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資本網 > 資訊 > 焦點新聞 > 正文
世界快播:預計到2035年我國將全面建成響應快速、天地融合的生態環境衛星體系
2022-11-16 08:46:58來源: 工人日報客戶端


(相關資料圖)

工人日報-中工網記者 周懌

近期,生態環境部印發了《生態環境衛星中長期發展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明確了2035年前生態環境領域衛星發展的基本原則、主要目標及重點任務等內容。《規劃》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成監測要素基本完備的生態環境衛星體系,實現衛星遙感由“查證式”為主到“發現與查實”并重的轉變;到2035年,全面建成響應快速、天地融合的生態環境衛星體系,實現由被動到主動、監測到會診、評估到預警的轉變。

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規劃》主體內容概括為“聚焦一個目標、圍繞八類需求、構建四個體系、提升三個能力、實現三個轉變”。

其中,一個目標指到2025年,初步建成監測要素基本完備的生態環境衛星體系,實現衛星遙感由“查證式”為主到“發現與查實”并重的轉變;到2035年,全面建成響應快速、天地融合的生態環境衛星體系,實現由被動到主動、監測到會診、評估到預警的轉變。

在需求方面,系統梳理大氣環境、水生態環境、自然生態、土壤環境、固體廢物測、海洋環境、生態環境保護執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與應急等八個方面遙感監測應用需求。

同時,構建生態環境衛星遙感監測能力體系、綜合智慧應用體系、生態環境遙感技術創新體系和生態環境衛星遙感監測、督察、執法標準規范體系等四個體系。

在能力建設方面,形成高精度定量監測、高時效業務支撐、高可靠運行保障等三項能力。

最終實現生態環境遙感監測應用由被動監測到主動發現問題、監測到會診、評估到預警的技術轉變。

上述負責人表示,《規劃》出臺后,將重點從四個方面抓好任務實施。一是強化組織領導,確保規劃目標和任務全面落實到位,抓緊推動碳立體監測專項立項。二是完善投入機制,加強與有關部門協調,將生態環境衛星和應用系統發展納入國家航天強國戰略綱要有關規劃,引導鼓勵地方政府和民營商業資本參與衛星研制、發射。三是重視人才隊伍,完善生態環境衛星遙感人才選拔和培養制度,加強地方衛星遙感技術培訓。四是加強合作共享,實現一星多用、多星共用,提升遙感衛星應用能力和應用效益。

關鍵詞: 生態環境 衛星遙感 遙感監測

相關新聞
專題新聞
  • 河南最大扶貧搬遷社區飄起幸福“年味兒”
  • 雖說萬物皆可盤 但盤得住時光的才是王牌
  • 霍爾果斯:馮小剛等明星資本大撤離
  • 開心麻花電影頻出
  • 男頻IP為何“武不動乾坤,斗不破蒼穹”
  • 《鐵血戰士》北美市場票房跳水 又玩壞一個大IP?

京ICP備2021034106號-51

Copyright © 2011-2020  資本網   All Rights Reserved. 聯系網站:55 16 53 8 @qq.com