潮流將裹挾著國家和企業不斷加速。瑞穗銀行產業調查部專家指出,日本企業需要在脫碳的同時提升企業價值,講述具有說服力的轉型故事。
但是,認為脫碳可以將世界從能源紛爭中解放出來還為時尚早,倒不如說脫碳可能會帶來新的分裂和不穩定因素。因為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脫碳的理想與現實間潛藏的危險。
投資家對化石燃料的態度會愈發嚴苛,要求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消費者和企業數量會不斷增加。國際能源署(IEA)稱,到2050年實現零碳排放需要將全球供電來源中太陽能和風能比例提升至70%,這需要投入巨資。
全球性企業已經開始依靠自身力量獲取可再生能源。它們要做的并非購買現有發電站,而是建造新的發電站。美國亞馬遜2025年前將把其在全球范圍內使用的電能切換為可再生能源。德國大眾也將在歐洲建造多個太陽能、風力發電站。
專家認為,企業在向利益相關方展示脫碳決心的同時,還將確保能夠穩定獲取可再生能源。
能否獲取可再生能源不僅影響企業在脫碳時代的競爭力,還關系到其生死存亡。此種蜂擁爭搶可再生能源的場面與100年前搶奪石油的場面幾乎一模一樣。
日本也無法置身事外。伴隨脫碳進程的加快,日本2050年的電力需求將增長至現在的1.3倍。但日本可再生能源發展遲緩的山區占比較大,削減電力成本將變得十分困難。
除了可再生能源,對于生產太陽能發電板、風力發電機、電動汽車(EV)和車載電池等產品而言不可或缺的稀有金屬又由誰掌控?中國企業在太陽能發電版領域占據全球7成市場份額。各大車企紛紛投入巨資自主研發EV電池。特斯拉甚至還要獨自開采鋰礦。
脫碳時代的全球性競爭中,誰先構建供應鏈誰就占據優勢。看到國家和市場都靠不住,豐田和日本制鐵將自主建造可再生能源發電廠。這絕非笑談。
當前,化石燃料的供需不匹配引起石油、天然氣、煤炭價格同時暴漲。我們需要從廣闊視角制定戰略以實現能源順利轉型。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慢友幫資訊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