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反詐“防火墻”仍需多方合力(副題)
【資料圖】
中國銀聯最新發布的《2022年移動支付安全大調查研究報告》(下稱《安全報告》)顯示,伴隨智能設備進一步普及,移動支付以其快速便捷的特點迅速占領市場,成為重要的支付手段之一,與此同時,針對移動支付的詐騙手法也不斷翻新,年輕群體與老年群體成為易受騙高風險人群。
業內人士表示,移動支付的誕生與普及在給予人們日常生活和出行極大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有關個人信息及財產安全的問題。移動支付安全需要政府、企業和消費者共同努力,筑成防詐反詐的堅固城墻。
資料照片
數字場景與人民生活高度融合
《安全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絡支付用戶規模達9.04億,較2021年12月增長81萬,我國移動支付整體市場覆蓋率排名全球第一。“77.5%的手機用戶每天都會使用移動支付,常用場景接近11個,較2021年進一步增長。”報告顯示,當前數字場景與人民生活已高度融合。
在支付安全方面,用戶不安全行為數量呈明顯下降態勢。調查顯示,2022年受訪用戶人均存在1.2個不安全習慣,而2021年人均約有2個不安全習慣。“所有支付密碼都相同”“有優惠促銷的二維碼都會嘗試掃”“換新手機時不解除銀行卡及不刪除存留的敏感信息”等不良行為的發生率明顯下降。
同時,《安全報告》也指出,男性、35歲以下年輕群體、學生、農民、自由職業者在銀行卡安全使用方面抱有的問題相對較多,個人意識還需加強。
調研發現,在面對移動支付安全問題時,有37.1%的被訪者對自己在移動支付安全性方面的自我保護能力非常有信心,47.3%的被訪者表示比較有信心,同時還有15.6%的人持謹慎態度。
相關詐騙套路不斷翻新
在移動支付快速發展、便利居民生活的同時,《安全報告》也指出,用戶對移動支付的信賴度、使用度、依賴度不斷增強,一些不法分子在移動支付全民普及的大方向中找到了新的“商機”。
《安全報告》顯示,67.1%的被訪者表示曾遇到過電信詐騙,22.6%的被訪者表示財產受到了損失,受損者的占比比2021年增長了8.6%。
另外,電信網絡詐騙、虛擬貨幣殺豬盤、網絡直播詐騙、發布虛假招聘信息等,圍繞互聯網和移動支付的詐騙手法層出不窮,不斷翻新。
360數字安全集團聯合光明網網絡安全頻道發布的《2022年度反詐報告》顯示,隨著全民反詐的深入推動,詐騙分子不得不更新詐騙手法,通過長短線結合催生更多詐騙套路,并呈現出“新瓶裝舊酒”、緊跟熱點、短期更迭快的特點。例如,2022年全年就經歷了年初的新型投資詐騙,到針對疫情詐騙,再到年末世界杯期間的虛假中獎、虛假紀念品詐騙。
在易受騙群體方面,《安全報告》指出,年輕群體與老年群體是易受騙高風險人群。“25歲以下年輕群體,在使用手機和銀行卡時個人防護意識欠佳,不良使用習慣個數高于平均水平,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更容易輕信他人。”中國銀聯方面提示,
《安全報告》還指出,在利用公眾愛心和人際間信任關系的情感愛心類詐騙中,有15.7%被訪者表示曾經遇到過,該類中“冒充QQ、微信好友詐騙”最為普遍,發生率高達26.4%,而25歲以下年輕人和學生群體是受害于此類詐騙最嚴重的人群。
記者從公安部了解到,近日廣州鐵路警方偵破一起特大系列電信網絡詐騙案,緊急止付2010萬余元。經初步查實,該案涉案總額達2.17億余元,詐騙團伙主要針對剛剛工作的年輕人,利用其使用分期付款和小額貸款概率較高、對貸款利率和金融征信較為敏感的特點,冒充平臺金融客服要求轉賬來進行詐騙。
“部分年輕人盡管對互聯網等新事物更為熟悉,但缺乏深度金融知識,對社會了解不深,以至于更容易缺乏銀行卡安全使用意識,也更容易上當受騙。”博通咨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
五項建議助守好“移動錢包”
為提升移動支付使用安全和保護個人權益,中國銀聯專家建議,一是提升自我防范意識,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不隨意掃二維碼或留下自己的個人敏感信息;二是時刻提高警惕,不因貪圖小利而讓網絡詐騙尋到可乘之機造成巨大財產損失;三是投資有風險,理財需謹慎,不要為追逐短期高收益而輕信所謂的投資專家;四是如果不幸遭遇詐騙或其他類型的個人侵權行為,應及時向公安及官方求助,將損失降到最低。此外,公眾也可以主動了解學習各類防范措施與防騙技巧,提升防詐拒賭的能力。
作為防范電信網絡詐騙的重要手段,反詐宣傳發揮了明顯作用。根據《安全報告》的調查,在本次大調查的受眾反饋中,有93.9%被訪者表示平日生活中接觸過防騙防詐宣傳,而日常未接觸過的僅占約6%。
“目前反詐工作形勢仍然嚴峻,電信運營商監管偏弱、消費者防詐意識不足和電信網絡詐騙技術發展等因素導致防詐反詐道路仍然漫長。”王蓬博說。
除了消費者自身提高防騙意識,王蓬博還建議相關部門持續完善安全監管標準,針對多發性風險出臺相應管理政策,多部門配合后形成合力,同時,企業要不斷地探尋業務和個人隱私保護以及數據保護的邊界,不管是移動支付服務商還是電信運營商都應以保護客戶權益為基本出發點,注意風險防控。(記者 袁小康 韋夏怡 北京報道)
新聞發布平臺 |科極網 |環球周刊網 |中國創投網 |教體產業網 |中國商界網 |互聯快報網 |萬能百科 |薄荷網 |資訊_時尚網 |連州財經網 |劇情啦 |5元服裝包郵 |中華網河南 |網購省錢平臺 |海淘返利 |太平洋裝修網 |勵普網校 |九十三度白茶網 |商標注冊 |專利申請 |啟哈號 |速挖投訴平臺 |深度財經網 |深圳熱線 |財報網 |財報網 |財報網 |咕嚕財經 |太原熱線 |電路維修 |防水補漏 |水管維修 |墻面翻修 |舊房維修 |參考經濟網 |中原網視臺 |財經產業網 |全球經濟網 |消費導報網 |外貿網 |重播網 |國際財經網 |星島中文網 |上甲期貨社區 |品牌推廣 |名律網 |項目大全 |整形資訊 |整形新聞 |美麗網 |佳人網 |稅法網 |法務網 |法律服務 |法律咨詢 |媒體采購網 |聚焦網 |參考網 |熱點網
亞洲資本網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11-2020 亞洲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