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市場監管總局:加大監督處罰力度 治理電商和直播帶貨違法亂象
人民網北京4月26日電 (記者孫博洋)近年來,電商和直播帶貨銷售假冒偽劣商品和虛假宣傳現象受到社會關注,在今天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甘霖表示,市場監管部門將從三個方面來加強相關工作,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近年來,電商平臺和直播帶貨這些年來發展迅猛,在為消費者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去年“雙11”期間,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互聯網輿情監測系統,對10月20日至11月13日期間的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在監測期內,共收集到“直播銷售”負面信息50.9萬條,占“吐槽類”信息總量的9.3%。其中,假冒偽劣、貨不對版、優惠差異等是主要問題。
通過監測數據還可以看到,以往電商的促銷活動當中,比如大家熟知的“規則難倒尾款人”“套路漸欲迷人眼”等亂象有所改善,消費者對電商平臺簡化促銷規則、提升消費體驗的評價總體趨向正向,但是問題依然存在,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一些經營戶誠信意識淡薄;二是一些平臺在提升消費者滿意度、獲得感方面做得還不夠。
對此,甘霖表示,市場監管部門將從三個方面加強相關工作:
一是明確和壓實平臺責任。引導商家和平臺企業加強“自律”,強化誠信意識和規則意識,主動補齊在落實主體責任和對平臺內經營者約束管控方面的短板,不斷提升網購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二是加大監管和處罰力度。針對直播帶貨這樣的新模式、新業態,一方面市場監管部門要堅持包容審慎監管,另一方面必須要守住法律底線,確保在規范中發展。對管理不力、屢屢出現問題的平臺,要通過約談、責令改正等方式督促其整改落實;對明顯違法違規或損害消費者權益的主播和商家,要依法嚴厲處罰,并根據侵權程度列入信用黑名單,增強監管實效性和震懾力。
三是提升消費者的防范意識。通過宣傳引導,呼吁消費者不斷提升自我保護意識和風險防范能力,明晰權益邊界,避免盲目沖動,做到科學消費、理性維權,更加成熟、自信、負責地去參與網絡促銷。
關鍵詞: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手機測評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焦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